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歆
摘要:國庫集中支付是我國財政改革項目的重要一部分,對國家資金的維護以及財務管理更加安全有效。國庫集中支付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促進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本文從國庫集中支付的背景出發,探討了國庫集中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聯系以及內部控制出現的問題,最后提出改善行政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 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會計管理
所謂國庫集中支付,是由國家財政部門設立的統一賬戶,對資金實行宏觀調控,對財政申請、支付、撥款制度進行了企業化改革,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用,維護了國家資金的安全。換句話說,集中支付就是指改變以往的支付制度以及資金的運行方式,加強對資金的預算與控制。現階段,國庫集中支付的制度正進一步完善,而與之相對應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正面臨著改革。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對行政單位的內部控制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一、國庫集中支付與行政事業單位的聯系
國庫集中支付的制度下,為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減少資金浪費,行政事業單位更要開展內部控制工作。國庫集中支付并不是取代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制,更大的程度上,是優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外部環境,給予一定的促進作用,更有益于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
(一)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優化事業單位內部的環境
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減少了層層申請、層層上交、層層撥款等制度,使支付制度得到了簡化,改善了支付的行政環境,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由于層次等級的縮減,使貪污受賄等舞弊現象得以改善,使行政事業單位更加廉潔。優化了外部環境,內部控制的工作就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并具備了開展實施的最佳條件。
(二)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
國庫集中支付實行的是單一的賬戶管理,預算、審計和監督都比較規范,每個項目的資金申請與支付更是單獨開展,因此,財務管理起來更加高效與便捷。而行政單位的內部控制工作,更是具備這些優勢,兩種管理相得益彰,極具適應性。所以說,國庫集中支付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它是行政單位內部控制的具體要求。事業單位汲取公司管理的優勢,向企業化管理轉型是現代行政管理發展的趨勢,而國庫集中支付更是在這樣的轉型下開展的,通過政府經濟干預來推動內部的控制工作,使內部控制工作更容易開展。
二、國庫集中支付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行政事業單位缺乏內部控制的意識
在國庫集中支付的背景下,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認為只要按照國家既定的章程和法律法規行事,就不會存在風險。這些負責人認為,國庫集中支付的制度、流程已經十分規范,根據標準來實施,就不會出錯。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完全忽略了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他們潛意識的將國庫集中的制度與內部控制等同起來,并夸大了國庫集中的作用,認為可以完全取代行政單位內部控制。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過于薄弱,將精力完全集中于國庫集中制度的實施上。因此,內部控制的制度就變成了形式主義,無法真正落實到實處,也就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內部控制管理缺乏權威性
由于管理部門缺乏內部控制的意識,造成內部控制趨于形式主義,最終造成內控管理部門及負責人的權威性的流失。內部控制權威性的流失主要表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規章制度無法實施,違規現象也十分常見,工作人員往往忽略內控機制,挑戰內控權威;獎懲制度如同虛設,員工們缺乏競爭意識,工作態度懶散,缺乏責任心,對出現的問題不聞不問,并將工作中的責任常常推諉給其他部門。因此,內控的管理權威也無法樹立。
(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制不完善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的體制不完善導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起來較為困難,一般來說,內控管理體制不完善主要包含:監督機制的不完善。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首先要有一個完善的監督機制,只要使監督機制實施到位,內部控制管理也就成功了一半了。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督機制,造成大量的冗員、缺資等情況;財務制度不完善。國庫集中的政策下,使得事業單位放松了財務上的管理,沒有單獨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體系。財政的預算、審計工作不到位,資金管理十分混亂。由于財政管理缺乏獨立性,使得業務登記入賬的核對工作難以有效的開展,造成資金嚴重的浪費和缺失;管理體制不完善。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根據《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等相關的法律法規行事,在管理制度上完全遵循上級的指示,使得管理的方式過于拘謹和僵硬,完全不能夠發揮出管理的靈活性。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的特點,內控管理的制度就難以有效的實施。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手段
(一)強化風險意識,實施內部控制制度
國庫集中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更要切實的落實。行政事業單位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實施內控制度,是因為相關的管理部門及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因此,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要強化內部控制的意識。加強風險意識,實施內部控制制度,首先要領導帶頭,提出風險存在的可能性,并積極擔負責任,加強政策的可操作性。上行下效,層層傳遞和影響。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連高層都不具備風險意識,就不能讓基層積極響應內控政策。其次,積極宣傳內部控制制度,通過學習了解內部控制制度的優勢和作用,從而強化內部控制的意識,使每個基層員工能夠具備內部控制的意識,從而樹立內控部門的權威,使內控制度得以落實,避免流于形式。
(二)實行會計控制,完善財務管理工作
所謂會計控制就是通過強化對會計工作的監督和管理,使之與國庫集中政策相適應。加強會計控制能夠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進而能夠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要學習國庫集中制度的具體章程和法律法規,能夠明確掌握集中支付制度模式的特點。找到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與行政單位的財務的對接點,以及相沖突的地方,進而改革兩者不相適應的部分;強化財務的審計工作,審計工作是會計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會計憑證資料的核對,確保其正確性及合法性。加強對各項財政支出及收入的核對,明確每一筆資金的具體流向及動態。加強對財務預算的核對,使預算工作全面展開,明確預算的具體內容及過程,減少預算過程中人為操作的幾率,使預算更加科學規范。
(三)開展人員培訓工作,明確崗位分工
行政事業單位實施內部控制工作,首先要開展人員培訓工作。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的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專職性,是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負責人。具體執行會計預算及審計等工作,需要較強的會計專業知識,能夠很好的掌控會計系統。所以,內控工作的實施必須要對相應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工作,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還可以強化內部控制的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從而提高內部控制的管理水平,以及內控效果。其次,要明確內部控制工作人員的管理崗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的工作人員除了進行財務的控制,對進行會計預算、審計等工作,還有對業務經辦、授權、監督等職責。所以,要明確各個崗位人員的職責,以及明確崗位管理及分工工作,一個崗位不能冗員,也不能無人監管。這樣一來,能夠確保各個崗位的職責相分離、員工職責具體化,能夠確保資金的完整性。
四、結束語
國庫集中支付就是改變以往的支付制度,使資金的宏觀調控更加嚴格、有效。而國庫集中支付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作用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并對單位的內部控制起到了促進與推動作用,不僅可以改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環境,還可以加強內部控制的作用。現階段,由于管理者缺乏內部控制的意識,認為只要遵守國庫集中支付就可以高枕無憂了。所以,內部控制面臨著諸多問題。一方面,事業單位不僅缺乏風險意識,造成內控制度的形式主義;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內控的權威性也無法樹立,使管理難以實施。所以,相關負責人或單位要強化內控意識,實行會計監控與財務管理,開展人員培訓等工作,從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機制。
參考文獻:
[1]高曉明.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J].現代商業. 2013(24)
[2]崔潔.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河北企業. 2010(07)
[3]黃練.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中國農業會計.2010(02)
[4]降英頡.淺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J].科技信息,2010(7)
[5]何寒冰.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問題與對策叨[J].企業家天地,2009(1)
[6]陳春艷.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與管理[J].經濟研究導刊.2009(29)
[7]蘇萍.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淺談[J].財會通訊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