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1月份的萬峰林微電影大賽中,組委會收到了1300多個節目,這些節目雖然都叫微電影,但是實際上多數可以稱為微視頻(微紀實),這種情況在2014年的北京國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和天津微電影節上也是如此。筆者初步計算了—下,能夠叫得上電影的,或者說電影元素比較強大的,只占送評節目中的5%左右,大部分僅僅就是微紀實或者微視頻。
雖然這些微視頻與微電影一樣,都具有微小投入,微時長,短時間觀看的特點,也都會在網絡和多媒體上大量播出,但是它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屬性:從純藝術或者從純商業的角度看,微電影必須要由相對的“專業”人士編寫劇本,布景排光,拍攝鏡頭,甚至有的微電影都需要專業演員來演,可以說整體上與電影創作更加接近。因此,在微電影大賽中獲得高獎項的一般都是專業團隊,或者相對較為專業的團隊。比如天津微電影創作基地這樣的單位,他們有幾套完整的編劇、導演、燈光、攝影、服裝、道具班子,演員也是定期全國招聘……而微視頻就不同了,很多作者即是編劇導演,又是攝像剪輯,有的甚至還兼任演員。也就是說,微視頻的制作更加隨意一些,這其中的原因除了微視頻的作者沒有資金、任務壓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創作微電影的目的不同:有的是自娛自樂,有的是完成作業,有的是攝影玩家,有的是旅游紀錄……所以要想在微視頻里面挖掘到優秀作品,還是非常難的。
那么微電影與微視頻有什么區別呢?筆者認為有這樣幾條:
1、微電影是以故事的強大為基礎,微視頻更多的是關注內容的新奇特;
2、微電影攝影基本是專業人所為,微視頻更多的是“草根”自拍自演;
3、微電影對音樂音響的要求更高,微視頻更多采用現場聲和網上音樂;
4、微電影對服道化有一定的要求,微視頻更加關注“原生態”的表演;
5、微電影多為專業人員創作所為,微視頻以高校學生和老百姓為普及。
筆者由于對微電影有著特殊的感情,被幾個電影節聘為評委會主席,以己之見,微視頻是微電影創作的基礎,是廣大微視頻愛好者走入專業化的平臺,也是了解社會的視頻窗口,沒有大量的“草根”微視頻的創作,也不會有今天微電影的繁榮。所以,我們要對微視頻有個寬容的態度,無論在評獎、播出,還是在創作上,都不要對微視頻有過分“專業”的要求,而是慢慢地培養它,使其漸漸成長,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