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杰
河北省定州市東亭鎮初級中學
初中物理教學中多媒體的幾個作用
劉秀杰
河北省定州市東亭鎮初級中學
隨著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推廣,多媒體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獨特優勢逐步體現出來怎樣才能使媒:與教學過程有機整合,以提高物理課堂效率呢?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微觀現象,宏觀模擬,突破實驗局限,展現理想狀態,變抽象為形象,突破難點。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我們要樹立整合的觀念,把現代化的、傳統的教學手段(如黑板、粉筆)有機結合起來使用,使各種教學手段優勢互補,
;多媒體;物理教學;課堂效率
隨著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推廣,多媒體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獨特優勢逐步體現出來。因為它集光、形、聲、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怎樣才能使多媒體與教學過程有機整合,以提高物理課堂效率呢?筆者認為應突出多媒體在物理課堂中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驅力。要想學生學好物理,必須使學生喜歡這門科目,對物理產生濃厚興趣。在教學中,運用錄像片或多媒體課件,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可以充分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進而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比熱容》的引入新課時,先放一段有關“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動畫情境,使學生很自然提出“為什么那里一天的溫差會這樣大?”這時教師指出學完本節課的內容,你就能自己解釋以上我們看到的這一奇怪現象了,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分子的運動,物質的微觀結構如原子、原子核、中子、質子、電子這些微粒的關系,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以及電流的方向等等這些微觀粒子的結構和運動狀態規律是用肉眼看不到,用手摸不著的,只靠老師說教,學生只能從理論上了解,往往對于這些現象和規律理解不深刻,記不了多少時間就忘記了。但是如果應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演示,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制作動畫來描述一種物理現象或者一個物理過程,把微觀現象宏觀展示出來,讓學生在電腦中親眼看到從沒有看到過的微觀粒子的形狀結構以及運動狀態和運動規律,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認識到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一樣奧秘無比,這樣會得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有些教學內容由于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用實驗的方法很難或無法完成,如伽利略實驗讓小球從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滾下后分別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運動,做完演示實驗后利用電腦把小車在上述三種接觸面以及光滑(沒有摩擦力)的表面,這四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運動的情景同時展現出來,讓學生直觀的看到接觸面粗糙程度越小,小球速度改變的越慢,運動的越遠,當接觸面十分光滑時小球的速度將不會改變,不停地運動下去,最終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再如分析慣性習題:一架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直線運動的飛機上投下一顆炸彈,(不考慮阻力的影響)炸彈落地時在飛機的什么方向?靠老師解釋很難讓學生徹底弄明白,用實驗也很難完成,若用電腦模擬情景幫助教師講解,很容易讓學生理解炸彈在下落的同時由于慣性要繼續向前運動,而且向前運動的速度和原來相等,所以炸彈落地時在飛機的正下方。
在《電壓》這節教學中,把電路和水路進行類比,電源和抽水機、開關和閥門、用電器和渦輪、電流和水流、電壓和水壓,《連通器》一課中船通過船閘的過程,通過畫面動態的展示,使學生有了直現感受;再如《大氣壓強》這節課,采用多媒體可以在課堂里模擬300多年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把學生帶入現場實驗情景,分拉兩個半球的馬從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緊張而有節奏的音樂,直到“啪”的一聲,把兩個半球拉開,聲像并茂,接著采用多媒體對馬德堡半球進行剖析,大氣從四面八方施壓給半球,強化學生對大氣壓存在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這樣課本的插圖變成多媒體計算機上的動畫片,有些過去只能用文字或掛圖展示,現在則可以把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結合起來,化難為易,讓學生在成功中興趣盎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體技術可集教學、練習、測試一體化,能把自學提綱、知識圖表、輔助材料、課堂練習、檢測題等直觀地顯現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聽作用,擴大課堂活動的空間,克服利用黑板遲緩不連續的弊病,減少板書等所占用的不必要的時間,提高課堂容量,增大課堂教學密度,同時也能對新學內容進行分析、比較、歸類,可以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引入課堂,為適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找到了一個好手段、好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難點,能變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具體,將微觀過程進行宏觀模擬,可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增強教學信息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寓教于樂,提高實驗效果,使整個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的效果,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
雖然多媒體可以把枯燥無味的難以理解的知識,變得直觀、主動鮮明。但是,一節課往往需要用到多種方法與手段,教學手段并不是越高級越好。要考慮它們的優化組合。比如我們知道雖然利用多媒體可以模擬任何物理實驗,但畢竟是模擬,物理情景也是模擬的,模擬成分和現實有差距。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結果必須由真實實驗來驗證,因此在計算機模擬演示過程中,教師輔于真實的物理實驗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通過實物演示實驗,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實驗技能。因此,實驗盡可能用實物來演示,有必要的話,再輔于模擬實驗進行逐步研究,這樣才能恰如其分的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我們要樹立整合的觀念,把現代化的、傳統的教學手段(如黑板、粉筆)有機結合起來使用,使各種教學手段優勢互補,而不是簡單的替代。再如教師恰當、充滿激情的講解,有條理、必要的板書等等,都是多媒體技術所不能完全代替的。總之,只要我們找準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最佳結合點,科學地、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就一定能顯示它的獨到優越性,使之更好地成為輔助教學的幫手。更好的為提高物理課堂效率服務。
[1]馮曉東.初中物理教學如何選擇教學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