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蘇州市油菜生產回顧與發展對策分析

2015-07-13 05:19:40吳玉珍吳福觀王文標
安徽農業科學 2015年7期
關鍵詞:對策發展

吳玉珍 吳福觀 王文標

摘要介紹了蘇州市油菜面積、產量、品種、種植方式、栽培技術的發展;分析了油菜生產中存在的重視程度低、植油效益低等5大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財政扶持、增加補貼,強化培訓、提高認識,加強交流、聯合攻關,精細加工、品牌銷售,拓寬產業空間、發揮花海作用5條對策措施。

關鍵詞油菜;發展;對策;蘇州

中圖分類號S634.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07-047-04

蘇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極適宜于油菜生長。1628年徐光啟著《農政全書》系統總結了江南油菜從種到收全過程的精湛技藝,到清代油菜遍及市郊各縣。民國時期,由于長期戰亂,油菜生產受到嚴重摧殘。解放后,國家出臺了發展油菜生產政策,通過建設穩產高產農田,選育、引進、推廣高產、優質、多抗品種,改革栽培方式,優化栽培技術,致使油菜單產不斷提高,成為江蘇省油菜面積“超百萬畝”的重點產區,也是全省和全國的高產油區。進入21世紀,在耕地面積減少、植油效益和機械化程度低等因素制約下,油菜種植面積日趨萎縮,到2014年僅存7 333 hm2。鑒于此,筆者對蘇州市油菜生產進行了深入剖析,旨在為經濟發達地區恢復發展油菜生產提供參考。

1蘇州市油菜生產回顧

1.1面積產量

1.1.1恢復發展期(1950~1964年)。主要表現為面積穩定、單產較低。1949年,油菜面積39 200.0 hm2,占江蘇省油菜面積的42.5%;總產量1.41萬t,占全省油菜籽總量的37.0%,是江蘇省油菜主產區之一。1950~1964年平均植油面積40 746.2 hm2,單產523.6 kg/hm2,總產量2.13萬t(圖1),分別比1949年增長3.8%、45.4%和51.1%。

1.1.2

穩定發展期(1965~1977年)。面積相對穩定,單產、總產快速提高。1965~1977年,油菜種植面積擴大到42 770.8 hm2,平均單產1 204.9 kg/hm2,總產量5.15萬t,與前13年同比,面積僅增加2 053.3 hm2,單產增加669.0 kg/hm2、總產增2.97萬t,增幅分別為5.0%、124.8%和136.1%,其中1971年單產為1 584.8 kg/hm2,建國以來首次突破1 500 kg/hm2。

1.1.3

快速增長期(1978~1992年)。1978~1992年,油菜面積擴大到66 853.8 hm2,平均單產1 783.6 kg/hm2,總產11.9萬t,與前15年同比面積增加24 975.6 hm2,單產增加661.8 kg/hm2,總產增加7.23萬t,增幅分別為59.6%、59.0%和153.8%。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稻-油兩熟制,推廣以寧油7號為主的早中熟甘蘭型品種和“板茬移栽、硼肥底施”為主要內容的油菜“八改”技術措施,促進了面積、單產和總產快速增長。1985~1992年,油菜平均種植面積77 972.5 hm2,平均單產1 730.7 kg/hm2,總產13.5萬t,其中1985年植油面積達到89 900.0 hm2,為歷史最高峰,成為江蘇省乃至全國的重點產區之一。

1.1.4適度調整期(1993~2000年)。1993年開始,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調減油菜面積,注重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高產示范競賽活動,促進單產進一步提高。1993~2000年平均種植面積62 933.3 hm2,單產1 853.8 kg/hm2,總產11.7萬t,與1985~1992年同比,面積雖下降15 039.2 hm2,降幅19.3%,但單產提高123.1 kg/hm2,增幅7.1%。

1.1.5大幅調減期(2001~2014年)。隨蘇州城市化進程加快,耕地面積減少,農村勞動力轉移和麥子機械化發展等因素影響,油菜面積繼續大幅下調,2001~2014年平均種植面積25 047.6 hm2,單產2 217.0 kg/hm2,總產5.5萬t。特別是2001年以來面積下降幅度較大,其中2003年比2002年調減了12 827.0 hm2,減幅24.8%,是歷史上調減面積最大的一年,到2014年僅剩7 333.0 hm2,比歷史最高年(1985年)下降了91.9%,比2001年下降了87.3%。

圖11949~2014年蘇州油菜面積產量

1.2品種

20世紀

50年代,種植白菜型為主的地方農家品種。20世紀60~70年代以朝鮮油菜、新華油菜等晚熟甘藍型品種為主,朝鮮油菜是蘇州歷史上種植年限較長的品種之一,累計推廣面積26.7萬hm2。1971年開始種植本地品種“新華油菜”,先后在江、浙、滬、徽等10多個省(市)推廣,全國的科技雜志也競相報道“新華大隊油菜高產經驗”,累計推廣面積70.0萬hm2。20世紀80年代起推廣以寧油7號、中油821為主的早中熟甘藍型品種,累計推廣面積41.2萬和14.8萬hm2。1990年起推廣高產抗病品種匯油50,成為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的主栽品種,累計推廣面積39.9萬hm2。2000年起由太湖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雙低優質油菜蘇油1號成為主栽品種,1998~2008年累計推廣面積25.3萬hm2,2009年后推廣雙低油菜蘇油4號,為蘇州市油菜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1.3種植方式

最初種植油菜,采取稻后撒直播方法。明朝天順年間(1457~1464年),冬油菜開始育苗移栽,耕翻種植。1983年以后,全面推廣免耕油菜。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棉茬田內進行油菜直播栽培試驗,獲得成功。1993年開始,稻田套直播油菜試驗示范。2010年起,機直播油菜試驗示范。

1.3.1板田免耕。俗稱板田菜或稻板菜,是蘇州油菜栽培史上的一項重大技術改革。1965年開始試驗示范,1983年后全面推廣,有效克服了“小雪”種菜、移栽偏遲、越冬死亡率高的缺點,移栽結束時間提前10~15 d,移栽省工省時,菜苗早活早發,移栽要點為“一撬一條縫,肥料兩角送,菜秧中間種,一腳踏密縫”。1983年推廣板田菜1.66萬hm2,占油菜總面積的29.8%;1986年增加到6.8萬hm2,占油菜總面積的80.5%;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全市板田油菜面積穩定在95%左右;1999年,結合雙低優質品種蘇油1號推廣,進一步完善了免耕油菜高產栽培技術,探明了該品種生育特點和3 750.0 kg/hm2的產量構成、角果群分布、群體結構、苗情動態等特征特性,提出了適當早播早栽、合理化調、科學施肥、立足“三防”等綜合措施,同年在張家港錦豐創造了常規油菜實收單產4 203.0 kg/hm2的高產紀錄,涌現了一批超過3 750.0 kg/hm2的高產田塊。2010~2014年在吳江市同里鎮和常熟市海虞鎮油菜萬畝高產增效創建示范片上,應用免耕油菜高產栽培技術,取得了4 041.0和3 697.5 kg/hm2的高產,分別獲江蘇省A級考核獎勵。

1.3.2套(直)播。20世紀80年代后期,常熟碧溪鎮率先在棉茬田內進行油菜直播栽培試驗并獲成功經驗,單產達到2 250.0 kg/hm2。1993年開始各縣市對油菜套(直)播進行了較大規模示范,1998~2000年,昆山市正儀,張家港市錦豐,常熟辛莊、海虞等16個鄉鎮先后進行試驗示范,全市示范面積達3 400.0 hm2,但終因茬口條件限制等原因未能大面積推廣。栽培要點為:播期10月20日左右,水稻收割前3~5 d直接套播在稻田內,播種量6.0~7.5 kg/hm2,間苗后留苗密度45.0萬~60.0萬株/hm2,成熟時實收密度30.0萬~37.5萬株/hm2。管理上,重點抓好施三肥、防三害,即施好基肥、春肥(臘施)、抽苔肥,防治漬害、草害、病蟲害。

1.3.3機直播。2010年起,在吳江同里、相城望亭油菜高產示范方上選用2BFQ-6型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機進行示范,獲得3 300.0 kg/hm2的高產;探明了機直播油菜生育期短、總葉片少,個體生長量小、單株產量低,省工、節本、增效三大特征特性,立足早苗、足苗、壯苗,防治漬害、草害、病蟲害的高產關鍵技術;實現了油菜精量播種、開溝作畦、淺旋滅茬、施肥覆土等作業于一體,配套應用油菜機開溝、機收獲技術,充分發揮了油菜機械化生產省工、節本、高產、高效的優勢。

1.4栽培技術

1.4.1育苗。隨著甘藍型品種推廣,提倡培育“矮腳六葉齊”壯苗,強調稀播,苗床與大田面積之比由20世紀70年代的1∶8~10改為1∶6~7,播種量由原來的15.0 kg/hm2降到7.5 kg/hm2。播期由20世紀70年代前的秋分至9月底播種提早到9月15~25日。苗床施肥,20世紀70年代前不施底肥,播種后澆“蓋籽糞”(人糞);20世紀80年代過磷酸鈣作底肥;20世紀90年后底肥改用三元復合肥,提倡在適當早播的基礎上,著重抓好稀播、足肥、化控3個環節培育壯苗,即:間苗、定苗后留苗90萬~120萬株/hm2;苗床施純氮187.5 kg/hm2,氮、磷、鉀之比不小于1.0∶0.4∶0.5;3葉期看天、看苗用好多效唑。起苗前5~7 d施好“起身肥”,移栽前1 d澆足“起身水”。

1.4.2移栽。20世紀60年代起,提倡套肋刀栽,寬埨窄溝,密度由打潭移栽時的7.50萬株/hm2提高到9.00萬株/hm2,20世紀70年代,改橫勒條栽為豎勒鍬劈寬行條栽,密度提高到12.75萬株/hm2,促進了油菜單產的進一步提高。20世紀80年代后,隨免耕菜推廣,移栽期由20世紀70年代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提早到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增加了冬前營養生長期,促進越冬苗由“冬養”變為“冬壯”型。超高產栽培提早到10月底之前,提倡“秋發、冬壯”。適宜移栽密度大面積為12.00萬~12.75萬株/hm2,高產示范方11.25萬株/hm2左右。

1.4.3施肥。20世紀70年代前,主要依靠人糞等有機肥料,化肥作后期追肥。20世紀80年代提倡施足基肥、早施苗肥、重施臘肥、增施苔肥、巧施花肥。基肥在耕翻前用畜肥、草泥等有機肥搭配磷肥底施;苗肥在活棵后及早以大糞或氨水或河泥漿加碳酸氫銨澆施;臘肥用碳酸氫銨或豬窠等有機肥在小寒前后中耕壅土施于行間。20世紀80年代后期提倡“春肥臘施”。20世紀90年代后期,推廣“秋發、冬壯、春穩、活熟”油菜高產栽培技術,肥料種類以尿素和三元復合肥為主,高產栽培施純氮300~330 kg/hm2,大面積生產施純氮240~270 kg/hm2,氮、磷、鉀比例分別為1.0∶0.5∶0.7和1.0∶0.3∶0.5以上。基肥占總氮量的50%,苗臘肥占20%,苔花肥占30%。磷肥和硼肥作基肥施用,鉀肥分基肥和追肥2次施用。

1.4.4大田管理。20世紀80年代前主要通過輪作、耕翻、壅土、中耕來控制草害。冬季結合溝系加深,溝泥培于行間,疏松后敲散壅于根際,有御寒、護根防倒和滅草的作用。20世紀80年代后開始化學除草。20世紀90年代后,強調四防:一防漬害。針對蘇州市大部分地區地下水位高,油菜生長期間雨水偏多,提倡“先開溝后種菜,邊開溝邊種菜,種好菜開好溝”,把漬害控制在秋種期間。二防凍害。在做好培土壅根的基礎上,提倡越冬期使用多效唑,增強植株抗逆性。三防草害。化學除草與人工除草相結合,冬季結合清溝理墑、松土壅根進行人工除草,并根據草情做好化學除草,控制雜草為害。四防病害。提倡綜合防病,化學防治采取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用藥1次,盡量減少病害損失。

1.4.5收獲。以人工收獲為主。20世紀90年代末,對油菜機械化收獲進行探索實踐,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

1.4.5.1人工收獲。先開花、先成熟,后開花、后成熟,角果成熟參差不齊,給油菜收獲帶來了難度。生產中常采用“八成黃,十成收;十成黃,兩成丟”的原則,即當油菜角果八成黃時進行收割。此外,也利用油菜的外部長相、色澤作為判斷油菜適宜收獲的標準。如“角果枇杷黃,收割正相當”,一般在5月底6月初收獲結束。收獲方法:早晨帶露水收割,做到“四輕”(輕割、輕放、輕捆、輕運)[1],曬2~3個太陽后直接在田間脫粒,也有割倒后堆垛后熟,堆放4 d左右,于晴天搶攤曬、脫粒、揚凈入庫。

1.4.5.2機械收獲。隨規模經營發展,蘇州早在1999年對油菜機械化收獲進行了試驗研究。一是不同收割機的示范篩選。從收獲作業方式,收割機的引進、改制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吸收了國內外先進的油菜機收技術,引進和改制了上海-50為驅動的4SQ-3.0S割曬機、DBS多功能背負式收割機、日本洋馬、新疆-2號、上海-ⅢU、桂林-3號等不同油菜收割機,2 250 kg/hm2以上的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都能進行收獲作業。二是農機農藝配套技術研究。根據油菜長勢長相調整留茬高度、割幅寬度,控制工作量(喂食量)和作業速度,適當調低清選風扇的風速。農藝上,大力推廣直播油菜,減少相鄰枝叉交錯重疊。選用優質高產矮桿、成熟一致、抗倒性強的品種,掌握適宜的收獲時間,減少堵塞和落粒損失、脫不凈損失、夾帶損失、割臺損失,肯定了聯合收獲方式的優勢,提出了農機農藝配套的關鍵技術。

25個低的問題

2.1重視程度低在有限的耕地上首先保證糧食安全的宏觀調控下,油菜生產受到了嚴重影響。水稻是蘇州的主導作物,油菜是一種配角作物。似乎農業上所有的措施都是圍繞水稻高產優質而展開,水稻收獲期偏遲,為油菜適期播種和移栽增加了難度,加上秋收秋種期間用工矛盾突出,播栽質量、移栽密度得不到保證,遲栽的油菜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冬前溫光資源,菜苗生長量小,壯苗越冬難度大。同比夏熟小麥,油菜也是弱勢作物,由于小麥的機械化生產和國家對小麥的補貼優勢,大戶選擇種麥棄油,油菜面積大幅下降。

2.2植油效益低目前種植油菜以人工為主,化工量多,生產成本高。據2010~2014年蘇州各縣(市)典型調查匯總,勞動力成本逐年提高,2014年7 192.5元/hm2,比2010年增加3 310.5元/hm2,增85.3%。2014年勞動力成本占油菜總成本的74.0%,比2010年增加7.1個百分點。加上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投入,2014年油菜籽生產成本高達3.73元/kg,比2010年增加1.28元/kg,增52.3%。2014年純效益2 725.5元/hm2,比小麥低2 494.5元/hm2,低47.8%,小麥有良種補貼、種植補貼、農資綜合補貼、“一噴三防補貼”等,災情發生時還有抗災救災補貼,而油菜補貼遠小于小麥補貼,極大地影響了農戶植油的積極性。同時隨外出打工人員增多,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留守婦女、老弱人員,缺乏體力種植油菜,在經濟較發達的蘇南地區,農忙季節存在用工難、用工貴的現象,勞動力成本相對提高,效益進一步降低。

2.3機械化程度低一是對發展油菜生產機械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行政推動力度不大,購機補貼力度不足,油菜機械化推進速度緩慢。二是受前茬水稻成熟期偏遲的限制,直播油菜不能適期播種,制約了機直播油菜的發展。三是適收期短,機械利用率不高。油菜機收獲對成熟度要求高,作業時間比人工收割推遲3~5 d,適合機收割的時間較集中,作業時間短,機械利用率偏低,農戶不愿購買油菜專用收獲機。四是農機農藝不配套。缺少矮桿抗倒、抗裂角、成熟期集中、適合機收獲的油菜品種;稻油合理的品種布局、茬口布局、生化制劑應用、成熟期調節、延長作業時間等方面還缺乏深入的研究。

43卷7期

吳玉珍等蘇州市油菜生產回顧與發展對策分析

2.4單位面積產油量低近幾年推廣的雙低油菜品種含油率偏低[2],單產未突破2 700 kg/hm2,低于江蘇省平均水平。一是大面積生產的主體技術仍為20世紀80~90年代推廣的稻板茬免耕高產栽培技術。隨面積減少,農戶習慣在路、渠、溝配套的田塊上種植小麥,油菜茬口調整到旱地和部分機械作業不方便的什邊隙地,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的面積越來越少,溝系配套、機械作業等技術措施不能落實到位。二是全苗壯苗難度大,凍害威脅大。前茬成熟期偏遲,部分直播油菜不能適期播種,加上油菜籽粒小,秋播期間遇連陰雨和干旱,直(機)播油菜實現早苗、全苗、壯苗難度較大。生長弱小的油菜遇極端低溫和“倒春寒”天氣,易發生凍害。三是移栽費工費力,基礎群體不足。2010~2014年全市平均移栽密度94 245株/hm2,與油菜高產高效栽培要求相差較大。四是磷鉀肥投入不足,2010~2014年平均施純氮223.5 kg/hm2,五氧化二磷64.5 kg/hm2,氧化鉀69.0 kg/hm2,氮、磷、鉀比例僅為1.00∶0.29∶0.31,磷鉀肥投入明顯不足,為奪取油菜高產增加了難度。

2.5龍頭企業帶動力低蘇州市油脂龍頭企業有具大的加工能力,但對本地油菜的輻射帶動力不強。一是隨種植面積大幅減少,本地菜籽總量較少。2010~2014年平均年生產油菜籽總量僅為2.53萬t,蘇州市90%以上的食用油(原料)來自進口或外省(市)調節,市場上難見精品的雙低菜籽油。二是一些小榨油坊也與大企業爭原料,設備落后,規模小,檔次低,均以加工食用油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利用率也較低。三是一些油脂加工企業為追求利潤,加入價格相對較低、營養價值較差的棕櫚油等產品,將進口的棕櫚油、轉基因菜籽油、大豆油加工成食用調和油,巨大的價格優勢造成油脂市場混亂。消費者購買食用油主要以價格和外觀品質為依據,極少考慮油脂的營養品質[3],本地純正優質菜籽油的價格明顯高于食用調和油等產品[4],較多的油脂替代品使消費者減少了對優質菜籽油的強烈需求。

3恢復發展油菜生產的對策分析

3.1財政扶持,增加補貼積極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通過稻-麥、稻-油輪作模式合理品種布局、茬口布局,對連片規模化種植油菜的大戶給予適當獎勵;開展油菜種植保險,將上規模的植油大戶納入保險范圍,從源頭上增強農戶抗風險的能力;增加油菜核心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補貼,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及早發布油菜籽收購價格,提高良種補貼標準,享受和糧食作物同等的各項補貼;加大對油菜生產機械化的資金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要向油菜生產機械傾斜,把油菜開溝、播種、收獲、烘干、秸稈還田等機械列為各級政府的購機補貼范圍[5];開展油菜機播、機收作業補貼,降低農機作業成本,鼓勵大戶試驗示范新技術;在油菜籽集中交易期間安排足夠的收購資金,充分發揮油菜籽臨儲收購委托加工企業主渠道的作用,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油菜籽,并在項目、資金、稅收等方面提供適當扶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促進企業進行優質油的開發。

3.2強化培訓,提高認識充分發揮省市油菜專家和各級農技農機推廣部門的優勢,組織植油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專業化服務組織等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培訓活動,培養和建設一支有知識、懂農技、懂機械的油菜科技示范隊伍。一是加強對發展油菜生產重要性的再認識。發展油菜生產,有利于輪作換茬、合理布局、改良土壤,促進飼料工業、養蜂業的發展。規模化、機械化、輕簡化、集成化、標準化是油菜生產的發展方向[6]。二是加強對油菜新品種栽培技術、機直播油菜高產栽培技術、油菜機械化收獲技術、油菜秸桿機械化還田技術的培訓,提高種植大戶應用油菜輕簡栽培技術的積極性。三是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宣傳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四是農業科技人員要深入基層、深入田頭,以油菜示范方為著力點,在機械播種、田間管理和機械收獲等方面加強技術指導。在油菜關鍵生育階段,召開現場觀摩會,促進油菜輕簡高效栽培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

3.3加強交流,聯合攻關育種部門要在培育抗倒性、抗裂角強、抗除草劑、花期集中、株型緊湊、適于密植、耐遲播的早熟高產優質品種方面求突破;農業推廣部門要從稻麥油周年高產穩產上求突破。通過稻麥、稻油合理輪作優化茬口布局、品種布局,研究適宜油菜機械化播種和收獲的茬口和栽培農藝,通過適宜的播種密度和后期生化制劑應用技術提高上下角果成熟的一致性。農機部門要在機械研發、發展油菜機械化科技示范戶和推進社會化服務方面求突破。培育油菜機播、機收作業市場,推進社會化服務[7]。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等方式提高農機經營者的經濟效益。2013年蘇州市農業委員會統計,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面積66 895.4 hm2,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3.8%,為示范推廣油菜輕簡栽培技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油菜機械直播加聯合收獲模式是蘇州市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油菜生產的發展方向。要在搞好現有直播機示范的基礎上,積極研究開發新型油菜直播機械,提高播種精度和均勻性,減少缺苗斷壟現象發生,著力解決機直播油菜全苗、勻苗、壯苗難題。要對現有油菜收獲機進一步熟化,降低損失率,提高機械適應性和兼用性,集成農機農藝配套技術,制定出適合蘇州市的機種機收油菜生產技術規范,為加快推進油菜生產輕簡化、機械化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3.4精細加工,品牌銷售一要依托本地金利油脂(蘇州)有限公司、吳江市運河食物油脂有限公司、張家港市華豐油脂有限公司、蘇州寶利來油脂有限公司和常熟市金成油脂有限公司等油菜籽臨儲收購委托加工企業[8],延伸油菜產業鏈,加強油脂產品深度開發,創建優質菜籽油品牌,提高菜籽油價格,充分發揮企業在雙低油菜產業化、加工產品多元化和油菜產業綜合效益最大化的龍頭作用。通過區域布局建立連片規模化優質油菜生產基地,采用“企業+基地+農戶”和“企業+植油大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開展訂單種植,實現從良種供應、優質栽培、保優收購、精細加工、品牌銷售等各環節的綜合配套,使油菜生產走上健康發展道路。二要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建立流通中介組織,發展農民經紀人,擴大訂單收購覆蓋面,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完善企業、農戶相結合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從加工流通、產業化開發環節獲得利益,提高農戶植油積極性。三要扶持各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加大宣傳食用油健康知識力度。目前種植的雙低油菜品種,菜籽油芥酸含量一般都在5%以下,油酸含量高達60%~65%[3],僅次于橄欖油。從油脂組成來看,目前的菜籽油是一種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食用植物油,通過宣傳提高人們對國內優質菜籽油的認識。

3.5拓寬產業空間,發揮花海作用生態農業、都市農業、美麗鄉村的興起為優質油菜生產賦予了新的內涵,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油菜生育期長,規模化連片種植,冬季和早春以綠色覆蓋大地,3、4月份油菜花極具觀賞價值。2008年以來,油菜花作為與園林、古村、太湖等相配套的旅游農業在蘇州各縣市區推廣。張家港市油菜花節以“相約常陰沙,共浴花海潮”為主題,內容豐富多彩,有金色花海迷宮探寶、花海美景攝影比賽、民俗文化廟會等精心烹制的“旅游大餐”,充分發揮了“蘇南第一花海”品牌優勢;相城區陽澄湖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在房前屋后、蟹池邊也種植油菜,與綠草、紅花交相輝映,“美人腿”和蓮花島上連片的油菜花延伸出了美食之旅、戶外帳篷露營、放飛風箏、環島騎行等系列活動。相城區望亭鎮迎湖村以“太湖稻城、油菜花海”為主題,吸引海內外人士前來觀光旅游;吳江同里緊緊環繞“有機生活從同里

開始”這一主題,以舞龍舞獅、打連廂、蕩河船、敲腰鼓、戲曲

表演等帶有本土原汁原味特色的民俗表演歡迎游客。油菜花節使餐飲、旅館、零售等服務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推動油菜花節由“辦得熱鬧”向“辦出效益”轉變,充分發揮了“油菜花海”這一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帶動了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參考文獻

[1]

江蘇省蘇州農業專科學校.江蘇省中等農業學校試用教材:作物栽培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61:408.

[2] 王龍俊.江蘇雙低油菜產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C]//江蘇省雙低油菜科技發展研討會.南京,2006:34-42.

[3] 冷鎖虎.江蘇油菜生產的現狀分析[C]//江蘇省雙低油菜科技發展研討會.南京,2006:29-33.

[4] 王漢中.中國油料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5,27(4):100-105.

[5] 宗錦耀.我國油菜生產機械化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機質量與監督,2008(3):5-8.

[6] 農業部. 2012年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Z].2012.

[7] 農業部.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EB/OL].(2011-09-09)http:www.gov.cn/gzdt/2011-09/09/content_1944822.htm.

[8] 2013年國家臨儲菜籽(油)委托企業名單[EB/OL].http://www.62499.cn/lookz.asp?id=118647.

猜你喜歡
對策發展
診錯因 知對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28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成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精品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亚洲va视频| www.狠狠| aaa国产一级毛片|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毛片免费网址|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欧美久久网|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国产1区2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午夜国产理论|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67194亚洲无码|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动漫|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久久免费|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色婷婷综合在线|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国产欧美在线|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成年人午夜免费视频| 亚洲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 亚洲 日韩 激情 无码 中出|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一区| 久久夜夜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yw| 亚洲三级a| 国产91麻豆视频| 色老头综合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亚洲性影院|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日韩在线欧美在线|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色网站在线视频|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自拍|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