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琴
遼寧省葫蘆島市錦西工業學校
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張桂琴
遼寧省葫蘆島市錦西工業學校
本文結合實踐從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基礎、發展的背景開始闡述,分析了國內、外的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現狀,并且列舉了有關機電一體化的例子,尤其是以Li/MnO2扣式電池為主的自動生產線的應用,最后指出了其最新發展的方向。
機電一體化;現狀;Li/MnO2扣式電池;發展趨勢
目前,機電一體化得到了很快的發展,其自身成為一個具有新型學科的體系。綜合應用了“在機械、微電子、自動控制、計算機、信息、傳感測控、電力電子、接口、信息變換、軟件編程”等技術,依據系統的功能、組織等目標,來進行適宜的配置與布局每一個功能單元,使得全部系統達到優化的、系統化的工程技術。因此而產生了功能的系統,這就被看做為一個機電一體化的系統,即機電一體化的產品。所以,對于“機電一體化”,包括“技術”和“產品”等方面。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在以上所說的群體技術通過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綜合的技術。比較機電一體化,與經過機械加電氣而成的機械電氣化,從概念上分析有本質的區分。對于機械工程技術,是從單純的技術變化為機械電氣化,但是其屬于傳統機械的范疇,其功能還是以“代替、放大體力為主”。但是,在機電一體化之后,對于微電子裝置,除了具有一些機械部件的初始功能外,還具能很多新的功能,如能夠進行自我檢測、處理信息、顯示記錄、調節與控制、診斷與保護等。換句話說,機電一體化產品實現了人的手與肢體的功能,還實現了人的感官、頭腦的功能,其變得智能化了。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是機電一體化的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即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人們時常應用電子技術功能去改善機械產品的一些性能。尤其是在第二次的世界大戰時期,通過戰爭促進了機械產品結合與電子技術,即機電與軍用技術的結合,在戰后被民所用,在當時,其電子技術的發展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而已開發的產品也沒有辦法被廣泛推行。到了20世紀70-80年代,這是第二個階段,即蓬勃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是計算機、控制、通信等技術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此基礎上促進了機電一體化的發展,而集成的電路、微型計算機的發展,給予了機電一體化的的物質基礎,促進其快速發展。
在20世紀90年代后,使得機電一體化轉向智能化,這意味著機電一體化進入到了更深的發展階段。第一方面,光學、通信等技術被引入機電一體化,而微細加工技術也被引入機電一體化,第二方面,深入研究了機電一體化系統,從其建模的設計、分析、集成的方法,以及其學科的體系、發展的方向開始研究。同時,在一些領域中已經取得的很大進步,如人工智能技術、神經網絡技術、光纖技術等,這也促進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在我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已經研究和應用了這方面的技術。在數十年之后,其獲得了很多進步、發展,但是與國民經濟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相比較那些發達的工業國家,具有很多問題。
目前,各領域都在發展與滲透,且應用廣泛。在機械制造業中,應用了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輕紡工業、辦公機械,以及通信一體化,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倉庫管理,有一個典型的產品為自動化的主體倉庫。另外,應用和發展機電一體化還在以下方面,即儀器儀表、醫療器械、工業流程管理與控制等,對于機電一體化,在制造業方面的應用,以Li/MnO2扣式電池為主的生產線,對于Li/ MnO2扣式電池生產線,其工藝路線,分為:“上負極片、加隔膜紙、注電解液、上正極片、滲透、上正極殼以及封口”等,通過Li/MnO2扣式電池的自動組裝而形成的生產線來對系統進行控制,在系統中,所利用的是PLC而進行的控制,在觸摸系統中,所利用了的是很多的傳感器,來檢測生產線在工作時候的情況,而該系統的功能為:控制系統、故障診斷、機械裝置、故障報警、氣動故障、自動監測、次品檢測、自動剔除、沖床人身安全、自動監測等。對于軟件設計部分的應用,按照OMRON編程軟件和CX-Programmer而進行的編程。在此基礎上,研發了一系列產品,即Li/MnO2的扣式電池負極、自動環圈機、負極自動焊網機等,這樣促進了Li/MnO2扣式電池生產線的發展。
所謂機電一體化,是指把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個學科進行交互而綜合在一起的,而它的發展和進步,有利于有關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在21世紀之后,隨著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出現了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微型化,我結合實踐從以幾個方面談談。
1.智能化
在21世紀,對于智能化,促進了機電一體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人工智能化,使得機電一體化的建設者越來越重視對其的研究,即出現了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對于“智能化”,往往給機器的行為而進行的描述,其建立在控制理論的前提下,集合了“人工智能、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的思想與方法,然后通過模訪人類的智慧,而讓它能夠進行判斷、推理、思維、以及決策,最終實現更高的控制為目的。但是,機電一體化是產品根本達不到人所具有的全部智能,只是能夠實現低級的智能或部分智能。
2.數字化
對于數字化,要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維護性、自診斷能力,這樣方便遠程的操作、診斷和修復。
3.網絡化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機電一體化新產品被研制出來,即遠程控制的終端設備,使得機電一體化產品朝著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4.微型化
對于微機電一體化發展,尤其是微機械技術,隨著微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加工,利用精而細的加工技術,甚至超精密的技術,分為:“光刻技術、蝕刻技術等”兩類。
總而言之,機電一體化在許多科學技術的發展下而形成的,而以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為主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必是機械工業發展的趨勢。
[1]陳鵬,張忠.淺探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發展過程和前景展望[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0(06)
[2]馮旭強.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研究及其應用[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9(01)
[3]劉福祿.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內涵與發展[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