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會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當前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分析
申玉會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摘要:大學語文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母語運用能力,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內涵和人文素養的一門重要基礎性學科。大學語文不僅是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民族精神、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還對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綜合素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大學語文教學中,無論是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還是從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方面來看,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并針對相應的問題給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大學語文教學;問題;措施
大學語文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之一,其主要教學目標包括智育語文教學目標、德育語文教學目標、美育語文教學目標,其中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語文素養最為重要。同時,大學語文也是母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陶冶大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語文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教學任務的要求,在此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那么,如何才能夠有效地認識當前大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該改善意見,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簡單地對其進行分析與探討,并提出相關的措施,希望能為提高大學語文教學效果給予一定的幫助。
1.1沒有深刻認識大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大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一門公共任選課,對學位沒有多大的影響,它的重要性也不能和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二級相比較,進而使大學語文長期處于學科邊緣化狀態。因此,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一點都不重視大學語文這一門學科知識的重要性,普遍認為專業課是最重要的,把學習的核心放到專業課上。這就導致了大學語文課程的設置不充分、教師缺乏激情和動力、學生更是不重視,進而使語文課學風比較差,學生也沒有學到真正的語文知識和文化素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和綜合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導致大學語文教學的效果難以使人滿意。
1.2大學語文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語文教學方法還是采用的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注入式等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真正的理解“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輕視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忽略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等等。同時,教師沒有充分的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意識,進而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被動者,使其不能有效的發揮學習潛能,進而大大降低了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1.3大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在目前的高校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屬于共修課程,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程度不高,使教學評價方式也比較單一。通常情況下,考察大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就是些小論文或是讀書筆記等等方式,平時成績也打得相當高,達到很高的及格率。這種教學評價方式不僅沒有真正的考察出學生的真實水平、語文素養、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語言技能,還不能有效地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使教師不能夠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想出解決辦法,還不利于目前大學語文教學的發展。
2.1樹立正確的大學語文教學觀念。正確認識大學語文學科的重要性,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文素養觀念十分重要。目前,國際化交流越來越頻繁,漢語在國際發展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重,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文化實力也在不斷的增強,且在國外還設立了孔學堂,弘揚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進而使很多外國學者紛紛來到中國學習漢語知識。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學校重視語文學科的設置,更應該認識大學語文學科的真正內涵和重要性,積極引導學生對大學語文學科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念,進而培養當代大學生的語文素養、語言技能、審美能力、以及價值觀念,最終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
2.2豐富大學語文教學方法。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和學生的需求。因此,在實際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并充分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情感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大膽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進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和傳統文化的探究欲望,提高大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同時,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及采用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教學思維來引導學生進行系統的、立體化的學習語文知識和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課外終身學習的習慣。
2.3改善大學語文教學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應該采用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方式來對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的素養和專業能力以及對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進行有效的、公平的評價。因此,在實際的大學語文教學中,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實際情況,創建一套健全的、完善的評價和考察體系,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實踐能力,改善大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其中考查應該做到全面、客觀、公正的方式與平時表現和期末成績相結合的辦法。如:既要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要考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既要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又要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既要考查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要考查學生的審美能力等等。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雖然是一門共修課程,但是它不僅可以促進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有效結合,還能夠有效的傳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陶冶審美情操,也能為培養當代具有人文素養、綜合素質的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面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黎文雯.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成功(教育),2010,11:2-3.
[2]郭琳琳.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4,33:1-2.
[3]黃勇.淺談當前大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2-4.
作者簡介:申玉會(1982-),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