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艷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然后分析研究了“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的重塑,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海上絲綢之路 區域 一帶一路 經濟 建議 格局
自“十二五”規劃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呈現出了協調發展的態勢,東部西部和中部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明顯有所改善,但是受到很多傳統因素的影響,如發展基礎不同等,東部經濟發展比中部和西部經濟發展較快,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發展較快,為了進一步縮短區域經濟發展差距,實現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創造性的提了出來,為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融入了新鮮的元素,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一、“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總成的影響
自“十二五”規劃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整體所表現出來的經濟增長力不高,受到原來經濟基礎條件的影響,我國區域經濟從整體上表現出了東部經濟發展程度好于中部和西部的局勢,全國范圍內所表現出來的經濟發展不均衡。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戰略,經濟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將帶領中部和西部經濟協調發展,沿海地區將帶動內陸地區協調發展,我國的區域經濟將呈現出海陸互補,東西互濟的發展新格局。
中國經濟目前面臨著許多困境——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受阻、嚴重的產能過剩、能源對外依存度高、外儲過多等。然而,我們的新一屆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并且正在進行一系列的市場化改革,以使我們的經濟能由過去的投資、出口拉動型,慢慢轉化為和發達國家一樣的消費拉動型。但是這些轉變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那么如何才能夠實現平穩過渡?需要一個全新的經濟助推器,即政府正在全面推廣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一)東部地區將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換代
近年來,我國東部地區經濟增長動力缺乏。促進經濟增長的三大產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總體上呈現了下降的趨勢,工業產業在逐漸的向中西部轉移的同時,第三產業即服務產業所占的百分比有所增加,服務行業將成為東部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為了響應“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國與東盟進行了自由貿易區的戰略合作升級,中國和RCEP成員國家之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合作,各個成員國之間加強了政治上的交流,這樣對深化中國和各個成員國之間的經濟交流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東部地區的經濟將再次迎來春天,東部地區應抓住當前的機遇,實現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實現經濟體制的開放型轉變。
(二)中部地區經濟被帶動實現快速發展
近幾年,在中部崛起戰略的帶動下,中部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過了百分之十五,在東部地區部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轉移到中部地區以來,有效的帶動了中部地區的經濟增長,目前中部地區的經濟增長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明顯增加,中部地區從總體上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經濟發展趨勢。
目前,“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帶動下,東部地區對東盟國家進行了交流合作,西部地區和西部接壤地區進行了交流合作,夾在期間的中部地區在兩個格局的帶領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西部地區一直是中國工業發展的基礎原料產地,東部地區主要以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中部地區作為東部和西部之間的交通流動樞紐,未來在東部和西部頻繁的交流上將會得到迅速的發展,未來中部地區將成為東西部交流的樞紐,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心。
(三)西部地區經濟被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近年來,西部地區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是三個地區中最快的一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將西部地區作為經濟開拓的中心,特別是沿著絲綢之路展開。在新一屆政府的國家戰略里面,“加強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合作,促進區域經濟互利發展”,是重中之重。其中,互聯互通涉及的領域主要是互聯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金融體系建設,以及由公路、鐵路、航空、港口等組成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而我們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國內途經的省份基本都在西部地區,這樣將成為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新鮮血液。
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我國區域經濟格局的重塑
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格局可以簡化為三條縱線,四條橫線,一條邊線。三條縱線指的是沿海線,京哈線和京廣線,京包線和昆明軸線,四條橫線主要指的是西江和北部灣之間,長江三角洲地帶,淮海和新亞歐大陸地區以及環渤海,內蒙和新疆之間的形成的軸線。一條邊線指的是鴨綠江和北侖河口附近的地區。總體上的經濟格局主要是以北京,天津和河北,長江三角洲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為支撐點,輻射周圍地區形成的。要充分發揮出支撐點的積極作用,帶動和輻射周圍的經濟實現快增長。未來幾年內我國的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帶將會有京哈線,京廣線,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及淮海地區和新亞歐大陸地區組成,預測未來的十五年內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以上的經濟支撐帶。而在十五年之后主要的經濟增長帶將會是包頭—昆明軸線、北部灣—西江軸線、環渤海—內蒙古巴彥淖爾—新疆塔城軸線。沿海地區將主要呈現出大支撐點相對分散,小支撐點相對集中的發展軸線。
三、落實“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合理化建議
(一)東部地區創新開放體制
東部地區目前主要分為三個地區,以北京,天津,河北為主的黃河平原地區和上海,浙江,江蘇為主的長江平原地區以及以福建,廣東為主的珠江平原地區。黃河平原地區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較為發達,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產業結構模式已經基本定型,但是這兩個地區的經濟發展的潛力不大,經濟發展對環境的要求達不到要求。為了落實“一帶一路”發展戰略,要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依托,全面發展自由貿易區和巷口經濟,以上海已經建成的自由貿易區為借鑒,全面建設適應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自由貿易區。同時完善和改進現有的自由貿易區,突破開放領域中的貿易限制,增加市場的自由度,提高重點領域的開放程度。
(二)中部地區努力發展成為東西部“戰略樞紐”
中部地區雖然地處我國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水平較低,但是中部地區出于東西部資源運輸的重要地位,交通相對較為發達。現階段中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仍需繼續完善,產業結構仍需繼續調整,城鎮化仍需實現轉型,總體所表現出來的經濟開放程度還不夠,為了更好的迎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成為國家戰略發展的支撐點,中部地區要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以長江地區的經濟帶為基礎向內陸地區擴展,努力建設陸橋經濟帶。通過中部地區的連接作用,東部地區不斷的提高開放的水平質量,西部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注重開放的協調性,從而利用東西部的經濟增長帶動中部地區,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全面發展。
(三)西部沿邊地區開辟開放新領地
我國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西藏,甘肅,新疆等地的因為地廣人稀的特點,物質基礎相對較為薄弱,消費市場較為狹窄,但是這些地區的地理位置優越,處在我國西部沿邊地區和眾多的國家接壤,對外開放的條件基礎較好。處于黃河中游的陜西、內蒙古地區自然資源豐富,戰略地位重要,近年來地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但目前仍面臨地方財力比較薄弱、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對外開放不足等問題。
在西部地區發展“一帶一路”戰略,首先要做的打造開放“領頭羊”城市。目前已經較為成熟的有西安,重慶,蘭州,烏魯木齊等核心城市,這些領頭城市正處在建設路線或者建設路線的邊緣上,在國家事實政策的鼓勵下, 這些核心城市將會吸引更多的固定資產投入,將會吸納更多的人口,產業,經濟發展水平將會更上一層樓。同時西部地區應著重南亞大通道和西藏邊境口岸的建設,促進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的建設。
四、結束語
“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是現代版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加速了以中國利益為核心的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對重塑我國區域經濟格局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國區域經濟的轉型和格局的重塑,需要很長一段的時間,在落實“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過程中,可以借鑒世界上成功的發展戰略,如馬歇爾計劃等,充分的發揮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積極作用,實現我國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安樹偉,郁鵬.未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空間戰略新棋局[J].區域經濟評論,2015
[2]楊萬平.中國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源泉——基于人力資本與能源消費的雙重約束[J].華東經濟管理,2014
[3]樓春豪,張明明.南亞的戰略重要性與中國的南亞戰略[J].現代國際關系,2010
[4]張茉楠. 全面提升“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水平[J].宏觀經濟管理,2015
[5]劉新生.攜手打造新“海上絲綢之路”[J].東南亞縱橫,2014
[6]廉軍偉.浙江要主動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J].浙江經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