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雁 孫濤 周外等
摘要 茶農對生態茶園的認知和對建設生態茶園所持有的態度是直接影響生態茶園能否成功建立的重要因素。經研究發現,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持有較高的積極性,支持生態茶園建設的茶農占總調查人數的75.52%,茶農的保護意識、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的態度與生態茶園建設情況極顯著相關,且呈正相關關系,秩相關系數分別為0.231、0.217。
關鍵詞 茶農;生態茶園;認知意識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15-322-02
茶葉是西雙版納州國民經濟發展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也是西雙版納文化和生產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截止2014年6月全州茶葉面積達5.06萬hm2,居云南省第三位。西雙版納州現有古茶園面積0.57萬hm2,占總面積的11.2%;有機茶園面積0.18萬hm2,占總面積的3.55%;綠色食品茶0.21萬hm2,占總面積的4.2%;無公害茶園2.15萬hm2,占總面積的42.47%。隨著廣大消費者對純天然、高品質、綠色生態茶葉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營造綠色生態茶園勢在必行[1-2]。
生態茶園(Ecology Tea Plantation)是以茶樹為主要物種,以生態學(Ecology)和經濟學(Economica)的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一種高效益的人工生態系統[3-5]。該系統可以充分發揮人對茶園生態系統的調控作用,充分利用各種生態資源,從而獲得最大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6-7]。茶農對生態茶園的認知和對建設生態茶園所持有的態度是直接影響生態茶園能否成功建立的重要因素。
1 研究方法
1.1 面對面村民調查
2014年5月,對西雙版納主要產茶區進行全面考察,整體上掌握全州茶葉種植情況的基礎上,選取南糯山茶葉種植區的其中的5個村寨開展調查。這5個村寨相距較近,人口較集中,共512戶2 246人。在這5個村寨里,按村寨戶數的50%的比例開展一對一的座談和問卷表格調查,每戶調查1人,共調查200戶,回收問卷中有效問卷192,有效率96%。調查的內容包括:①茶農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② 茶園當前存在的問題,③ 茶農對生態茶園的認知,④ 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持有的態度。
1.2 數據處理
為便于統計分析,對被調查者對生態茶園建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組,即從積極到消極的影響程度分為1、2、3、4等級(表1),各影響因素通過分組后的數據在SPSS軟件中進行相關的統計和分析,得出分析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2.1 茶農對生態茶園的認知和態度
2.1.1 茶園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對于生態茶園建設,茶農給予了巨大的關注,而關注的結點是如何得到政府或者其他部門的資金支持。在有效調查問卷中,被調查者認為愿意積極參與生態保護的占43.22%,認為可以協助有關部門保護的占16.15%,對生態保護很關心但無能為力的占31.78%,不關心生態保護的僅占8.85%(表2)。說明當地茶農的生態保護意識很強,其中59.37%的被調查者都愿意主動保護生態,為生態茶園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1.2 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的態度分析。
通過茶農對支持生態茶園建設態度的調查數據分析(表3)發現,支持生態茶園建設的茶農占75.52%,遠遠高于不支持的茶農(占總人數的6.25%),說明當地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持積極的參與態度。
分析茶農不愿參與生態茶園建設的原因(表4)發現,擔心茶園面積削減是不支持或持保留意見的主要原因,占不支持人數的46.81%,占被調查人數的11.46%,大部分村民已經意識到生態茶園建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他們擔心在進行生態茶園建設的同時強制村民退出不合理的茶葉種植區。其次,擔心影響經濟也是不支持生態茶園建設的一大原因,占不支持人數的36.17%,占被調查者總數的8.85%,這一原因存在于村民擔心大力發展生態茶園建設需要他們出錢出力。對生態價值的不理解是不支持生態茶園建設的另一原因,占不支持人數的17.02%,占被調查者總數的4.12%,由于茶農對生態價值的不理解,導致他們只看到眼前的經濟利益,卻忽視了生態茶園所帶來的巨大生態服務價值,他們對生態與環境保護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
2.2 生態茶園建設與居民的認識和態度相關分析
根據表1的分組情況,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的認識主要包括3個方面(對茶園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對茶園現存的生態危害的認知、對生態茶園建設的態度)。通過對生態茶園建設情況與各因素的秩相關分析(表5) 發現,茶農的保護意識、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的態度與生態茶園建設情況極顯著相關,且呈正相關關系、秩相關系數分別為0.231和0.217。說明茶農對茶園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越高,對生態茶園建設越支持,生態茶園建設情況越好;對茶園現存的危害認識與生態茶園建設情況顯著相關,秩相關系數為0.174,即對傳統茶園現存的危害認識越深刻,生態茶園建設情況越好。
3 結論
生態茶園的建設勢在必行,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模式得不償失,獲得了眼前的經濟利益,卻給子孫后代留下災難。研究結果表明,茶農對生態茶園建設持有較高的積極性,生態茶園的建設與茶農的認知和意識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如何消除茶農的顧慮和擔憂,充分發揮茶農的積極性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生態農業宣傳必須加強,讓當地茶農進一步認識到生態茶園帶來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除此之外,政府應該重視茶農的想法和利益,采取一定的經濟補償或措施以保證生態茶園建設不僅僅停留在規劃階段。
參考文獻
[1]
王菊蘭.談生態茶園建設[J].農業裝備技術,2009(6):21-22 .
[2] 張翠香.生態茶園與福建茶業可持續發展[J].福建茶葉,2006(4):31-32.
[3] 周艷,駱云中,凌麗,等.茶園生態系統服務功能[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2):8-11.
[4] 歐陽志云,王效科,苗鴻.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的初步研究[J].生態學報,1999,19(5):607-613.
[5] 張翠香.生態茶園與福建茶業可持續發展[J].福建茶葉,2006(4) :31-32.
[6] 張天福.建立高標準生態茶園的必要性與技術要求[J].茶葉科學技術,2009(1) :27.
[7]舒慶齡.趙和濤.不同茶園生態環境對茶樹生育及茶葉品質的影響[J].生態學雜志,1990,9(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