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波,冉茂兵,梁劍棋,李文素,李獻青
川北醫學院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現狀調查及策略研究
楊龍波,冉茂兵,梁劍棋,李文素,李獻青
川北醫學院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城鎮化建設的加快,農村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粘布彝サ男纬蓵r社會、子女以及空巢老人自身作用的結果。他們普遍存在生存壓力大、生活壓力大、心理壓力大等諸多問題。本文就農村空巢老人養老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結合我國農村實際情況提出了完善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的策略。
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現狀調查;策略研究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5歲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到2015年,65歲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將超過5100萬,約占老年人口的近1/4。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計劃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農村老年人問題日益突出[1]現有的有關空巢老人的文獻,對空巢老人的現狀分析及解決策略不夠全面,是按點分析。因此,本文通過對有關農村空巢老人文獻的收集整理,希望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問題能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能提高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因為這不僅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也關系到農村社會和諧的構建。
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歸納及整理,我國農村養老服務受傳統文化觀念以及加上空巢老人個人心理因素等的影響主要以居家養老服務為主,根據空巢家庭的生活情況將空巢家庭分為兩類:一類是空巢老人年齡較低,身體較好,仍有勞動能力和經濟收入的一般空巢家庭??粘怖先说纳罨究梢宰越o自足,很多還補貼孩子,居家生活條件較好,與子女相處融洽,精神生活較豐富,與外界聯系較多,總體來看,對生活的滿意度較高。另一類是空巢老人高齡,孤寡,患病需長時間治療的困難空巢家庭,他們有的能從子女那里獲得經濟援助,但數量有限,大多已喪失勞動力,身體較差,居住的條件較差,和子女的關系一般,與外界的聯系較少,所以他們生活單調,孤獨感強且對生活的滿意度低。除了居家養老外,還有部分空巢老人以其他的方式養老,如社區養老,社會保險養老,商業養老等。這些養老方式充分結合社會,政府,家庭及空巢老人個人幾方面好的因素,更人性化的為空巢老人的生活著想,但在實施方面卻沒想象著的那么好,其原因是養老服務需求較大,但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緊急需求難度大。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率不全面;商業養老險不穩定;社區養老服務資金不足,服務不周到或全面以及因為是在農村,相關工作人員嚴重不夠等。由此看出我國就空巢老人養老服務還存在著許多尚未解決的漏洞。
3.1 國外養老模式
美國政府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實施住房反向抵押貸款養老模式在確保房屋所有者合法權益方面作出許多舉措,通過提供不同類型的貸款模式,確立并完善了金融體系,滿足了部分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目前,美國政府有三種住房反向貸款類型:一是由金融機構銷售,美國政府提供擔保的房產價值轉換抵押貸款(HECM);二是由美國政府資助的企業銷售并擔保的住房持有者貸款(Homer Keeper);三是完全由民營機構提供,無政府擔保的純私人性質的方向抵押貸款財務自由貸款(Financial Freedom)。但是,在我國,父母終老時,把住房作為一筆重要遺產留給子女,成為很多傳統家庭中父母對子女“愛”的表現[2]。同時,農村住房位子偏僻,結構簡陋,出售價格極其低廉甚至無人購買。因此,國外住房反向貸款養老模式在我國農村地區無法實施。
3.2 國內養老模式
傳統農村家庭以家庭養老為主,輔之以機構養老。但對農村空巢老人而言,家庭養老已經失靈,機構養老更是障礙重重,這使得農村空巢老人養老處于非常被動的境地。在農村空巢家庭中,家庭養老的功能不斷弱化。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顛覆。因為養老必須的三個最基本的條件即經濟供養、生活照顧、精神慰藉,農村空巢家庭都難以提供。農村養老機構只有兩個,鄉鎮敬老院和老年公寓,但是由于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絕大多數空巢老人都難以踏進養老機構的大門。同時,很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鄉鎮養老機構由于經濟因素難以運行甚至沒有養老機構。
農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社會、家庭和個人三個方面,我們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和問卷調查,對影響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的因素進行分析。
4.1 社會因素
4.1.1 人口老齡化
農村空巢老人出現的原因主要有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城鎮化的發展和戶籍制度的改革。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獨生子女家庭在農村逐漸普遍,家庭人口數量急劇減少,老人數量相對增加,人口老齡化現象進一步加劇,部分家庭出現一對夫婦贍養四個老人甚至更多的情況,所以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就逐漸多了起來。
4.1.2 勞動力的轉移
家庭聯產承包制充分調動了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產生農村剩余勞動力打下了基礎:一部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離開土地奔向城市。并且隨著農業生產技術的大大提高,改變了原來的單一農業種植生產方式?,F代農業生產技術不光提高勞動效率、增加產量,也減少了對純勞動力的需求量,這就使得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農村空巢家庭數量逐漸增多。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城市經濟建設的發展,吸納了大量的農民工涌向城市,這樣就使得農村剩下大量的老人與兒童,其中大部分是空巢老人。
4.1.3 社會保障制度缺乏
對于大多數農村地區來說,由于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許多農村空巢老人老年之后沒有退休金與養老金,他們的晚年生活無法夠得到保障,也沒有城鎮老年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能靠傳統的“養兒防老“方法來度過自己的晚年生活。但是隨著傳統孝道的弱化,許多子女不愿意與父母共同居住,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4.1.4 醫保制度的欠缺
農村空巢老人由于受到當地醫療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影響,許多空巢老人出現“大病拖,小病熬“的現象,雖然現在農村已經實行了新農合制度,但是畢竟報銷比例有限,自費部分的醫療費用也讓許多農村家庭無力承擔。農村缺乏完善的醫保體系,導致空巢老人的看病問題無法完全解決。
4.2 家庭因素
4.2.1 子女因素
由于目前我國很多年輕人因為工作和子女的教育問題等原因都不愿意和自家的老人住在一起,或者是因為代溝問題,很多老年人與年輕一輩在生活習慣上會存在很大的分歧,因此很多老年人單獨居住,由于農村受各種條件的制約,他們行動不便,但是日常生活往往需要自己解決,因此無法保證其生活質量。
4.2.2 經濟因素
在我國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收入來源少且單一,農村的空巢老人由于知識文化的欠缺和身體素質的制約,他們只能靠著家里的土地維持生計。但是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導致農村家庭的收入減少,給老人用于養老的錢相對較少。雖然國家和政府會發放部分養老金和生活補貼,但是這部分資金也無法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問題。
4.3 個人因素
4.3.1 身體因素
在我國大多數農村,我國農村社會保險制度的不完善,同時空巢老人經濟條件差,因此很多空巢老人都是小病拖大病扛,最后疾病越拖越嚴重。另一方面由于各級地方政府和醫療衛生部門的疏忽,使得很多空巢老人們因為“看病貴,看病難”而對自身的疾病一拖再拖。當然子女的關心與照顧不到位也是導致農村空巢老人身體健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4.3.2 心理因素
相對城市來說,農村的各種娛樂設施比較缺乏,農村空巢老人的閑暇時間只能用在看電視與聊天上。據張力衡等學者研究調查指出我國超過一半(65.3%)的農村空巢老人容易出現孤苦,自卑等消極情感,他們的活動范圍比較局限,很多空巢老人渴望子女們給予他們更多心理上的慰藉而不單是物質上的支持。[3]農村空巢老人往往因為孤獨感的增加導致各種心理問題,造成了農村空巢老人不能安心養老。
5.1 政府方面
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我國的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因此,空巢老人所面臨的現狀及諸多所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國家應該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首先政府應該建立穩定的多方統籌機制,加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在農村的覆蓋面。對于農村空巢老人中的特困群體應該建立相應的法規,通過設立專門的救助資金,在完善保障的同時搞好的扶持??傊哟筠r村空巢老人社會保障的投入,進一步完善相關養老政策,建立健全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落實擴大農村低保范圍政策、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籌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關鍵。,
5.2 社會方面
由于農村社區鄰里交往頻繁,人際關系密切,有較強的凝聚力,有利于動員社區實行養老互助,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利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社區服務和社會服務功能。大力倡導和支持志愿者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另外,衛生部門應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建設、完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大力發展社會養老和公共服務、建立農村養老服務機構,為老人建立健全健康檔案、定期的常規檢查、并經常深入家庭或電話巡訪、隨時掌握老人的健康狀況,采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務、應急救助、心理撫慰及健康保健等志愿服務。
5.3 家庭方面
對于改善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的角色,強化家庭養老功能,尊老養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加強對農村年輕人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孝敬父母方面的教育。在家里的子女在照顧老人的日常生活的同時也應該多關注老人的精神狀態,多了解老人的想法,多與其溝通,避免代溝的加深。在外務工的子女要經常聯系家里的老人,每個月給予他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安慰。
5.4 個人方面
普遍的農村空巢老人都存在著孤獨感,在國家,社會以及家庭成員的幫助下,農村空巢老人自己也應該走出孤獨的困境,多與家人或朋友溝通交流,增加人際交往,向朋友訴說自己的苦悶,抒發內心的感情開闊視野,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集體活動,例如和朋友或老伴到有公共娛樂設施的場所健身,參加一些文化活動從而使自己生活更加豐富。同時農村老人也應該量力而行,在政府和社會的幫助下積極投身于社會經濟發展當中,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從而完全或者是部分經濟來源靠自己。
農村空巢老人的養老服務問題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民生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益顯著,解決執醫民生問題已經刻不容緩。國家應該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去探索出一條或者多條適合解決我國農村空巢老人養老服務問題的方案,讓農村空巢老人安祥晚年,有利于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1]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2011
[2]顧莉,以房養老倫理困境及出路探索[J].社會民生:2014(12)152-153
[3]張力衡.浙江省沿海地區農村空巢老人心理現狀的對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5
楊龍波(1993-),男,漢族,四川高縣,本科在讀,川北醫學院;
冉茂兵(1994-),男,漢族,四川平昌,本科在讀,川北醫學院;
梁劍棋(1994-),女,漢族,廣西梧州,本科在讀,川北醫學院;
李文素(1994-),女,漢族,四川瀘州,本科在讀,川北醫學院。
李獻青(1977-),四川南充,碩士研究生,川北醫學院基礎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