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遼寧大學法學院
基于法律職業能力培養的視角的法律碩士考核標準的反思與重構
王雪
遼寧大學法學院
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職業教育形式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作為法律職業教育的一種模式,法律碩士學位教育仍然離不開培養學生法律職業能力的本質。我國的法律碩士學位教育開展的較晚,因此與西方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法律碩士培養方案也不盡完善,沒有對法律碩士的社會角色做出適合的定位,對其開展系統考核的時候也沒有一套統一并且高效的標準來幫助各項規章制度的實施。因此我國出臺的法律法規實際上對完善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起不到很大的幫助,并且理論課程、實踐的缺失也造成了當前高校法律職業能力培養工作質量不高的現狀。所以,我們有必要關注當前的法律學碩士培養現狀,從不同的方面來深入分析法律學人才培養的缺點,建立起一套高質量高效率的人才培養與考核標準,才能切實推動我國法律建設的又好又快發展。
法律職業能力;法律碩士;考核標準;培養模式
作為旨在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以及行業需要的人才的一個高等教育模式,法律碩士在其推出之日起就受到了各個高校以及廣大學生的喜愛。在我國法律機關起草并發行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當中也明確地指出了,我國對法律人才的培養應當向高層次、高復合程度的方向發展,盡可能地提升法律型人才的行業認可程度與適應能力,這就是所謂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理念。該方案培養出來的人才是要勝任繁重的社會工作的,因此其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技能水平要能與法律職業相匹配。
在《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的指導下,我國的高校應當建立起一套適合人才發展、專業性較強的培養方案。首當其沖需要進行改革的就是當前的課程設置,將原本繁重的課程分成必修課與選修課兩個部分,讓學生自由規劃自己的上課時間與選課方式。必修課必須要囊括法律專業碩士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法制史、憲法、刑法等在內的關鍵學科的基礎要打牢,才能開展選修課的學習。而選修課的安排則由各個教學單位自己制定,可以有針對性的讓學生選擇,也可以將其當做必修課來學習。第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明確地對課外實踐教學進行了強調與指導,在參與了實踐教學之后,學生能夠培養起一套正確的法律職業規范,并且自身的業務能力也得到了顯著地提升。在法律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前,必須要完成一篇畢業學位論文的撰寫,圍繞法律實務研究開展細致的討論,可以自由選擇恰當的成果形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案例分析方法,最后的目的都在于證實學生在就讀的期間有所收獲,有所學習,已經做好了進入社會的準備。
2.1 老舊的考核標準并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法律職業培養需要
在學生完成自己在校期間的學習任務并通過考試之后,法律學碩士應該已經建立起了完善的職業技能知識體系以及擁有了自主完成法律工作的能力。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培養主要分成兩個關鍵的部分。首先要能靈活運用在校期間學習的法律學知識來自主解決法律問題,并對各種法律學的案例有個人的態度與解決的建議,在面對個案的時候能夠自主進行靈活的推理。其次,學生要能夠獨立完成規范化文書以及法案的書寫工作,也就是要掌握我們常說的行業語言。最后,學生要熟悉各種法律程序進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以及其防范解決措施,在出現風險之后能夠快速采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其進行處理。然而,當前高校的所采用的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無法完成上述目標,培養出來的學生法律能力較差,法律知識欠缺,并且職業水準與能力不達要求,應當盡快推動法律專業教學改革的進行。
2.2 建立一套統一的法律職業能力考核方案,指導高校開展教學
作為我國法律專業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也是所有高校進行法律學碩士培養的原則,一套高度統一的法律職業能力培養考核方案能夠顯著提升各大高校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一般來說,想要系統的評價一個學生的法律實務操作水平有相當大的難度,但是如果有了一套統一的法律職業能力考核方案,就能較有針對性的評價該學生的基本素質水平,這樣的改革對高校的教學工作能起到較大的幫助。
3.1 建立起具有指導意義的人員考核標準
所謂的培養起學生的法律職業能力,并不是憑空出現的一個名詞,這個目標的實施有賴于基本法律職業教育的推行,是學生完成學業,日后進入工作崗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從理論到實踐的一系列培訓,進而在畢業時能夠勝任社會上繁重的工作。所以高校應當充分重視起對學生法律職業技能的培養與挖掘,以培養法律家的培養模式來完成對學生的培養工作。這就對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協同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于老師之間不僅要有類似的思維模式與對法律理解能力,還要有共同的學習目標,這種高度同質化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保證學生的自身發展。
3.2 對理論課程開展細致而又高效的指導
我國高校的各個教學機關應當仔細研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在此基礎上明確學校當前教學體系與法規所指定的教學體系之間的相似之處與差別,才能更好的安排本學校的教學方式。一般來說,當前高校對法律碩士人才的培養都是從以法學為主的一級學科開始的,由淺入深地對人才開展系統的培養。而越是淺顯與基礎的學科,越是應當充分提起的重視,因為基礎學科才是整個高校教學的基礎。由于法律學碩士的學習時間較短,并且學生在入校之前的自身基礎較為薄弱,所以更應當重視基礎學科的教學。為日后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起學生扎實的法律職業能力水平,確保教導出來的學生能夠勝任社會上對法律人才的各種需求,切實推動我國法律教學的發展。
[1]袁碧華.法律碩士考核標準的反思與重構——基于法律職業能力培養的視角[J].高教探索,2013,(5):118-122.
[2]孫增芹,穆麗霞.法學類碩士研究生法律職業能力培養路徑探索[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6):135-138.
[3]冀祥德,李慶明.診所法律教育:中國法律碩士培養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J].法學雜志,2011,32(2):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