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遠 戴玉琳 劉志勇等
摘要
[目的]探討葉菌唑含量的氣相色譜分析方法,為葉菌唑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參考。[方法]以鄰苯二甲酸正辛酯為內標,采用氣相色譜儀測定葉菌唑含量。[結果]葉菌唑含量與峰面積成良好的線性關系,R2等于0.993 2;方法的平均回收率為98.59%,相對標準偏差為0.50%,符合農藥分析要求。[結論]該方法可簡明地分析出結果并且過程易操作,具有良好的靈敏度、回收率和重復性,可用于葉菌唑定量分析。
關鍵詞 葉菌唑;內標法;氣相色譜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 S48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5-139-02
Determination of Metconazole Content by Gas Chromatography (GC)
CHEN Zhiyuan1, DAI Yulin2,LIU Zhiyong3, SUN Yaquan2, 4*
(1. Nan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2.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3.Sword Agrochemicals Company, Yancheng, Jiangsu 224799; 4.Marine Organisms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Limited Company, Dafeng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Dafeng, Jiangsu 224100)
Abstract [Objective] GC analysis method for metconazole content was explor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stablishment of metconazole analysis method. [Method] The content of metconazole was determined by GC with noctyl phthalate as internal standard. [Result]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conazole content and peak area was good, and R2 was equal to 0.993 2. Average recovery of the method was 98.59%, and RSD was 0.5%, which met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pesticides analysis. [Conclusion] This method had good sensitivity and recovery, so it can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etconazole.
Key words Metconazole; Internal standard; Gas chromatography (GC)
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西德拜耳公司和比利時詹森公司第1次發表了關于1取代唑類衍生物的殺菌活性的報道,而唑類化合物引起人們高度重視在20世紀70年代初[1-3],其高效殺菌型被國際農藥界廣泛關注,而后三氮唑類農用化學品得到了迅速的開發和應用,它是一類內吸性殺菌劑,目前市場上有幾十種產品[4]。 1990年三唑類殺菌劑數量占殺菌劑總量的10%,三唑類殺菌劑具有內吸功能和保護、治療作用,被廣泛用于由子囊菌、擔子菌等真菌引起的多種病害的防治[5-6]。因此,研究葉菌唑(圖1)的作用機理及建立其測定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筆者以鄰苯二甲酸正辛酯為內標,建立了葉菌唑含量的氣相色譜分析方法,旨在為葉菌唑測定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論依據。
圖1 葉菌唑的結構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儀器。GC2008B型氣相色譜儀由遼寧沈陽光正分析儀器有限公司提供。
1.1.2
試劑。丙酮;4號樣品的葉菌唑;內標鄰苯二甲酸正辛酯。
1.2 色譜條件
1.3.1
線性關系考察。標樣為葉菌唑,內標為鄰苯二甲酸正辛酯,溶劑為丙酮,以標樣和內標不同的比值來檢測內標物的可靠性,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以標樣/內標比值為橫坐標作圖考察線性關系,要求線性相關系數不小于0.990。對同一樣品進行測定,標樣/內標比值分別為0.4、0.6、0.8、1.0、1.2、1.4。
1.3.2
精密度考察。對同一樣品進行6次平行測定,計算標準偏差和變異系數,要求變異系數(RSD)不大于2.0%。使用外標法定量計算。
1.3.3
準確度考察。在已知含量的試樣中添加不同量的標準溶液,測定回收率,要求回收率在95%~105%范圍內?,F已知試樣含量為 92.34%,添加不同量的標樣(94.60%),配成溶液,測定回收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分析條件的確定
2.1.1
內標物的選擇。
分別以鄰苯二甲酸異辛酯、鄰苯甲酸丙酯、鄰苯二甲酸二甲脂等作為內標物,氣相檢測發現以鄰苯二甲酸正辛酯做內標最合適(圖2、3)。
2.1.2
峰定位。
分別對不加內標和添加內標的樣品進行檢測,根據圖4和圖5推測6.5 min左右是樣品的峰。
圖3 未加內標樣品氣相色譜
圖4 加內標樣品氣相色譜
2.1.3
柱溫的選擇。在不同的柱溫條件下檢測樣品的出峰情況,確定最佳柱溫條件為240 ℃(圖5)。
圖5 240 ℃柱溫條件下氣相色譜
2.1.4
最佳流速的確定。
設定以下3種不同的柱流量和總流量:柱流量為20 ml/min,總流量為63 ml/min,分流比為2.0;柱流量15 ml/min,總流量48 ml/min,分流比為2.0;柱流量為10 ml/min,總流量為33 ml/min,分流比為2.0。根據出峰情況確定最佳的柱流速如下:柱流量為15 ml/min,總流量為48 ml/min,分流比為2.0(圖6)。
圖6 在柱流量為15.00 ml/min、總流量48.0 ml/min、分流比2.0條件下氣相色譜
2.2 葉菌唑線性關系
由圖7可知,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以標樣/內標比值為橫坐標得到的葉菌唑線性關系方程為:y=0.178 3x+0.251 9,R2=0.993 2,則R=0.996 5>0.990符合分析條件。
2.3 方法的精密度
由表1可知,方法的變異系數(RSD)等于0.50%<2.0%,符合農藥殘留分析要求。
2.4 方法的準確度
由表2可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為98.59%,在95%~105%范圍內,符合分析要求。
3 結論
試驗建立了氣相色譜測定葉菌唑含量體系。采用該方法可簡明地分析出結果而且過程易操作,具有良好的靈敏度、回收率和重復性,可用于葉菌唑的定量分析。
參考文獻
[1]
蔡志華,郭正元.三唑類殺菌劑的研究進展[J].新農藥,2005, 44(6):23-25.
[2] 楊楊,呂文碩.生物活性的N取代1,2,4三唑類化合物的研究發展[J].化學通報,1996,25 (10):6-13.
[3] 王進賢,譯.三唑類化合物的殺菌和植物生長調節作用[J].農藥,1988,27(5):50-55.
[4] 劉傳德,王培嵩,王繼秋,等.三唑類殺菌劑及其在小麥病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6(1):157-162.
[5] 周子燕,李昌春,高同春,等.三唑類殺菌劑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8(27):11842-11844.
[6] SPOLTI P,DE JORGE B C,DEL PONTE E M.Sensitivity of Fusarium graminearum causing head blight of wheat in Brazil to tebuconazole and metconazole fungicides[J].Tropical Plant Pathology, 2012, 37(6):41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