陳允剛
內蒙古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農村安全用電事故分析及建議
陳允剛
內蒙古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供電企業在我國電力行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因為安全用電意識、管理和技術方面的缺陷,農村用電事故時有發生,本文就農村的安全用電事故為例,淺談自己對農村安全用電事故的發生及避免提出的一點想法和建議,以供大家參考。
事故;安全用電;特點;建議
1、當把人的生命比作是“1”時,生活就是在“1”后面加“0”,后面加的“0”越多,說明事業越成功、家庭越幸福。倘若人的生命不存在了,后面加再多的“0”還有什么意義呢?
2、事故是指在生產和行進過程中,突然發生的與人們的愿望和意志相反的情況,使生產進程停止或受到干擾的事件。
3、事故原因
(1)人的因素:人員缺乏安全知識,疏忽大意或采取不安全的操作動作等而引起事故。列如:違章操作、違反用電安全等違章違規行為
(2)物的因素:機械設備工具等有缺陷或環境條件差而引起事故。
(3)人與物的綜合因素:上述兩種因素綜合引起。
1、農業生產季節性、臨時性用電多,設備安全隱患突出。例如,設備漏電造成的人員直接觸電傷亡事故,導線老化漏電導致的觸電事故等等。
2、農村家庭用電電線老化嚴重、室內電線連接不合理、線路走向雜亂。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由于用電安全意識不強和家庭經濟因素等原因,導致電線尤其是室外總電路電線長期不更換。另外農電的布線沒有自己的準則和標準,缺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導線和用電設備的依據,為安全用電布下了最初的隱患。
3、農村公用輸電線路抗風險能力差,對雨雪、強風、冰雹等突發風險抵抗能力差。很多地區都是不出問題不巡查,等問題出現悔之晚矣。農村公用傳輸電線路缺乏有效的巡查和管理機制,很多時候農電的傳輸線路因為地域的復雜性和使用的復雜性,比如自然環境、人為等因素發生變更,但電力部分的巡查和更換線路的不及時,導致用電安全事故的發生。
4、農村家庭生活用電總功率不斷加大,電線、開關、插座等設施難以負載。近些年來,大功率的家用電器逐步的在農村家庭中使用開來,但因為很多家庭的房子是按多年前的用電設備選用的導線、開關等電力設備和元件,根本不能滿足大功率電器的使用,但因為經濟的原因很多人選擇了得過且過,能用就行的原則、造成過載或者長期超負荷運行,導致漏電火災或者觸電身亡事故的發生。
1、提高農民自身用電安全意識是前提
農村用電現狀令人擔憂。究其根本原因是農民自身對用電安全的意識認識不夠,所以充分的利用農村的基層組織村委會組織來進行安全用電的宣傳和管理,使廣大人民群眾深刻的意識到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學習相關知識,關注用電安全常識宣傳。
2、規范電力企業管理是關鍵
(1)加強農電工組建設
農電工組是供電企業與農戶之間緊密聯系的紐帶。加強農電工組建設,首先,提高農電工本身對安全用電的認識和專業技能,通過定期的組織農電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安全用電培訓,并考核,考核合格方可持證上崗。其次建立個人績效考評機制,服務且監督農戶家中電氣使用情況,同時也接受農戶的監督,保持績效考評和農電工收入的直接掛鉤機制。增強農電工的責任感,使其能本著“全心全意,完全徹底,和諧服務”的宗旨服務于農民。
(2)加大用電安全宣傳力度
農村安全用電常識宣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供電企業應持之以恒的在各種場合進行宣傳,充分利用廣播、宣傳單、年畫、海報、警示牌、講座、電影等多種農民喜聞樂見的途徑和形式,通過正反兩面經驗教訓來觸及人心,對孤寡老弱、以及留守兒童應進行重點宣傳、教育。幫助人民群眾加強對安全用電的認識、了解,并能在事故發生時,做出正確的判斷,采取正確的急救措施。正如實驗研究和統計表明,如果從觸電后1分鐘開始救治,則90%可以救活;如果從觸電后6分鐘開始搶救,則僅有10%的救活機會;而從觸電后12分鐘開始搶救,則救活的可能性極小。因此當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爭分奪秒,采用一切可能的辦法進行搶救。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應放棄現場搶救,更不能只根據沒有呼吸或脈搏擅自判定傷員死亡,放棄搶救。只有醫生有權做出傷員死亡的診斷。
(3)建立電力企業服務新機制
一方面,針對電力設施被盜被破壞現象,建立電力設施保護新機制,與村委會聯手,成立“電力設施保護”組,對“保護電力設施”進行監督,采取合作、監督及賞罰新機制;另一方面,通過網絡、便民信箱、每周上訪接待日等方式征集農民日常出現的用電安全問題,收集問題并及時責任到人定時的解決問題。建立完整的用電安全記錄,并以此來作為負責解決問題的責任人年終考核的主要依據。最后由于農村情況復雜多變,地域廣大的特點,電力企業應定時定點定量的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對所自己所管轄的區域組織巡視以及對所管轄住戶的用電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將危險遏制在搖籃之中。這才是杜絕觸電事故的最根本。
(4)爭取政策支持和社會認可
農村用電安全狀況不僅在于農民和供電企業,同時也于社會環境息息相關。對農村工作要“兩手同抓,兩手同硬”,一手加大經濟惠農,加大對農村電力設施的投入,一手注重精神、文化惠農,向廣大農戶普及科普知識和與農民生產、生活相關的用電安全知識,增強農民對科學的認識。具體說就是要“依靠政府,立足長遠”。
改善農村用電安全現狀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不僅需要提高農民自身用電安全意識,加大供電企業對“用電安全”的宣傳力度,更應引起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加強對農電系統的人、財、物力投入,同時,還需要關注農村用電安全現狀,進一步落實惠農政策,統籌農民、供電企業與社會的關系,兼顧各方利益,從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更全面的落實”三農”政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鄒森.電力系統安全分析與控制[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 2000.
[2]張文勤.電力系統故障診斷方法[J].華北電力學院學報, 2001.
[3]陽立斌.淺談農村用電現場服務系統及其應用.《湖南水利水電》.2010(1).
[4]蒲毅泉.完善農村電網加強企業管理促進山區地電企業發展.《地方電力管理》.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