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云
(平昌縣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巴中636499)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50例療效分析
王飛云
(平昌縣第二人民醫院,四川巴中636499)
目的 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方法 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在該院普外科行膽囊切除術的住院患者90例,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為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組(對照組,n=40)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觀察組,n=50),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及生活質量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評分、膽總管損傷率、感染率、術后腸粘連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與手術治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生活質量各個方面上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者的微創性較小,具備微創手術的優越性,術后患者康復快、并發癥少、生活質量高,優于傳統開腹手術,值得推廣。
膽囊切除術;膽囊切除術,腹腔鏡;手術后期間;生活質量
膽道疾病是普外科的常見疾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方式的轉變和生活壓力的增大,膽道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據相關報道,目前我國成人膽石癥的發病率已經達到4%~10%[1]。大多數患者無癥狀,僅在體格檢查時偶然發現。對于癥狀較為明顯,如發熱、腹脹、腹痛等癥狀的患者需要及時治療。經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多采用外科手術干預。現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金標準”[2],該手術方法具有創傷小、術中出血量小、術后不良反應少、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點,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可減輕對疾病的二次創傷[3],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手術治療方法。本研究將50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40例傳統膽囊切除術的療效進行比較,探討腹腔鏡的應用優勢。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普外科行膽囊切除術的住院患者90例,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傳統開腹膽囊切除術組(對照組)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觀察組)。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21~75歲,平均(48.3±14.5)歲;體質量指數(BMI)為18~28 kg/m2,平均(20.4±2.7)kg/m2;術前診斷為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6例,膽結石伴慢性膽囊炎30例,膽囊息肉樣病變2例,慢性膽囊炎2例。觀察組50例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21~75歲,平均 (48.3±14.5)歲;BMI為18~28 kg/m2,平均(21.2±3.2)kg/m2;術前診斷為膽囊結石伴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5例,膽結石伴慢性膽囊炎36例,膽囊息肉樣病變5例,慢性膽囊炎4例。兩組在年齡、性別、BMI、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納入標準 (1)均經體格檢查、B超檢查、腹部CT、X射線檢查確診,膽總管直徑小于1.0 cm,膽囊體積明顯縮小,膽囊壁增厚大于0.3 cm,長軸小于4.0 cm,失去正常的輪廓和形態,囊內充滿結石,膽汁回聲區消失,符合相關診斷標準[4];(2)術前的肝功能、凝血四項、血糖均在正常范圍;無膽囊頸結石嵌頓,無手術禁忌證;(3)術前不合并嚴重內科疾病,無充血性心臟病、心肌梗死及腦梗死等;(4)既往無上腹部手術史;(5)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1.3 排除標準 (1)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的患者;(2)腹部惡性腫瘤患者;(3)上腹部手術史;(4)膽囊癌及嚴重出血性疾病等;(5)術前經彩色多普勒超聲、CT、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或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檢查發現膽總管結石和(或)術中發現膽總管增粗需行膽總管探查術;(6)手術耐受性差;(7)萎縮性膽囊炎。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生命體征穩定后進行手術治療,兩組患者術前準備及手術方法如下。(1)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右上腹經腹直肌切口,長10~15 cm,逐層分離筋膜和肌肉,結扎膽囊管、膽囊動脈后剝離膽囊,順行或逆行切除膽囊。(2)觀察組:采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接受氣管內插管全身麻醉后進行手術,取頭高腳低左側傾斜臥位,在臍上做1 cm弧形切口,插入氣腹針,常規建立氣腹標準4孔法操作下先檢查腹腔情況,氣腹壓力在8~12 mm Hg(1 mm Hg=0.133 kPa),然后鈍性分離膽囊周圍粘連,暴露并解剖Calot三角,判斷膽囊管位置及周圍血管情況,用鈦夾夾閉膽囊管及膽囊動脈,采用順行或逆行抑或順、逆結合方法切除膽囊,膽囊切除后自劍突下孔取出。對腹腔污染嚴重者,常規肝下放置引流管[5]。術后常規抗生素抗感染2~3 d。
1.2.2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效果及出院前1 d的生活質量,均由專業人員進行評定。其中有以下2個方面:(1)手術效果。手術成功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術后疼痛評分、膽總管損傷率、感染、腸粘連率及治愈率、住院時間。①疼痛評分:對采用視覺模擬評分評定,總分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烈疼痛,評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劇烈。在術后24 h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調查。②手術療效[6]:參照相關文獻的診斷標準進行判定:將手術效果分為治愈、好轉及無效。其中治愈為寒戰、發熱、黃疸、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術后無不適。好轉為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術后不適較為輕微。無效為未達到治愈和好轉的標準。③出院的標準為患者無腹痛、腹脹、惡心等癥狀,可自由活動,體溫正常,無需靜脈滴注,能夠耐受經口進食固體食物,自身有意愿回家休養。(2)生活質量。結合相關文獻及患者實際情況制訂術后生活質量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健康感覺、軀體感覺、精神狀態、睡眠狀態、生活滿足感、社會參與能力和食欲。每個項目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高,健康狀態越好。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術后24 h疼痛評分、膽總管損傷率、感染率、術后腸粘連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成功率與手術治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2.2 兩組患者出院前1 d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出院前1 d術后生活質量各個方面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前1 d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出院前1 d生活質量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生活質量健康感覺軀體感覺精神狀態睡眠狀態生活滿足感社會參與能力食欲觀察組(n=50) 對照組(n=40)93.1±12.3a70.9±18.5a62.1±21.3a82.2±21.2a82.7±31.9a76.6±21.3a76.8±19.5a85.2±12.6 59.3±14.5 47.3±16.4 59.2±38.5 52.6±25.2 56.9±17.8 63.1±12.6
膽囊疾病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常伴隨有消化不良、嘔吐、上腹不適、腹脹及發熱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外科手術是治療膽囊疾病的有效方法,能夠迅速緩解患者的病情。傳統外科手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大,恢復慢,且對腸道有感染,術后容易引起腸粘連[6]。且傳統開腹手術后,由于手術創面較大,術后有大約4 d的疼痛期[7],不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隨著醫療技術、器械的不斷改進和提高,95%的膽囊手術均可通過腹腔鏡完成,在結石性膽囊炎治療上的效果與安全性已被大量的文獻及研究的證實。且近年來也有研究證實,對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相對禁忌證的慢性萎縮性膽囊炎也逐漸成為治療的適應證[8]。對于一些老年人來說,其生理功能差,開腹手術的應激較為嚴重,往往不能耐受手術[9]。陳建雄[10]的研究顯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在老年患者中應用是比較安全的,其避免了開腹手術后老年患者恢復較慢的弊端,而且有效緩解了術后疼痛。
本研究通過比較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結果發現,2種術式的手術成功率和療效相當。但腹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小,術后恢復快、疼痛少,而且并發癥少,生活質量較高,均優于傳統開腹組。膽囊切除術后腸粘連是腸梗阻發生的主要原因,但由于腹腔鏡患者胃腸功能恢復快,下地活動時間短,有效減少了術后腸粘連的發生[11]。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腹腔鏡手術的過程中,也要腹腔引流手術方式作為后備性的手術方式,以防止由于患者腹腔粘連較為嚴重,影響力膽囊部位三角解剖結構的觀察,減少術中出現大出血或膽管損傷的問題[12]。
綜上所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患者的微創性較小,具備微創手術的優越性,術后患者康復快、并發癥少、生活質量高,優于傳統開腹手術,值得推廣。
[1]石廣東,孫建平.開腹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比較[J].吉林醫學,2011,32(35):7469-7470.
[2]孫振發,劉志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84例臨床分析[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2,33(1):45-46.
[3]李滿緒.腹腔鏡與傳統開腹術式治療膽囊結石臨床療效分析[J].海南醫學,2014,25(6):875-876.
[4]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膽道外科學組.急性膽道系統感染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11版)[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1,10(1):9-13.
[5]余育暉,邵欽樹.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慢性萎縮性膽囊炎的比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2):129-131.
[6]尹曉球.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98例慢性膽囊炎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2):42-43.
[7]王功錦,王丹.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對比[J].肝膽外科雜志,2014,22(4):266-268.
[8]陳啟法,丁宗龍.開腹與腹腔鏡膽囊手術對術后腸黏連影響的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4,21(4):554-555.
[9]來松林,李養軍.開腹及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治療結石性膽囊炎對比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1066.
[10]陳建雄.開腹及腹腔鏡手術切除膽囊治療結石性膽囊炎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J].甘肅醫藥,2014,33(3):194-195.
[11]姜宇朋.開腹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治療老年膽囊疾病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542-4543.
[12]馮思棟,惠明陽.小切口膽囊切除術治療膽囊結石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4):10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5.023
B
1009-5519(2015)15-2311-03
2015-03-31)
;王飛云(1985-),男,四川平昌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肝膽外科相關的研究;E-mail:wangfeiyun1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