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第三小學
教師“職業倦怠”淺談
李琰
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第三小學
在從事了20多年的教育教學職業生涯里,我越來越覺得很有必要探討、研討一下教師“職業倦怠”這個特殊課題了;在探討、研討中認識和認知職業倦怠,從而以一種有效方式去面對和應對職業倦怠;這就是我想探討和研討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2012年7月,我特別傾心地聆聽了上海松江區專家團徐旦澤校長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啊!尤其他的“關于教師職業倦怠”的課題,深深吸引住了我;因為在這之前,我也曾在自己內心深處探討、研究、深思過這個課題;而我對“職業倦怠”的認識和探索,可能有一些“另類”吧!我們先對“職業倦怠”的含義進行探討性的認識或者說是認知吧!
先確定“職業倦怠”的意義和其本身所具有的天然含義;那就是:職業倦怠是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人都自然存在的一種生理性的、自然生成性的(也可以說是自然發展性的),在職業(或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職業必經的情感、情緒過程。在這我強調的是“職業倦怠”是一個過程,這就是說任何人從事任何職業都會有的過程;尤其是我們在執教一線的教師們,這個過程出現的非常明顯,剛當上教師的短期內(可能是一兩個月)是對教師職業的感知期;接著就是一個認知期,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個“困惑期”也就是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職業倦怠”期,思索這個職業到底適不適合我,我能不能在這個職業里有所發展,我對執教工作的感覺與收獲怎樣?例如說現在有好多年輕教師,在干了一兩年或者說三四年就義無反顧的辭職轉行了,這就是明顯的例證;經過職業生涯中第一個“職業倦怠”期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教師職業的深入認知和對教育事業的探討、研究了,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必然會產生職業生涯中的第二個“職業倦怠”期的,這就是我下面要分析和探討的“職業倦怠”產生的表現形式和成因了;隨著年齡、身體狀況、家庭狀況等因素的變化,從事教師職業十年以后或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長時期里,職業倦怠這個過程依然存在,為什么在我們身邊能夠幾十年都一直不變的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為數不多啊!第三個職業倦怠期,也是最深層次的職業倦怠。
1、我暫且把它叫做“情感倦怠”,在職業生涯中,當你從對職業的懵懂期轉入認識期而后再轉入認知期、理解期、熟練掌握期、最后達到熱愛期,在這每一個過程中,你是不是都要經歷一些特殊的或者說是“彩虹之前的風雨”磨練呢?在這些磨練中,每個人所表現出的態度都是唯一的、不一樣的,我們只能用兩個詞來總結它,那就是“積極”與“消極”;在每個磨練階段中,每個人的情感都必然會出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在這之中,也不可避免的或者說就是倦怠的一種表現;我們往往把“消極”看成就是“倦怠”,其實不然,消極是一種與“積極”相對應的情緒和看法,而倦怠是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積極與消極是在相互作用、相互斗爭從而使這個過程得以過渡完成的。
2、精力倦怠,由于每個人體質、家庭、經歷各不相同,而在職業中所表現的精力也就有了區別;這是現實客觀存在的現象;精力倦怠一般存在于:a、戀愛中的年輕人;b、家庭矛盾中的中年人;c、家庭及其它諸多因素而造成的煩惱中的人;d、從事職業25年或更長時間的老一輩職場人;個中緣由無需我熬述了吧,所以精力倦怠也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過渡就要從它的成因上,也就是從根上找到過渡方法和解決辦法。
3、專業倦怠,尤其是我們當老師的,數十年如一日,都從事著相同職業,雖然說在不斷地革新、改革等等之類的變換花樣,而其實質變沒有,沒有變啊!那些專家或者說特級什么的優秀人物,畢竟是老師中的鳳毛麟角啊!對于一般的普通的老師而言,你可能不產生倦怠嗎?有的教得好的老師,領導提拔他(她)當主任或其他什么主管等等職位去了,那他(她)原本從事的職業也就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影響,甚至有的干脆甩開了原本的一線執教事業,改為從事現在職業去了,這種“專業倦怠”可能誰都會明白,也是誰都希望發生的吧!也許我這話有點消極,但我說的都是現實。
4、成就倦怠,每個從事職業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在本職行業中有所成就感,而這成就感要怎樣去看待了,我們老師的成就感來自于曾經教過的學生能夠在多年后,自己不認識對方,對方卻主動地恭敬的走到自己跟前還能叫一聲“老師好!”這種成就感的標準,在不同的人眼里,當然就有不同的評價了,成就感的不同,也就必然性的產生了成就倦怠;這個過程甚至在僅僅只做了幾天的老師的人身上都有,因為教師的職業特殊性,我們都知道,對于一個人來說,不是你教了他多少知識和多長時間,他(她)才會記住你的,而是你的教育是不是觸及到孩子內心世界里去了沒有。
5、領域倦怠,我們現在有個時髦的詞兒,叫“跳槽”,這在職場中是很平常的現象,為什么呢?就因為領域倦怠;這個過程的出現,是對從事教師職業、教育事業的一個深層認識和對自己人生的一個發展性考慮過程,我們當然是無可厚非的啦!
從字面上看職業倦怠應該是一種情緒、情感、態度,或認識、認知、理解的深淺程度;我們大家都知道人和事物和理論都有兩面性的,或者用辯證法說就是“一分為二”,正與反相對應并相克相生,或者說是相得益彰;我們應該還清楚一句話“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這里彩虹與風雨相對應,結局是顯而易見的;那么我們拿什么來與“職業倦怠”相對應呢?有人甚至是大部分人都說道,希望我們盡量消除“職業倦怠”,用積極的、陽光的心態去對待、尤其是要愛自己的職業;我覺得我們用“職業激情”來對應“職業倦怠”,可能現實點兒吧!也可能容易讓人接受點兒吧!那么職業激情又從何而來呢?我給“職業激情”的定義是這樣的:職業激情是在職業倦怠的堅持和堅守中培養出來的一種倔強的、優秀的職業情感素養,更是對職業的一種深層次的認知、理解的升華;總之一句話,有職業倦怠就有職業激情,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也可以說是孿生的關系,也正是這二者的關系,才使得我們的教育職業、教育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
以上我的膚淺論述,只代表我個人對“職業倦怠”的認識和理解,絕沒有任何其他情感抒發;若有紕漏,還請同仁們批評指正,更希望有共同研討者的更多參與。
作者簡介:李琰,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第三小學,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