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專 曲美晶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產科,北京 100015
巨大兒發生的影響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
吳 專 曲美晶
北京美中宜和婦兒醫院婦產科,北京 100015
[摘要]目的 分析巨大兒發生的影響因素和妊娠結局,為今后的臨床預防提供一定的借鑒依據。 方法 選取2014年1~12月我院產科收治的172例體重>4000g的新生兒產婦為研究對象,在研究中將其命名為觀察組;同期選取172例體重在2500~4000g之間的新生兒產婦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以及妊娠結局。 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為48.8%(84/172),產后出血量為(310.3±120.8)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0.8%(53/172)與(180.8±104.3)mL,其孕前體重指數、體重增長情況、孕齡、男性新生兒比例以及剖宮產率等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巨大兒的發生影響因素為產婦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長、新生兒的性別與剖宮產率等,加強對孕期的監控有利于預防巨大兒產生,對提升產科質量具有顯著的意義。
[關鍵詞]巨大兒;妊娠結局;體重指數;剖宮產;影響因素
隨著產科臨床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孕期方面的營養,在產婦懷孕期間高度關注營養,直接后果就是高脂肪、高糖分的攝入,一旦指標超過標準范圍,不僅增加了妊娠期的并發癥,還會導致巨大兒的發生率顯著提升[1]。新生兒體重過重,會給產婦帶來沉重的負擔,在分娩時容易造成新生兒肱骨、鎖骨等部位骨折,同時也提升新生兒死亡率的概率。經醫學研究表明:巨大兒與健康的新生兒相比,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幾率也隨之提升[2]。我院選取巨大兒產婦進行孕期資料分析,總結出巨大兒發生的影響因素和妊娠結局,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產科2014年1~12月收治的172例體重>4000g的新生兒產婦為研究對象,在研究中將其命名為觀察組;同期選取172例體重在2500~4000g之間的新生兒產婦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中產婦年齡為23~34歲,平均(28.0±1.2)歲。孕周28~41周,平均(35±1.5)周;對照組中產婦年齡為22~35歲,平均(30.0±1.2)歲。孕周28~41周,平均(35±1.2)周。兩組產婦均為自然受孕,初產婦,生活習慣良好,無不良嗜好,未發生其他疾病并發癥。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孕期資料收集與整理:收集本次研究兩組產婦的孕期資料,結合目前已經發表或出版的文獻資料,分析巨大兒發生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產婦年齡、是否為初產婦、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長情況以及孕前合并癥等內容[3]。
妊娠結局隨訪:由醫護人員記錄兩組研究對象分娩前一周內在B超中所監測的胎兒雙頂徑、股骨、腹圍等指標、分娩方式的選擇以及產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等[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研究對象的孕期資料(包括年齡、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長、孕齡、孕次、新生兒性別、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結局(包括剖宮產、胎膜早破、產后出血量),由醫護人員進行詳實記錄,并進行統計學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孕期資料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孕前體重指數、體重增長情況、孕齡、男性新生兒比例等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孕期資料比較
2.2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的妊娠結局能夠得知,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以及產后出血等因素高于對照組,兩組研究對象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妊娠結局比較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對于產婦孕期的營養格外關注,每天攝入過量的能量與脂肪,過剩的營養堆積在體內便會增加巨大兒的發生率[5]。新生兒體重過重,會給產婦帶來沉重的負擔,在分娩時容易造成新生兒肱骨、鎖骨等部位骨折,同時也提升新生兒死亡率的概率。根據我國衛生部門頒布的資料顯示:巨大兒在我國的發生率為8.5%左右。巨大兒的產生導致新生兒患病幾率上升,嚴重影響母嬰的健康質量。為了在臨床中有效預防巨大兒產生,深入分析巨大兒發生的影響因素與妊娠結局,加強產科的護理管理工作,對提升產科質量具有顯著的意義[6]。
隨著產科臨床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孕期方面的營養,在產婦懷孕期間高度關注營養,其直接后果為孕婦體重超標。現如今醫學領域普遍認為孕婦體重指數超標是導致新生兒發生的主要因素,其發生率與產婦的體重指數成正比;產婦妊娠期糖份的代謝異常是巨大兒發生的又一高危因素,這是由于產婦的血糖升高會間接影響胎兒的血糖,刺激胰島素的過量生長,合成胎兒蛋白和脂肪酸[7]。胰島素相當于人體的成長因子,讓胎兒不受控制生長,最終發生巨大兒。在本次研究的結果中,觀察組產婦的孕前體重指數為(23.7±0.6),孕期體重增長為(16.9±7.9)kg,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為22.1%(38/17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1.5±0.5)、(13.3±9.1)kg和7.0%(12/172)。說明應在今后的臨床中控制產婦孕前體重指數和體重增長情況,嚴禁攝入過量的糖分。
由于巨大兒對產婦的預后具有很大的影響,本次研究對兩組研究對象的妊娠結局也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剖宮產率為48.8% (84/172),產后出血量為(310.3±120.8)mL,明顯高于對照組的30.8%(53/172)與(180.8±104.3)mL。說明巨大兒容易發生頭盆不稱,繼發宮縮乏力導致剖宮產率的增加,亦導致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增加[8]。因此,對于分娩巨大兒的產婦要注意其產后出血情況的監控,最大化預防產婦產后出血。本研究結果提示巨大兒的發生影響因素為產婦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長、新生兒的性別與剖宮產率等,加強對孕期的監控有利于預防巨大兒產生,對提升產科質量具有顯著的意義。
超重量嬰兒的誕生不再是沒有關聯性的個體案例,在醫學臨床中更可以將其定位為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過程中因一系列復雜的因素而產生了調節異常。超重量嬰兒是在孕婦子宮內部發育過程中出現異常的表現之一,這樣的現象不但會造成在孕婦生產過程中剖宮產的發生,更會在極大程度上引起母嬰并發癥。與此同時,其還會對嬰兒出生后的體重以及智力造成影響。在臨床分析過程中,應對超重量嬰兒的出現過度生長的因素進行詳細了解,并針對超重量嬰兒發生的原因制定相應的預防手段,繼而有效防止嬰兒超重量現象的產生。運動是有效的非藥物性干預措施,運動可以調節胰島素受體,改善胰島素抵抗性,促進對糖類的利用。運動時間限制在60min以內,以餐后30min運動為宜,以免發生低血糖,對孕婦和胎兒不利。若運動及嚴格分餐效果不佳,應及時給予胰島素控制血糖。
由此看來,巨大兒的發生率與產婦的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長情況及糖尿病發生率等因素密切相關;巨大兒會導致剖宮產率、產后出血等的發生率上升[9]。因此在今后的產科護理中,要對產婦孕期資料進行深入分析,根據其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分娩方式,定期對產婦進行產前檢查,指導產婦多進行運動,合理攝入營養成分,是降低巨大兒發生率的重要措施[10-15]。
綜上所述,巨大兒的發生影響因素為產婦孕前體重指數、孕期體重增長、新生兒的性別與剖宮產率等,加強對孕期的監控有利于預防巨大兒產生,對提升產科質量具有顯著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藺,徐文怡,王琴.先兆流產相關影響因素及妊娠結局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4,7(24):132-134.
[2] 李淑娟,季靜.先兆流產相關影響因素及妊娠結局的病例對照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3(31):260-261.
[3] 任延巍.128例巨大兒分娩方式及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4,4(18):540-541.
[4] 張保華,馮曉丹,沈衛.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對非糖尿病孕婦分娩巨大兒的預測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2014,3(22):285-287.
[5] 徐嶸婷,李嵐,郭潔.輸卵管妊娠合并宮內妊娠術后恢復及妊娠成功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4,5(31):5058-5060.
[6] 王蘊慧,吳曉霞,譚劍平.妊娠合并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孕期病情活動的影響因素及其與妊娠結局的關系[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1,9(28):601-604.
[7] 李志芼,陸金美,吉敏.回顧性研究經產婦分娩巨大兒的相關因素及妊娠結局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1(7):865-866.
[8] 李志杰,吳躍芹,王細先,等.妊娠期糖尿病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17(2):45-48.
[9] 饒桂珍.基層醫院產科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4,4(14):378-379.
[10] 李銀寬.產科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11(15):61.
[1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45-50.
[12] 莊依亮.巨大胎兒的分娩時機與分娩方式的選擇[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2,18(10):581-582.
[13] 單君,劉海虹.高齡妊娠對母兒的影響159例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0):775-776.
[14] 楊業洲,陳廉.孕婦體重及其臨床意義[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22(5):270.
[15] 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10.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fetal macrosomia
WU Zhuan QU Meij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mcare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Beijing 1000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egnancy outcome of fetal macrosomia,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clinical preven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172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ho delivered newborns with more than 4000g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same period 172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ho delivered newborns with 2500-4000g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 of subjects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pregnancy outcome. Results The cesarean deliver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48.8%(84/172), maternal postpartum haemorrhage amount for (310.3±120.8)m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0.8%(53/172) and (180.8±104.3)mL, the 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weight gain, gestational age, proportion of male newborns and cesarean section rate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etal macrosomia occurrence for maternal prepregnancy body mass index,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newborn gender and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of pregnancy are conducive to the prevention of macrosomia,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obstetrics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Key words]Macrosomia; Pregnancy outcome; Body mass index;Caesarean section;Influence factor
[中圖分類號]R71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5)24-97-03
收稿日期:(2015-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