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凱 (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 210013)
微課“聲音連貫的訓練”節目錄制的創作與把握
吳 凱 (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 210013)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新型的教育資源類型,通過文字、聲音、影像、動畫、網頁等多種媒體表現為手段(多媒體),為學習愛好者提供了互聯網在線交流學習的機會。本文利用全媒體影音工作室教學形態制作微課,探討微課節目錄制的創作與把握。
微課;聲音;教學設計;工作室;教學形態
本文為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PAPD 南京藝術學院 校級資助項目 (XJ2014012)“全媒體影音工作室教學形態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本微課作品榮獲“2015南京藝術學院第二屆微課教學比賽”二等獎,“2015江蘇省第二屆微課教學比賽”三等獎。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新型的教育資源類型,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教師需自選一門課程,選取有關知識點,合理運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及設備,錄制時長不超過15分鐘的教學視頻,并提供配套教學設計文本、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輔助材料。這種新型的教育資源類型以教學應用或學生自學為教學目的,可供學生或學習愛好者在互聯網在線共享交流的教學活動。微課的教育理念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率先提出。國內高校開始這一新型的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舉辦了“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逐漸開展。如何運用全媒體影音工作室教學形態制作微課,使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其微課制作教學優勢,合理運用“全媒體”信息化教學實訓平臺,實現各專業實訓工作室的交叉聯動,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激發創作熱情,這對微課制作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技術操作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筆者通過微課的教學安排、聲樂微課錄制基本要求、以及后期制作等方面進行闡述。
微課教學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選題方面小而集中,突出重點與難點,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不超過15分鐘)解決問題。筆者是一名高校聲樂老師,在選擇微課題目時,充分考慮微課教學特點,并進一步與傳統課堂聲樂教學規律相結合,選擇聲樂當中普遍又相對難點問題來作為微課題目,側重于聲樂教學中共性的問題,而不是單一的某個知識點。比如演唱氣息、喉嚨打開等等相對獨立的知識點。所以遵循微課教學規律,筆者選擇了“聲音連貫的訓練”為題目。
根據微課題目,制定教學計劃,此課程屬于藝術教育專業的聲樂表演方向,在教學方式上采取的是一對一的小課教學模式。所以在錄制節目前,事先安排好學生進行錄制前的準備工作,熟悉需要錄制的歌曲,并準備鋼琴伴奏。
微課“聲音連貫的訓練”的教學步驟設計分為五個環節。課堂導入、重點講述、難點分析、歌曲訓練、課后練習。首現,筆者先課堂導入演唱中聲音連貫與聲音頓挫概念。 重點講述通過氣息調整與發聲位置改變,訓練聲音的連貫。要求演唱者中音區與高音區的銜接連貫、流暢,起音要準確而穩定,音色要統一而優美,音波要平穩而自然。如何做到演唱時氣息穩定和發聲位置統一,要求在歌曲訓練中進行調整。筆者選擇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國創作歌曲《同一首歌》為示范歌曲。通過學生的演唱,讓大家能夠體會到演唱歌曲時必須做到起音準確,音色統一,音波平穩。在演唱時筆者與學生通過聲音相互交流、學習。筆者示范出正確的聲音供學生課后去練習,熟練掌握氣息與聲音位置之間的關系相互配合,使學生對聲音連貫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斷提高。
1.教學場地
聲樂微課錄制需要選擇一個安靜的環境和合適的背景場地,傳統的琴房和教室受到空間與光源的影響,并不具備錄像的條件,所以在選擇錄制場地方面,要求場地可以提供適合不同角度拍攝機位,便于鏡頭切換。同時還需要有基本的光源作為燈光保障。最后在后期制作方面還需要有編輯與制作的多媒體操作平臺。全媒體影音工作室教學形態保障了微課教學錄制。
2.制作人員安排
聲樂微課的制作有賴于制作人員對拍攝內容的精心錄制與安排。在錄制節目前,各專業工作人員相互協作,共同探討,其中涉及到了動畫、播音、視覺傳達等專業的配合。實現各專業實訓工作室的交叉聯動,協作學習,從而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激發創作熱情,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3.畫面切換
根據微課拍攝的要求,需要錄制時進行畫面轉換,而全媒體影音工作室完全符合畫面轉換條件,在錄制時,采取了三架數字攝像機進行拍攝。1號機負責拍攝筆者講課時的畫面,采用中近景別,能夠清晰的拍攝到演講中的神態與語言。2號機負責拍攝學生演唱時與老師交流的畫面。包括學生演唱時氣息狀態,老師的示范演唱,3號機負責拍攝鋼琴伴奏時的畫面。2號機與3號機拍攝以近景或特寫的方式來抓拍演唱者與鋼琴伴奏的細節表演。
4.聲音技術
聲樂微課節目錄制要求同期收錄音源,所以這對錄音的設備與環境有很高的要求。傳統的琴房與教室并不適合錄制,所以筆者選擇了全媒體影音工作室來進行錄制。在錄制時,采取了采訪話筒與錄音話筒同時收錄的方式。全媒體影音工作室符合了這方面條件,錄音話筒負責錄制學生演唱與老師示范演唱的聲音,采訪話筒負責錄制筆者講話的聲音收錄。從而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
5.后期制作
微課錄制的同時還穿插了PPT與多媒體為輔助設備,包括動畫、文字、以及網頁的設計。實現了全媒體影音工作室教學形態特點。展現其綜合性的優勢。聲樂微課“聲音連貫的訓練”錄制畫面簡潔美觀,畫面清晰,開頭加入了動畫與音樂,筆者講課內容文字表述與精美的PPT網頁相呼應。時長13分鐘。為了利于同學們和聲樂愛好者的觀看與學習,后期制作人員特意轉換了MP4格式,便于實現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終端獲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總之,微課教學在當下網絡教學形式中已日趨普遍性。創作一部成功的微課作品,需要在選題、教學設計、錄制過程、后期制作等方面加強學習。全媒體影音工作室教學形態概念出現,有利于微課節目錄制的創作與把握。同時也能實現各專業實訓工作室的交叉聯動,進一步完善課堂、工作室、節目合作的相互聯系,為微課這種新型的網絡教育資源提供了有力保障。
屠艷.論微課設計與制作的三個維度——以微課“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的風格特征”為例[J].音樂與表演,2014(3).
吳凱(1981-8),男,漢族。江蘇鎮江人,現任職于南京藝術學院高等職業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