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銘
黑龍江省律師協會
論民法中訴訟時效制度適用范圍
王俊銘
黑龍江省律師協會
民法中訴訟時效制度是一項重要的制度,事關公民民事活動中權利的有效維護,本研究從訴訟時效制度的法律層面解析入手,劃分了訴訟時效相關的法律內容與種類,說明了訴訟時效制度的社會與法律意義,分析了訴訟時效制度在執行過程中的不足與難題,在重點解讀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范圍基礎上,提供了訴訟時效制度完善的主要措施,希望為構建適于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的法律體系有所啟發,更好地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
訴訟時效制度;民法;權利;適用范圍
訴訟時效制度是整個民法體系中重要的制度,對于民法的完整、公眾切身利益的維護有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是規范民事法律行為的基礎,在維護社會公平,促進法律正義,體現社會價值體系,規范各類秩序有著重要的保護作用。從訴訟時效制度的執行上看,在社會上存在對訴訟時效制度相關內容的不明確,種類劃分不清晰等不足,導致訴訟時效制度執行存在各類問題,影響了訴訟時效制度的功能和價值發揮。應該從訴訟時效制度實際法律工作出發,把握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范圍,在處理好訴訟時效制度執行中存在缺陷和問題的基礎上,建立起完善訴訟時效制度的推出與方法,做到對訴訟時效制度的更好完善。
2.1 訴訟時效制度的定義
訴訟時效制度是規范在民法體系中各類事實時效性確認的基本制度,在法律界盡管對時效的理解有不同層次,基于民法體系的訴訟時效制度還存在不僅相同的看法,但是對訴訟時效還是具有相同的認知,就是對一定事實、一定狀態在經過一定期間內,對發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認定制度。
2.2 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
訴訟時效制度是厘清和確認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制度,對于確認法律行為和事實狀態中懸而未決的問題具有規范的作用,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制度。訴訟時效制度可以避免民事法律關系中債務人的權力,在降低舉證難度的基礎上,確保法律和社會的公平正義。訴訟時效制度在客觀上具有“敦促”和“懲罰”的功能,對于維護權利人自身利益有著促進的功能。訴訟時效制度對于司法體系來講具有降低司法難度,節約社會資源的功能,是民法體系中對公眾利益和司法權力的尊重與維護。
3.1 民事訴訟中時效的一般規定
《民法通則》在13條中對民事權利訴訟的時效被規定為2年,這是民法確定訴訟時效的主要條款,這是處理民法中訴訟時效的基本原則,
3.2 民事訴訟中時效的特殊規定
在《民法通則》138條中對如下民事行為做出了特殊規定,對于身體傷害請求賠償的;對于產品質量不合格商品而未做聲明的;對于延時或拒付租金的;對于寄存財物丟失或者損毀的等類型做出了一年時效有限期的規定?!逗贤ā?29條中對發生的國際買賣合同,技術進出口合同存在爭議而進行的訴訟與仲裁訴訟時效中設置了長期訴訟時效,達到了4年。此外,在《民法通則》137條中,對權利被侵害20十年的訴訟,法院將不予保護。
4.1 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制度
請求權是建立在訴訟時效制度基礎上的權力,請求權會在訴訟時效期間內獲得法律的支持,當訴訟時效超出法定期限,請求權將會出現減損,可見訴訟時效制度是請求權的前提,是確保請求權得到保障的基礎。
4.2 非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制度
非請求權建立在身份、人格的基礎上,非請求權主要與民事行為中人格尊嚴、社會良俗、倫理價值密切相關,因此,訴訟時效制度對非請求權沒有必然的聯系,特別是基于社會和公共利益的非請求權不應該適用訴訟時效。
5.1 訴訟時效制度的體系不完善
當前訴訟時效制度主要借鑒西方法治發達國家的民法體系,由于訴訟時效制度與我國社會與現實出現一定的差距,這導致訴訟時效制度不適應我國實際,出現了訴訟時效制度體系不完善,適用性不足的問題。
5.2 訴訟時效制度的劃分不合理
當前,在訴訟時效制度中對時限的要求上還不能與我國社會與法律基礎環境相適應,導致公民合法權利受到影響,這會加大民事法律行為的負擔,造成對社會經濟、政治穩定的威脅,不利于法制化社會的構建。
6.1 完善訴訟時效制度
要在結合我國文化和社會特點的基礎上,對訴訟時效制度進行不斷地完善,建立起適于我國社會和民法體系的訴訟時效新制度,尊重法律體系的基本情況的基本認知,做到訴訟時效制度結構性、功能性的重構,為訴訟時效制度的更好實施建立基礎。
6.2 合理規范民事訴訟時效
在一些民事法律關系中存在訴訟取證困難的實際問題,應該適當調整訴訟時效的時間,在追求司法效率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權利人的公平。把效率與公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權利人的合法利益,維護社會秩序和法律的權威。
6.3 建立訴訟時效新體系
對確定財產的最終歸屬,解決爭議與糾紛的訴訟時效中要建立保障物盡其用,使財產充分發揮其應有價值的原則,使訴訟時效制度成為提高司法效率;維護社會秩序,保護經濟社會的交易安全的基礎性制度。對于取得時效制度要通過合理重構,從證據的收集和判斷方面入手,做到對訴訟權利的保護。
訴訟時效制度是民事法律尊嚴、社會公平正義、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制度,有了訴訟時效制度作為基礎,民事行為中各項權利的主張就有了時效上和制度上的保障。由于訴訟時效制度在民法體系中具有分散的特點,各類訴訟時效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導致訴訟時效制度在執行中會出現適用范圍方面的問題。新時期,法律工作應該從訴訟時效制度的正確理解出發,針對訴訟時效制度實踐中的問題,進一步確定訴訟時效制度的邊界與適用范圍,在訴訟時效制度更好執行的前提下,形成對訴訟時效制度更好地完善。
[1]佟林,佟楠.試論中國訴訟時效制度的完善[J].經濟研究導刊.2012(10)
[2]徐煥茹.完善我國訴訟時效制度的幾點思考[J].武漢交通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03)
[3]陳蘇.我國行政訴訟時效制度的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02)
[4]孫桂萍.訴訟時效客體芻議——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的解讀[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1(09)
[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J].中國社會保障.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