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潔寧
(武昌醫院婦產科,湖北武漢430000)
宮頸環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效果
鄒潔寧
(武昌醫院婦產科,湖北武漢430000)
目的 比較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與宮頸冷刀錐切術(CKC)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該院2009年9月至2014年6月診斷為宮頸上皮內瘤變,并進行宮頸錐切術的108例患者,其中行LEEP 65例(LEEP組),CKC 43例(CKC組)。比較LEEP與CKC 2種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結果 LEEP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均少于CKC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0.05);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宮頸LEEP與CKC比較,具有出血少、手術時間短、恢復快的優勢。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電外科手術;子宮頸;宮頸環形電切術;宮頸冷刀錐切術
宮頸上皮內瘤變(CIN)是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一組癌前病變,包括宮頸不典型增生與宮頸原位癌,其反映宮頸癌發展中的連續過程[1]。近年來,隨著宮頸癌篩查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推廣,CIN的發病率和檢出率不斷提高。CIN的常見治療方式有冷凍治療、激光治療、
電灼治療和宮頸環形電切術和宮頸冷刀錐切術等。回顧性分析本院進行宮頸環形電切術(LEEP)和宮頸冷刀錐切術(CKC)治療患者的相關臨床資料,并對其進行了討論。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9月至2014年6月診斷為CIN,并進行宮頸錐切術的10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行LEEP 65例(LEEP組),CKC 43例(CKC組)。兩組患者年齡、CIN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1.1 納入標準 (1)患者有或無白帶增多、白帶帶血,宮頸接觸性出血及宮頸肥大、糜爛、充血、息肉等慢性炎癥表現;(2)宮頸細胞學或液基細胞學檢查結果異常;(3)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脫氧核糖核酸(HPV-DNA)陽性;(4)陰道鏡下定位活檢提示CIN。
1.1.2 手術指征 (1)持續CINⅠ或CINⅠ合并有高危型HPV感染者;(2)CINⅡ患者;(3)病灶局限或年輕有生育要求者,或拒絕、不能耐受擴大手術的CINⅢ患者;(4)無相關禁忌證。
1.2 方法
1.2.1 手術時間 月經干凈3~7 d,且術前3 d禁性生活。
1.2.2 術前準備 術前查血常規、凝血功能、心電圖、肝腎功能、白帶常規及婦科B超未見明顯異常,無手術禁忌證。
1.2.3 手術方法
1.2.3.1 LEEP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充分消毒宮頸后,2%利多卡因于宮頸行局部注射麻醉,碘試驗顯示病變區域。切除范圍:CINⅠ超過病變1 mm,深度10~15 mm;CINⅡ超過病變3~5 mm,深度15~20mm;CINⅢ超過病變5~8 mm,深度20~25 mm;切除創面電凝止血,切除組織標記方向送病理檢查。
1.2.3.2 CKC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行靜脈全身麻醉,常規消毒鋪巾,碘試驗顯示病變區域,切除寬度在病灶外5 mm,深度在宮頸內口以下,一般20 mm左右,創面徹底止血,2-0的可吸收線陳氏改良縫合法縫合宮頸口[2],以達到止血及使宮頸成形的目的,重塑宮頸,碘仿紗條填塞宮頸口,48 h后取出。切除組織標記方向送病理檢查。
1.2.4 術后處理 口服頭孢類抗生素3~5 d,禁性生活2個月。
1.2.5 術后隨訪 術后前3個月,每個月復查1次,了解陰道流血、宮頸恢復等情況。術后3個月行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或液基細胞學檢查、HPV-DNA檢測、陰道鏡檢查,以后每3~6個月復查1次,連續3次復查陰性后,每年復查1次。
1.2.6 療效判定 術后6個月內復查無CIN病變存在者為治愈;術后6個月內發現CIN病變為病灶殘留;6個月內復查陰性,但6個月后復查發現CIN病變者為復發。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LEEP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時間上與CKC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0.05)。常見術后并發癥包括:宮頸管外翻、宮頸口息肉樣增生、宮頸粘連、宮頸管狹窄等,但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近年來由于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和推廣,以及女性對自身健康的重視提高,CIN患者數量逐年升高且有年輕化趨勢,流行病學研究調查發現,CIN發病與性活躍、HPV感染、吸煙、性生活過早、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口服避孕藥和免疫抑制等因素有關[1]。CIN分為Ⅰ、Ⅱ、Ⅲ級,隨著CIN級別的升高,發展為宮頸癌的概率也增加。有研究表明,從CIN發展到浸潤癌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3-4],故如果能夠對CIN病變進行早期診斷并給予適當治療,可以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隨著生活水平及醫學診療技術的提高,更多年輕的患者傾向于保守治療方式,以保留生育功能或生殖器的完整性。因為陰道鏡下定位活檢受操作者的技術、經驗及病變是否隱匿于宮頸管內等因素影響較大,可致漏診。CKC對CINⅢ的患者具有診斷及治療的雙重意義,對于CINⅢ的患者是否采用保守治療,目前仍有分歧。CINⅢ包括重度非典型增生與原位癌,對于液基細胞學檢查或陰道鏡活檢確診患者應先行LEEP術,根據術后病理選擇進一步治療方法,子宮切除術不可作為首選治療[5]。對于經CKC確診、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的CINⅢ患者可行全子宮切除術。2001年美國陰道鏡和宮頸病理協會(ASCCP)推薦將CKC作為CINⅡ、CINⅢ期的主要診斷及治療策略。
LEEP是新興的一種治療宮頸病變的手術方式,現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在宮頸病變的診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LEEP手術患者痛苦較小,僅用局部浸潤麻醉即可,手術時間短,創面不需縫合,出血少、術后恢復快[6]。CKC為傳統的手術方式,療效確切。其缺點為手術切除病變范圍大,出血較多,手術時間長。患者術后恢復較慢,手術費用較高。本研究也表明,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時間方面,CKC組明顯高于LEEP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0.05)。但CKC組較LEEP組也有其優越性:CKC組無組織炭化,對周圍組織的損傷較小,對標本切緣無干擾,取材更充分,保證了病理診斷的準確性。有研究表明,對于不滿意陰道鏡的檢查和病灶可能位于宮頸管部位較深的患者,采用CKC是杜絕漏診和防止復發的較好方法[7]。與LEEP相比,CKC的手術切緣無燒灼及熱損傷,可以更充分地評價切緣的情況,對手術的徹底性有比較準確的評估。還有報道認為,CKC還可以作為原位癌及微小浸潤癌的治療方式。但目前積累的大量臨床治療經驗提示,LEEP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CKC成為治療CIN的首選診斷及治療方法[8]。
LEEP與CKC相比,在CIN的治療中仍具有明顯的優勢,值得推廣應用。作為臨床醫生,要充分評估患者的各方面需求,選擇能夠被患者接受且安全、合適的治療方式。
[1]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1-303.
[2]陳惠禎,吳緒峰,張蔚.實用婦科腫瘤手術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77-80.
[3]Bosch FX,Lorincz A,Mu?oz N,et al.The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J].J Clin Pathol,2002,55(4):244-265.
[4]Pham TH,Nguyen TH,Herrero R,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mong women in South and North Vietnam[J].Int J Cancer,2003,104(2):213-220.
[5]曹澤毅.婦科常見腫瘤診治指南[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23-26.
[6]陳曉鐘,張艷梅,李鷗.LEEP術與CKC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療效比較[J].山東醫藥,2008,48(23):67-68.
[7]Murta EF,Conti R,Rodovalho J,et al.Outcome after treatment of 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relation between colposcopicallydirected biopsy,conization and cervical loop excision[J].Eur J Gynaecol Oncol,2004,25(5):587-590.
[8]王悅,李小平.LEEP與冷刀錐切的比較[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7):389-39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5.031
B
1009-5519(2015)15-2326-02
2015-05-21)
鄒潔寧(1970-),女,湖北松滋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婦產科臨床與教學工作;E-mail:donghu551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