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以教學為中心努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以棗莊學院為例
張志剛
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人才培養質量是大學教育的生命線。如何提高人才質量成為高校發展的首要課題。實踐證明,新形勢下高校必須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斷改革創新,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學;創新;改革;人才培養
如何把學院發展推向更高的層次,把學院建設得更加美好,在短期成為省內外知名高校,必須牢牢把握以教學為中心,大力實施內涵發展,進行教育創新,采取“特色”加“創新”的方式來辦好學校,努力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面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把觀念創新提高到關系學校未來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因此,樹立創新觀念對我校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教學為中心在我院早以深入人心,但以什么樣的態度來理解、來看待、來執行,對通過本科教學評估的棗莊學院來說更為重要。觀念的創新對于貫徹以教學為中心尤為迫切。教育觀念的創新要堅持和發展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把青年學生培養成什么人的問題?我們國家從號召人們“做革命的齒輪和螺絲釘”,到提倡培養四有新人,到強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到人的全面發展,都說明教育觀念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我院明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服務地方,特色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科技支撐。其中音樂與舞蹈學院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提出并構建了“三二一”的應用型特色人才培養模式,三二一即立足“三個課堂”(即常規教學的第一課堂,藝術實踐的第二課堂,服務地方的第三課堂),打造兩個平臺(舞臺、講臺),成就一個目標:(培養應用型人才)。
教師隊伍的質量直接決定著人才培養水平的高低。一方面學校要通過教師把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服務措施,知識等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學生也會通過教師渠道來表達對學校的各種看法。廣大教師要率先垂范,做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弘揚者和推動者,做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學校要注重對教師的培養,從經費,機制,學習,培訓等方面給他們提供寬松的教學和科研環境,是他們盡快成長為既有淵博的知識,高尚的品德和高超的教育藝術,又具有研究型,反思性,創新型精神的教師。
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培養和教育學生。促進學生發展,培養學生成才,是學校發展建設的根本。要創辦一流大學,學生的質量、水平是最終標準。
大學部要牢固樹立“學習第一”的理念,真正把學習當作自己的天職,從而使學習走上有序軌道。要樹立“制度化”學習理念。把學習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依靠制度抓學習。黨員領導干部要從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的高度,牢固樹立“制度化學習”,真正把學習當作制度要求,當作組織行為,當作工作責任,從而使學習走上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包括教學管理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課程改革,考試改革。要制訂科學的教學運作機制,按程序開展教學活動。
第一,教學管理改革。教學管理要做到科學指導,宏觀調控,綜合協調,總體評價,具體的教學過程控制交由院部和教師相應的自主權,鼓勵他們大膽創新,院部應有的教學管理,資源調配,教學調節,教學考核等等都應逐步到位。扎實推進校院二級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學校宏觀管理、給予二級學院更大的自主權,激發大學活力。
第二,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教學反思方法改革要充分體現課堂授課技巧,教學藝術等,目的是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每一門課在開課之前,教師都有義務向學生說明自己所用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法,以使教和學都非常和諧。
第三,課程改革。有人認為課程改革是一門科學。的確如此,一個專業要開設什么樣的課程值得我們認真的研究,特別要展開針對畢業學生的調查研究,因為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才能真正理解哪些課程重要,哪些課程可開可不開,哪些課程必修等等。我們既然定位要培養應用型人才,在學生未來的工作時間中如何運用這些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邏輯思維及內在精華,將是我們研究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我們也可以探索開設創業教育課程。
第四,考試改革。大學的考試目的既要檢驗教學和學習效果。同時創新教育在于讓學生體驗探索的興趣,而不是就書本而論書本。耶魯大學主張教學中不給學生特定內容,很多考卷的題目也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其目的就是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思想,嚴密分析,從不同視角看問題,不斷創新的能力。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
我國1999年做出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重要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學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以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是我們不變的宗旨,在學校進行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將不斷探索,開拓創新,為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而不懈努力。
[1]徐兆娟.以評估為契機,以教學為中心,全面提高人才質量[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7).
[2]劉煥陽.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的探索與實踐[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3]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生態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張志剛(1988-),男,山東濟南人,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輔導員,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