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山東省濰坊第七中學
對體育技術動作的組成要素的探討
于洋
山東省濰坊第七中學
體育學習方法的組成要素包括:主體要素、指導要素、方向要素、實踐要素、保證要素、決定要素等各方面。
主體;指導;方向;實踐;策略
學生對自身技術動作學習方法的認識、掌握、運用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對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落后,學習策略水平低,不會學習。那么,技術動作學習方法的組成要素有哪些呢?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發出者和使用者。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僅動員大腦思維,而且通過一定的方法使身體活動與之相伴,身心共同完成對體育的認知,形成體育機能,享受體育樂趣。“教師的教為的是學生的學,學生的學習是有對象的,有內容的,這就是學習的客體。誰來學呢?學生。學生必然是學的活動主體”。缺少主體的活動是不可能存在的,沒有學生的參與,教學則是無的放矢的,學生始終是學習活動的中心,他們持續不斷的學習活動保持著學習的連續性,推動學習活動的進程。
需要指出的是,在體育學習中學生主體地位的發展并不是從教師的角度說“教師要發展學生”,“教師要讓學生怎樣”,而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我要學習知識技能”,“我可以使用一定的方法”。并以此要求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需要的基礎上來分析學生,分析教材,挑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針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只有學生才是學習活動和學習方法的主體,這也是我國當前提倡素質教育對體育教學的一個要求。
在學校范圍內的體育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用語言與學生交流,還以身體活動的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是新經驗的主要傳播者,教師作為主導者,首先需要了解教育教學的目標和規律,了解教學的理論和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的教學內容起到的不同作用,特別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是學生行為的主體者,而教師是學習行為的主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越好,則主導性體現就越充分。
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說,發揮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性的時候,并不是說要降低教師的主導地位和作用。但是隨著新形勢的變化和教育教學的改革,教師指導作用的表現形式也要相應的發生一些新的變化,這就要求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變化來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
目標是行動的指南,學習目標在學習方法中的突出作用是學習定向,保證學習方法的“有的放矢”,體育學習目標使學生了解通過學習活動可能達到的學習結果,這樣學習方法就有了明確的指向性。
體育教學實踐中常常注重教學目標,相對較少地研究和確定學習目標,實際上體育教學目標與學習目標是不同的,雖然二者都包含知識、技術、技能、情感等多種影響身心發展的要求的因素,但教學目標本身還應含有施教行為應達到的目的指向——教與學的雙重因素,而學習目標則來自于學習者本身的內在需求,只指向學的因素。二者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的動機出發點是有所區別的。
學習內容是學生直接的認知對象,是學生主體與之發生對象聯系的客體系統。體育學習內容之所以成為學習的對象系統,首先在于學習內容是一種客觀存在,雖然它的表現形式不同;其次學生主體面對的學習內容是進入學生主體認識和活動領域的客觀存在;再次多數學習內容是用來直接被學生認識和實踐的經驗,走跑跳投都代表了人的運動,通過獲得這些知識、技術,學生主體的能力將得到提高。實際上,學習內容就是進入學生當前學習活動的新的學習經驗,體育學習內容的表現形式不同,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身體活動形式。
不同的運動項目有不同的場地、不同的器材,場地和器材是進行體育運動和體育技術學習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條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借助不同的場地、器材的同時采取相應的學習方法,才能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
學習策略,簡單的說就是學生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制定的學習方案,用于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是一種有意識的心理過程,需要學生分析自己的學習任務和自己的特點。根據不同的內容制定不同的學習策略,具有特定性和指向性。學習策略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另外,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必需的,是有關于學習過程的,它規定了學生在學習時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也規定了學生學習內容的先后順序、方式和完成情況。比如說學習排球正面雙手墊球技術,那么,首先需要學習準備姿勢——半蹲、雙臂自然彎曲置于體測、目視前方等等,再學迎球時的動作、手型以及擊球是的部位和送球時的方向、身體的用力順序等等,用一句口訣就是預備、插、夾、蹬、送、抬。學習動作技術必須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方法,要不然就起不到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說制定一個好的學習策略,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在特定的時間做特定的事情,這是必然的,反之,學習效果和效率就得不到保證。因此說學習方法是學習策略的基礎,而學習策略是學習方法的決定要素。
所以,體育學習方法的組成要素包括:主體要素、指導要素、方向要素、實踐要素、保證要素、決定要素等各方面。
[1]蒯超英學校策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張紹禮、赫秋菊動作技能學習策略與學業成績關系的研究第六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入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