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小平
摘要 [目的]提高紅地球葡萄栽培中果實品質和產量。[方法]以3年生紅地球葡萄為試材,在大通縣盛天農業生產基地的日光溫室內在葡萄不同生長期進行不同處理的氨基酸液肥試驗,研究氨基酸液肥不同處理方式對葡萄新稍長度及粗度、葡萄產量與品質的影響。[結果]施氨基酸肥比對照的果實粒重、穗重、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增加,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根施結合葉面施肥的處理效果更顯著。[結論]該研究為葡萄肥料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氨基酸液肥;施肥方法;葡萄;營養品質;影響
中圖分類號 S606+.2;S6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5-049-03
Effect of the Different Fertilizing Methods of the Amino Acid Fertilizer on the Nutritional Quality of the Grape
KONG Xiaoping (Xining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Xining,Qinghai 810016)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yield of Red Globe grape cultivation. [Method]The fruit grain weight, spike weight, soluble solids and Vc content were increased and the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was declined compare to CK.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based on soil application and foliage dressing was better than others.[Result]In the process of determinating total cyanide, the influence of laboratory reagents and operational factors on the determine results were bigger.Operation must be carefully,try one's best to avoid artificial effect.When calibrating a solution,it should be noted titration endpoint,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arallel samples, to prevent excessive deviation.In the reagent preparation, t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xact concentration of the reagent. [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grape.
Key words Amino acid fertilizer;Fertilizing methods;Grape;Nutritional quality;Effect
氨基酸液肥已在生產中得到很大的推廣和應用,目前其主要用于防治缺素生理病害和對弱樹進行營養的補充,應用到生長正常的果樹的研究報道較少[1-3]。青海地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且氣候冷涼、生長季節短等問題均制約了高海拔地區紅地球葡萄優質、高產栽培[4]。特別是在高海拔地區葡萄延后栽培條件下,果實的成熟期由于日照時數變短、氣溫降低、土壤缺水干旱和葡萄自身生長發育規律等條件的影響,出現了葡萄成齡葉片易衰老黃化、幼葉生長發育較緩慢、品質不易提高等問題[5-6]。研究顯示葡萄成熟期成齡葉片衰老黃化和幼葉生長發育緩慢使葡萄光合作用下降,從而使有機物質的積累減少,影響了葡萄的品質[7]。筆者以3年生紅地球葡萄為試材,在大通縣盛天農業生產基地的日光溫室內在葡萄不同生長期進行不同處理的氨基酸液肥試驗,研究氨基酸液肥不同處理方式對葡萄新稍長度及粗度、葡萄產量與品質的影響,旨在探索出適合青海地區葡萄的氨基酸液肥管理技術,為葡萄肥料管理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設在大通縣塔爾鎮涼州莊的盛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該基地地處大通縣東北部,距省會西寧市44 km,距縣城9 km。該地屬半淺山半川水地區。海拔2 809 m,年平均氣溫3.7 ℃,年降雨量451 mm,年日照時間2 685 h,無霜期97 d[8]。基地位于雙廟及新莊公路旁,交通、通訊和農業灌溉條件十分便利,具有發展設施葡萄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2 試驗材料
試驗于大通縣盛天基地的半地下日光溫室內進行。溫室長48 m,跨度6.4 m,脊高4 m,東西延長,為鋼架結構,覆蓋材料為PE膜,保溫材料為保溫被。供試材料為3年樹齡紅地球葡萄,有干雙臂Y型整枝。定植溝為南北方向,溝距1.8 m,溝的寬度和深度均為08 m。定植株行距05 m×1.3 m。該試驗采用氨基酸活性液肥 (由甘肅綠能瑞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氨基酸≥8%、Fe2+≥0.5%)進行處理。
1.3 試驗方法
用氨基酸活性肥進行不同濃度及施肥方式處理,每處理1行(9~10株),重復3次。在葡萄不同生長時期采用葉面噴施和灌根的方式進行肥料處理。處理Ⅰ為葉面噴施;處理Ⅱ為根施;處理Ⅲ在根施的基礎上結合葉面噴施;處理Ⅳ為不施該氨基酸活性液,噴清水(表1)。
1.4 調查內容和方法
每行第2、第5株為觀測單株(如某觀測株差異大選相鄰株代替),每株選擇生長一致的2個新稍、2個果穗為測定樣本,每個處理6株共測定12個新稍(處理與對照均采用相同摘心)與12個果穗(不做處理的相鄰行單株做對照),試驗觀測共計30株(包括對照6株),測定60個新稍與果穗。
1.4.1 新稍長度及粗度的觀測。落葉后測定新稍長度、10 cm處粗度、節間長度、冬芽飽滿度。
1.4.2 葉片及果實的觀測。
1.4.2.1 果實色澤描述。從8月20日著色起,定期觀察著色情況,統計著色面積等。分墨綠、深綠、綠、淡綠、黃綠5個級別描述。同期觀測葉片衰老期(出現紫紅斑)、黃化期(自然黃化葉面達20%)、落葉期(20%自然落葉)。
1.4.2.2 果實色澤。觀測記錄不同處理果實開始著色期、30%著色期、50%著色期、70%著色期及滿紅期。
1.4.3 果實品質的測定。采收后測定觀測穗穗重(g)、單粒重(g)、果實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Vc含量。葡萄樣品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折光儀測定,可滴定酸(以酒石酸為計)用氫氧化鈉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Vc)用2,6二氯酚靛酚鈉滴定法測定;單粒重用電子天平稱重測定。
1.5 數據統計與分析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并進行Duncans測驗,用Excel軟件制作圖表。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肥處理對果實著色期的影響
果實著色是決定果品商品價值的關鍵因素,果實的著色不僅影響到外觀,且著色程度與風味品質有關[9]。決定果實著色的色素主要有花青素、類胡蘿卜素、葉綠素[10]。從紅地球葡萄著色期(表2)可看出,處理Ⅲ于8月20日開始著色,處理Ⅰ及處理Ⅱ著色開始較晚,對照(CK)果實開始著色時間最晚,比處理Ⅲ晚了12 d;處理Ⅲ于9月20日達到滿紅期,全部著色為暗紫色;處理Ⅲ果實達到滿紅期時間最早,比對照(CK)早14 d。該結果與朱本岳等研究的噴施磷鉀、微肥和有機無機營養可使葡萄漿果著色期提前4~6 d結果相似[11]。通過試驗發現處理Ⅲ能使果實提前進入著色期且能將整個著色期提前,提高果品價格和市場競爭力。
2.2 不同施肥處理對葉片色澤的影響 10月初開始觀測葉色,分墨綠、深綠、綠、淡綠、黃綠5個級別描述,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Ⅰ和處理Ⅲ葉色呈深綠色,處理Ⅱ的葉色為綠色,以上3個處理的葉色效果比對照(CK)葉片所呈現的淡綠色的效果好。同時研究發現葡萄設施延后栽培中,常出現后期功能葉片過早衰老、黃化和脫落,葉片脫落后葡萄果實易于失水萎蔫,使果實降低了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12]。該研究為了延緩葡萄成熟期成齡葉片衰老黃化、促進幼葉生長發育,選用氨基酸活性有機液肥為試驗處理肥料,在葡萄生長階段進行了4個不同處理,研究了氨基酸液肥不同處理方法對紅地球葡萄葉片生長發育的影響。結果表明(表3),處理Ⅰ和處理Ⅲ能夠明顯推遲紅地球葡萄葉片過早衰老、黃化和脫落。其中處理Ⅲ(根施結合噴施)的效果最為明顯,比對照(CK)推遲衰老期15 d、推遲落葉期17 d。該結果與于忠范等研究發現氨基酸液肥灌根后幼葉達到全葉的時間提前和成齡葉黃化比例的降低,即氨基酸液肥有促進葉片生長和延緩衰老作用的結論相似[13-15]。
2.3 不同施肥處理對果實品質的影響
2.3.1 不同施肥處理對葡萄單粒重的影響。
由圖1可知, 處理Ⅰ、處理Ⅱ與處理Ⅲ與對照相比穗重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處理Ⅰ、處理Ⅱ、處理Ⅲ、CK的穗重分別為805.71、844.42、945.80、698.85 g,3個處理與對照相比分別增長了8.43%、13.12%、25.03%,均達到了顯著水平;在青海省西寧地區設施栽培條件下對葡萄施氨基酸液肥后與對照相比單粒重含量均得到提高,處理Ⅰ、處理Ⅱ、處理Ⅲ、CK的單粒重分別為9.44、9.85、10.89、8.71 g,3個處理與對照相比分別增長了15.29%、20.83%、35.34%,均達到了顯著水平。黃品湖等研究表明噴施稀土氨基酸后,比對照增產11.90%~1811%[16-17]。該研究通過施氨基酸肥比對照增產15.29%~ 35.34%,同時說明處理Ⅲ根施結合噴施的方法增產效果更明顯。
2.3.2 不同施肥處理對葡萄Vc、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性物含量的影響。
由圖2可知,在青海西寧地區設施栽培條件下對葡萄進行氨基酸液肥不同處理后與對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均得到提高,CK、處理Ⅰ、處理Ⅱ、處理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17.29%、17.94%、18.02%、18.52%,與對照相比分別增長了3.72%、4.17%、7.03%, 3次處理達到了顯著水平;對葡萄進行氨基酸液肥不同處理后與對照相比維生素C(Vc)含量均得到提高,CK、處理Ⅰ、處理Ⅱ、處理Ⅲ的VC含量分別為133.49、150.20、164.27、170.76 μg/g,與對照相比分別增長了12.51%、23.06%、27.92%,3次處理達到了顯著水平;對葡萄進行氨基酸液肥不同處理后與對照相比可滴定酸含量(TA)均得到降低,CK、處理Ⅰ、處理Ⅱ、處理Ⅲ的可滴定酸含量分別為052%、0.37%、0.36%、0.29%,與對照相比分別降低了30.02%、31.80%、45.48%,均達到了顯著水平。以上研究結果與黃品湖等研究發現的噴施氨基酸肥料不僅能增加產量,促進早熟,還能提高葡萄的品質與口感,總糖增加0.5~1.0個百分點,固形物增加0.5~1.5個百分點,維生素C含量也有明顯提高的結論[17]一致。
3 小結與討論
施氨基酸液肥后葡萄果實單粒重、穗重、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與對照相比均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其中處理Ⅲ的效果最明顯,處理Ⅲ比對照增產35.34%,處理Ⅲ的果實比對照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分別增加7.03%和27.92%;同時研究結果顯示,通過處理Ⅲ進行施肥能有效地降低果實的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其口感。說明處理Ⅲ根施結合噴施的方法增產效果明顯,促進了果實膨大和提高了品質。該試驗施氨基酸液肥均提高了果實品質,這與陸軍成等的研究結果[18-19]相同。施氨基酸液肥后對葡萄果實品質的提高可能是因為氨基酸液肥延緩了葡萄葉片衰老,促進了葉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提高增加了有機物質的積累;另外有可能是氨基酸液肥中部分氨基酸被用來直接合成有機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