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紅梅 (廣西財經學院 530003 )
本文所提涉到的“聯校培養”即為以廣西藝術學院、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學院這三所不同類型的三所高校(文中稱為“桂三高?!保?,對于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試圖采用“聯校培養”的人才培養方式,三所高校的課程可互通互選,教學資源共享、師資交流、學生交流的聯校教學模式。其模式能較好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對于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在師資、教學資源等方面有著相應的要求,對于聯校人才培養的方式有其一定的意義與特色,其相反固然也有相應的培養問題。
1.多彩特色課程,地域文化特色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人才培養的紐帶
桂三高校擴招后,針對于不同特色,廣西師范大學發揮其師范性特點對音樂教育人才培養師范性,廣西大學綜合性大學音樂教育專業多樣性人才培養特點,廣西藝術學院發揮藝術院校特色,都有地處廣西壯族少數民族地區優勢,可充分利用廣西地區地域文化特色與優勢,挖掘廣西東盟經濟文化圈獨特資源,將本土民族音樂融入課程教學,并且緊扣藝術文化發展需求與政府政策的指引,充分發揮各校優勢,積極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音樂教育人才,有力推動廣西高校音樂教育發展。
另外教師可積極對本土音樂教材的編寫下功夫,試圖在視唱練耳、曲式分析、鋼琴、民族民間音樂概論、聲樂、音樂教育學等系列的課程中,均揉入本土音樂元素,效果頗好,強化自覺喜歡和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風氣。
2.“跨校式”合作伙伴特色教研組建設——教師人才主體培養
針對桂三高校擴招后相關調查與分析,學生都非常期望對跨校選課,針對桂三高校優勢與特色,教師組建“跨校式”合作伙伴特色教研組,對現階段中學音樂課堂教學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解決基層音樂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教學實際問題,優化教師教學行為,促進音樂教師專業化發展。
針對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實施不夠全面、基礎音樂教育還缺乏有力的課程指導等問題,三所高校教師可憑借各自學校優勢互補,以“伙伴式”合作為抓手,著力在區域范圍內加強中學音樂教研組的建設是十分重要與重要意義。桂三高校組建中學音樂學科合作教研組同區中學音樂教研員、區骨干音樂教師、名師后備教師等組成專家組,與學校校長進行磋商,形成行動方案,為中學音樂教研組提供專業支持與指導。另外承擔中學音樂學科教研組長和音樂學科教師的培訓任務,加強與外校音樂教師的溝通與交流,以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其中分為兩個主要階段,一是構建跨校式的合作平臺;二是開展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教法研究。
3.一專多能復合人才培養——學生人才培養為主體
桂三高校有其自身特色,力求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培養,三所高校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建立符合時代發展特色、質量優越、有地方特色的課程結構。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桂三高校之間互動交流、學校與用人單位企業間,充分的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能走出課堂,并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與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動手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之具備獨立的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為學生提供一個學以致用、實踐創新的舞臺
頂崗實習、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盡可能大的范圍給學生選擇課程自主權,同時積極開設講座、社團活動等第二課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學會思維能力。
桂三高校的對比分析,明確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彌補學校教育相關不足。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同時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不僅是積累和傳播文化的教育機構,更是研究機構,要求學校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產學研的合作教育模式很好的結合了產、學、研三者之間的關系,將學生的所學及時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以適應社會對音樂教育人才的需要,以課堂傳播知識為主,校外環境經驗為輔,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社會建立起廣泛的聯系,與社會進行廣泛的交流過程,培養學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開闊了視野,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使“所學”轉換為“所用”。
2.使教育處于學校和社會兩種教育環境中
大學校園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讀書環境,桂三高校的對比分析,使教育需要處于學校與社會教育兩種環境中,學生在學校教育的同時可通過社會化實踐更好的適應社會。例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使學生置于學校和社會兩種教育環境中,一方面可充分的發揮學校與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優勢,另外在這一過程,學生可以邊學習邊實踐,增長了知識,培養了才干,提高了能力。在學校與社會雙層協調環境下,使學生思想素質等都能得到更好的培養和提高。
3.促進桂三高校音樂教育專業有機發展
桂三高校人才培養的研究給予我們更多的啟示——各校可借助自身學校的專業與師資優勢,結合學校人才培養定位與院校類型,科學合理的確定其培養目標,以便形成自身的特色,其次根據市場需求,結合院校自身情況與特色、特點確定自身需要的專業核心等相關課程,突出骨干課程特點與音樂教育課程特色,強調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文化價值體現;根據學院特色利用地域優勢來培養音樂教育專業特色人才。
1.聯校學習課時、學分統一分配問題
當下本科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聯校學習與選課,搭建藝術文化交流平臺,桂三高校各有其特色,三所高校在擴招后都存在著主課課時少的問題,目前學校的技能課學習都是一對一的授課形式,每周每人一節,若是每人加一節,就意味著學校需要比現在多一倍的技能課教師或者技能課教師多一倍的課時,這不管從教師工資收入還是從勞動強度上來說都是不現實的。所以可以通過聯校學習交流的方式,優秀學生技能觀摩會、交流與演示,廣西藝術學院就采取由教師推薦優秀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大賽方式,按照一定的比例,入圍學生可有兩節小課待遇,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并聯校學習與組織活動,將其好的節目進入社會、社區,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展示學生技能技巧,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2.教材統一問題
按照專業課程建設要求,應不斷加強、完善教材建設。聯校學習時,需注意到教材統一版本的問題,同時也可不斷引進國家優秀教材、統編或規劃教材,積極聯校組織教師參加國家、自治區規劃教材和統編教材的編寫工作。
3.教學實踐基地互通問題
大力推廣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改革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圍繞課程建設要求,積極組織學校開展課程評估;調動學生實踐積極性,加強音樂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桂三高校教學實踐基地聯合互評的問題。
4.教學評價問題
桂三高校聯校教學評價問題,實施教學方案時對教學評價的衡量與標準定位。及尋求其內在有機吸引力因素,即為桂三高校共同需求點的定位與協調問題。
5.教師個人專業水平到教學能力有效轉換
2005 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1徐特立說:“教師是有兩種人格的。一種是‘經師’,一種是‘人師’?!泿煛墙虒W問的,而人師是教行為的?!?在桂三高校調查中,學生對教師業務水平與師德水平提出新的要求,除加強師資隊伍的力量外,如何將教師的個人的專業水平轉化為教學水平、質量問題還需要深入的思考。
音樂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不僅需要優化課程體系、明確培養目標與定位。還需合理把握社會市場對音樂專業的人才需求,結合當下環境與調查及時調整課程方案,不斷完善科學系統的專業體制。
6.優化課程設置,協調學校培養目標與學生學習目標
“音樂課程是音樂教育的核心,它包括授課內容、課時計劃以及各課程之間與文化的相互關系。各門音樂課程的安排,更具授課對象的不同(包括年齡、專業等),其心理依據也不同。因此可以這樣說,課程設置是思維模式的體現,它的科學性與否,直接影響到受教育者接受效果的好壞?!?深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修訂教育和計劃,優化課程體系,形成“主要課程——選修課程——隱形課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促進的課程體系。改革音樂類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本科課程中還可以設置音樂教師資格等職業認證相關聯的職業課程,推進音樂教育人才培養職業化進程。
音樂教育專業不僅是培養新教師的基地,同時也是為基礎教育儲備力量的搖籃,充分利用寒暑假開設教育課程、平時舉辦公開講座等,著重在于協調好學校培養目標與學生學習目標;在對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與教育專業課程三方面的偏重不同,即形成了不同的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經濟建設與教育的快速發展,文化產業的興盛,高??焖贁U招,促使藝術類音樂教育專業要探尋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新模式。廣西作為我國較為落后的省份,經過改革開放的洗禮,經濟文化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在藝術領域中,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還有待開拓與創新,以三所不同類型高校為調查對象,對不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研究是其新型課題。聯校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一定的特色和意義,同時還需注意在其模式培養中注意把握各校的特色與優勢的發揮。只有充分了解其優勢與不足,才能更好地促進它的發展。
注釋:
1.吳霜 .音樂學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研究——以文化產業發展背景下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專業的教學建設為例.[J]學位論壇,南寧,2013(1).
2.李德隆.高師音樂教育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54.
3.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出版:368.
[1]王耀華 王安國編.高師音樂教育論[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李德隆.高師音樂教育學概論[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3]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吳霜.音樂學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研究——以文化產業發展背景下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專業的教學建設為例[J].學術論壇,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