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湖南科技大學 411100)
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愈漸受到關注。中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除國家統一考試科目外,有些高校只考一兩科專業基礎,所占比例不大,因此跨專業考生比例隨之提高。以湖南科技大學為例,近3年招生比例在持續上升。據不完全統計,2009-2014年美術學(包括美術學科教學)專業每年錄取人數由20多人升至50多人,其中本科學設計轉型到美術學的研究生也由最初幾人升到10多人,近1/4。而在美術教學領域,學校對研究生美術課程的重視遠未達到應有規模。跨專業學生大幅增長,相對應的跨專業學科研究卻寥寥無幾,美術類跨專業學科教育存在很多問題。對學生而言,跨專業教學的不成熟直接導致跨專業學生在學習上茫然不知所措,無法深入學習和科研。
美術類研究生課程設置的特征是重技法訓練,輕理論知識傳授和研究方法訓練。就湖南科技大學而言,美術課程學術性不強,課程設置與跨專業毫無關聯,大量美術學課程如篆刻、書法等未顧及跨專業學生的接受能力。
教學上過于關注專業知識和技能,把傳授專業技能作為掌握知識的方法,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美術類研究生導師博學多識,但大部分并非跨專業,且未受過培養跨專業學生的系統培訓,導師們多按自己未成體系的方法教學,未注重本碩專業結合。導師與研究生平時鮮有交流,學術上無共通理念,在導師不熟悉的學科更不能給予言必有中的指導,導師指導力不從心。
研究生教育的重心是 “研究”,但學生都忽視課題申報,論文發表,實驗項目等有助培養科研創新能力的基礎實踐。尤其是招生時間不長的學校,對科研訓練相當忽視,更別說探索本碩跨專業的新研究內容。學校、導師往往采取放養式教學,僅完成教學任務,忽視學術引導。
美術類專業包括繪畫,設計,雕塑等專業,這類藝術專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不論是繪畫語言與形式的表現,還是設計思想的傳達,抑或藝術理念的推廣,都需要創意與想象。尤其到了研究生階段,學術研究需要從新的立意點來探討,更加需要在實踐和理論上著重培養創新意識,但在當今研究生教育中未能有所體現。
就湖南科技大學而言,學生基本摒棄本科的學習內容,直接跨入新專業,無銜接且難以接受和消化。放養式的管理畢竟靠自覺性,對自覺性不強的學生而言就是任其自由散漫。因此,合理而嚴苛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對研究生培養來說必不可少。
科學的治學態度是指在求學中要明確遠大學習目的、洋溢飽滿求知熱情、塑造實事求是求學作風。在美術類專業中,很多學生都忽視學術研究的重要性,不參加科研項目,論文草率應付,同本科一樣把重心放在專業技能上。但研究生學習更應注重學術研究,在研究中融合新學術思想,反而有助形式語言在藝術作品中的深化。學校應多開展心靈洗禮式學術講座,不僅在學習上嚴謹治學,更在思想上忠于學術。
美術類研究生大多未經系統的理論學習,且主觀上也認為藝術生做好自己的藝術作品就行。卻不知好的藝術作品更需體現厚重的藝術語言和文化底蘊才能經久不衰,否則會造成門戶之見。但美術專業也需熟練的技巧,如繪畫技法或軟件應用。因此在研究生期間技巧和理論雙向訓練需同步進行,可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和繪畫品鑒會等。
基礎方面,學科基本素養欠缺是跨專業學生的最大不足,針對跨專業學生,應當開設新專業基礎課程,擴展基礎課程的深度,迅速提高綜合能力。
專業課程方面,對美術類跨專業學生加強繪畫技巧方面的培養。美術專業最重要的是美術技法與理論訓練。藝術類學生特別忽視理論培養,但藝術家才情比才藝更重要,才情之一就是學術理論。因此,課程方面應多設置論文寫作,學術報告等學術研究課程。
“跨”學習:藝術專業的融合性與共通性很大,因此一些選修課程應綜合全校專業,給予跨專業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鼓勵學生跨班級、跨年級、跨學院,甚至跨學校學習,若地域太遠可進行網絡課程教學。
資源共享:創建異專業的資源共享,如美術學與設計學資源共享,美術學與教育學資源共享等。很多專業與美術專業息息相關,如美術的教育,設計作品的外文詮釋等都需人才與設備資源的共享。
學術交流:不但學生間要保持學術性交流,導師間、學院間也應多進行相關學術講座。如有必要,可建立美術類專業與學校其他特色專業的跨專業學科研究中心。
團隊協作制:國外的研究生教育將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建立研究中心或工作室,提倡團隊協作,實現高質量研究生教育。應用于跨專業美術研究生,團隊協作能將各學科理論與技巧融合,實現作品多樣化。
課堂討論會:課堂上應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和個人能力培養。鼓勵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有爭議問題在課堂討論。定期舉行由學生主持討論的研討會,杜絕閉門造車。
導師指導:國外研究生由導師小組負責,師生雙方如不滿意可在法律允許下替換,這種制度屬于資源優化配置。應用在美術領域,將自主權放在學生手中,可激發學生和導師科研積極性。平日教學可采取教授責任制:每周安排不同學科教授值日,研究生可與教授直接交流。
美術類跨專業研究生有其優勢,但適應新學科也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鐚I美術類研究生應該把握住自身的優勢,總結自身不足,在研究生學習階段銜接好本碩不同專業的學習與科研。導師和學校也應改變教育教學的方法,創新更加適應跨專業美術生的措施,為國家培養出綜合型的人才。
[1]劉仲林.跨學科教育論[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謝凱,方賢文.對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4,1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