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王樹棟
摘要以藍色港灣為例,對其外部開放空間景觀從邊界、界面、序列、尺度及植物等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建議,且總結出一套適用于商業區外部空間景觀設計的原則,以期為商業區外部開放空間景觀設計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商業區; 外部空間; 景觀設計;空間世界;尺度;序列
中圖分類號S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5)07-118-04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商業區的開發和建設也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如今的商業中心已不僅限于購物場所的范疇,而是逐步轉變為供人們購物、社交、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公共空間。商業外部空間就像是商業的外在名片,是傳達給購物者商場形象最直觀的媒介,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所在城市的精神風貌。商業外部空間作為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連接者,使得商業景觀設計與一般的景觀設計相比有著明確的目的性和特殊性。商業景觀的設計要在滿足商業活動需求的前提條件下,做到以人為本,一切從人需求的角度出發,將人工和自然的設計元素結合起來創造出與周邊環境及當地人文相協調的商業外部空間。
1商業區及北京商圈分布
1.1商業區
商業區多指由眾多零售商聚集為消費者提供購物休閑的空間區域。由于商業區最能反應所在城市的消費力及城市經濟發展狀況,也常常被稱作城市的形象窗口。商業區一般處在城市中心或交通便利的繁華街道周圍。
1.2北京商圈分布
北京作為繁華時尚的大都市,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最前沿現狀。除了北京最傳統的商圈西單和王府井外,北京其他商圈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總體呈現新型商圈不斷崛起,多中心商圈(圖1)特征日益明顯的態勢。
經過實地調研,筆者按照商圈中商戶的數量劃分為3個等級,并根據商業的類型及開業時間先后比較,選取了藍色港灣作為主要研究對象。藍色港灣所在商圈既代表了北京現階段的商業景觀發展較高水平又展現了我國現階段商業景觀與國際商業景觀交流的深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地區景觀設計與商業結合的大體現狀。
圖1北京商圈分布
2北京藍色港灣外部開放空間景觀分析
2.1地理位置
藍色港灣地處北京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朝陽區朝陽公園西北角,在北京這樣缺水的城市,藍色港灣卻有著三面環水的地理條件,北面與亮馬河相依,東南兩側為朝陽公園湖(圖2)。藍色港灣處于CBD、燕莎和麗都商圈的交匯處,周邊圍繞著使館和高檔公寓、寫字樓。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藍色港灣集朝陽公園的優質自然環境和濃厚的國際化商業氛圍于一身。
圖2藍色港灣區位
2.2設計理念
藍色港灣是一個集休閑娛樂、購物為一體的大型商業空間。走進藍色港灣,本應是繁華喧鬧的商業街區,但卻給人輕松愜意的休閑感受。藍色港灣的形象定位為北京具有國際化品質的中產階級商業區,開發商旨在將其打造成北京首席一站式購物中心,成為與國際潮流相對接的時尚風向標(圖3)。
圖3藍色港灣平面
2.3開放空間分析
2.3.1
空間邊界分析。
空間邊線的分割常見的有剛、柔兩種形式。柔性的邊界表現為邊界本身與外界的延續和銜接。藍色港灣屬于柔性的范疇,其三面環水與朝陽公園隔水相望,一條尺度適宜的步行街有效分割了藍色港灣與朝陽公
園。藍色港灣在處理自身與西北道路的關系上則運用入口
廣場作為柔性過渡空間,巧妙地將外界與商業本身聯系在一
起,為外來的人群車輛提供了緩沖的空間,從而豐富了空間的層次,在最大限度滿足柔性空間的可達性的同時也體現了其對外界的滲透力與包容力。
2.3.2
空間界面分析。
藍色港灣商區由19棟2~3層的地中海建筑構成,整個商業區的界面設計統一而又各具特色。統一的建筑風格帶給消費者置身異域的感覺,同時將建筑物通過不同的外立面材質、色彩及光影變化帶給人不同的空間體驗。藍色港灣建筑外立面的設計形式模糊了窗、墻面、屋頂的概念,采取面與面的碰撞穿插組合形式,帶給人統一多變的空間感受(圖4)。
建筑物的外立面對外部開敞空間的分割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藍色港灣中建筑物間凹凸變化及不同形式的穿插組合,使得空間層次豐富多變。商區建筑邊線由直線逐漸轉向流暢的弧線界面,帶給消費者步移景異的視覺效果,使消費者在輕松舒適的購物節奏中遍布商區的每個角落。合理的動線設計將空間完美劃分,配以商鋪對商業形象外立面的獨特設計,加強了商業的識別度,讓每個商鋪的展示面得到最大限度的顯現,使消費者更容易鎖定商家,帶給商家更多商機。
圖4藍色港灣的外部空間
2.3.3
空間尺度分析。
空間尺度的差異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小的空間往往需要高效利用,當用大的空間取代小的空間,由于尺度的變化,人的心理隨之改變,人的行為活動也會改變(圖5)。在藍色港灣的規劃布局中(圖6),設計者利用廣場及街道將大的空間打破,分割成適合人類活動的小型空間,這樣的小空間為消費者提供了舒適的購物休閑環境,從而豐富了消費者的行為活動以達到增加消費者的停留時間,增大了消費者的購物機會,給商家帶來更多商機。這樣合理的空間劃分讓整個室外商業空間在為消費者服務的同時,也為商業商機最大化提供了可能。外部空間的設計中常通過改變高差、鋪裝材質等做法增加空間的豐富度。在藍色港灣的景觀設計中,設計者將中央廣場分為音樂噴泉廣場和雨滴噴泉廣場兩部分,并且通過鋪裝材質及紋理的區分以及下沉廣場達到豐富豎向空間層次的目的,使置身于其中的消費者有著豐富的空間感受,完全不會因廣場尺度過大帶來不適感,這樣的做法反而增加了場地的趣味性。再加上人本就有親水的天性,這樣的空間讓更多的消費者喜愛停留。
在商業空間的規劃設計中,空間大小的設計應將消費者與商品的接觸距離作為參照,使得消費者同時可以看清店鋪內的商品,讓商品與人充分接觸,能夠很好地實現刺激消費者消費的目的。同時還要注意空間的尺度不宜過寬,以避免因距離的問題造成消費者的疲勞而喪失了購買的欲望[1]。可見,尺度在消費者與商品的關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藍色港灣的空間設計中就是通過廣場及街道對空間分割的方式達到最佳尺度的平衡。
圖5 相鄰建筑間距與建筑高度之比(D/H)對人的空間感受分析
圖6 藍色港灣空間尺度
2.3.4
空間序列分析。
藍色港灣以入口的球型雕塑噴泉開端,穿過直線型的連廊過渡到弧線走向的街道至高潮段的音樂噴泉廣場,最后以一條弧形內街收尾。設計者通過廣場、連廊及內街的空間變換,使得景觀序列以線性帶狀空間為主軸一一呈現,這樣的尺度變化豐富了空間類型(圖7),避免了狹長的帶狀空間可能造成的呆板、單調之感。設計者還通過臺階、下沉廣場等形式豐富了景觀豎向空間,帶給置身于其中的消費者以輕松愉快的購物感受。
圖7 藍色港灣空間結構分析
西北面的主入口廣場承載著外來的人群和車輛壓力,是藍色港灣商業區與外部空間的過渡空間,同時在景觀軸線上它又是景觀節點的開端與中央噴泉廣場相連,由入口廣場穿過狹長的通道置身于開敞的音樂噴泉廣場帶給人豁然開朗的空間感受(圖8)。中央區域分為兩個區域,將下沉的雨滴廣場作為音樂噴泉廣場的前奏,既打破了大空間的空曠單調感,又突出了景觀節點的高潮部分,也將人群的購物、休閑、娛樂活動推向高潮。
圖8 藍色港灣景觀結構分析
2.4植物的選擇及應用分析
2.4.1
結合小氣候選擇植物。
植物作為軟質景觀的一部分在景觀的呈現上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植物的選取和營造也就變得十分必要。藍色港灣北面緊鄰亮馬河,東南兩面與朝陽公園的水面相擁,2~3層的區域地中海建筑圍合形成得天獨厚的區域小氣候,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小環境。在這樣的小氣候條件下,藍色港灣大膽選用了一些外來樹種,在營造異域風情的同時帶給消費者新奇的空間感受,例如,藍色港灣選用黃櫨中的奇特品種皇紫作為常年異色葉植物的代表,為空間環境增添了豐富的色彩。還選用了常綠樹種荷花玉蘭,夏季白色純凈、高雅的荷花玉蘭花瓣與藍色港灣的商業氣質相配,給人以舒服優雅的空間感受。一年四季中秋季是植物季相最為明顯的季節,藍色港灣選用了秋季葉片金黃、花期較長且葉形奇特的樹種鵝掌楸。
2.4.2
結合建筑風格選擇植物。
植物的選擇應參照美學中的色彩學原理,不同顏色的植物帶給消費者不同的內心感受。運用對比與調和的原則突出主題,彰顯不同的購物空間,讓植物為購物空間服務營造不同的空間感受。植物的選擇不僅要參照大環境下氛圍營造的色彩,更具體的還是要體現在植物與建筑的搭配方面。藍色港灣的地中海風格建筑以橙黃暖色調為主,設計者配以紫葉矮櫻等植物突出建筑主體,在廣場上配以銀杏等金黃色的秋色葉樹種增添明亮歡快的感覺,帶給消費者活潑跳動的活躍氣氛。經實地調研,筆者總結歸納了藍色港灣中選用數量較大的植物種類,如表1。
2.4.3
植物軟化邊界及障景的應用。
商業空間中可以運用植物與硬質景觀協調配合,起到彼此襯托的作用。植物自身質地的柔軟及自然曲線可以軟化建筑外立面,給人以柔和親切之感[2]。藍色港灣在多處墻角都運用花壇或花瓶的植物存放形式過渡,減少建筑材料帶給人的生硬感,同時也給人工硬質材料帶來自然的生氣,增添了商場的生機[3]。設計師選用爬山虎裝飾豎向墻面,軟化墻面的同時豐富了植物群落中的季相變化。單調的大片墻面被爬山虎葉緣曲線分割,人穿過其間感受到了動感的生命力,給人以歡快活潑之感。
障景在園林中的運用極為巧妙,即采用布局層次達到遮擋或分割的作用[4]。藍色港灣東南區域外界與停車場相接,設計者將植物運用于此起到遮擋外界的作用,運用朝陽公園的水系配以植物創造出柔美和諧的自然風光,使此處與整個藍色港灣的氣氛和諧統一,仍處在一個慢節奏的休閑購物模式中,完全沒有被外邊停車場喧囂的環境所干擾,使經過此處的消費者駐足水邊嬉戲、休息,成為此處風景的一部分(圖9)。
安徽農業科學2015年
3藍色港灣外部開放空間景觀優化建議
3.1規劃
入口空間噴泉處增加了很多環形座椅,滿足了消費者的親水需求,但在視覺上難免給人以雜亂之感。建議將座椅增添到里面噴泉廣場處,提高消費者在商業內部的停留時間,也優化了商業的整體形象。
藍色港灣是復制加州商業小鎮模式而來的,對北京來說商業模式上設計者的思路有創新,但就這里氣候來說,四季分明的北京和四季陽光明媚的加州相差甚遠,也因此,尤其到了冬季,在刺骨的寒風中很少會在室外空間見到停留的人群。結合北京的氣候,建議適當增加半開敞的停留空間以彌補設計的缺失。
表1藍色港灣植物情況
類型中文名拉丁名用途分布
3.2植物
商業區多處在地價較高的黃金地段,需要最大限度的開發商業面積,需避免植物喧賓奪主配置面積過大,造成空間的浪費,但同時植物種植面積不可過少,以免使商業區缺少生機,這就需要找到植物配置面積與商業總面積的平衡點,并在植物材料的選取上要考慮到植物枝、葉、形、色等特性與商業的配合。就藍色港灣而言,考慮到其地處大使館區附近,有不少外籍消費客群,可適當增植一些外國人熟悉的芳香植物,帶給他們家鄉的感覺,也使藍色港灣的異域風情得到最大的發揮。就喬灌木方面來說,可適當增加一些常綠樹種,以彌補冬季落葉后空留樹干造成的蒼涼之感。
只有能留住消費者的商業空間才能帶來更多的商機,所以一定要從消費者的需求著手,營造好的商業空間,帶給消費者舒適愜意的購物休閑感受。就藍色港灣而言,到了夏季炙熱的陽光使消費者在開放空間停留的時間減少,在不影響商鋪展示效果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冠大蔭濃的喬木配比,給消費者創造舒適愜意的清涼感受。
4商業區外部開放空間景觀設計原則
筆者通過參看大量商業區外部開放空間景觀設計的相關文獻,并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進一步整理研究,結合對實際案例藍色港灣外部開放空間的景觀分析,得出商業區外部開放空間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4.1符合定位,總體布局
商業景觀的設計要從總體入手,首先要考慮到商業所在城市的特色,將商業所在的區位道路考慮在設計之內,反應城市的整體形象風貌。其次,要考慮
到商業的總體定位,從設計風格上突出主題,使外部開放空
4.2以人為本,帶動商業
美國杰德國際建筑師事務所在總結大量實際項目經驗后,得出了“杰德定律”,即在商業景觀的設計中,越是注重消費者的體驗,他們被吸引到商業中且停留的時間就越長,這樣就給商家創造了更多的推銷機會,商品銷量也就會越高[6]。可見商業空間中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是帶動商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也充分體現了消費者在商業活動中的重要地位。
4.3注重生態,可持續發展
商業空間景觀規劃設計時,要從生態的角度出發,注重商業景觀的可持續發展[7]。對現場資源盡量采取保護和利用的措施,減少對場地生態資源的破壞,維持原有場地生態系統的平衡,達到綠色開發的目的,實現實際意義上的“綠色”空間景觀。
參考文獻
[1]
王云興.基于體驗式消費模式的商業綜合體設計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2:5.
[2] 余純麗.淺議現代城市商業步行街的園林植物造景[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5,22(6):246-248.
[3] 王艷梅.植物造景在現代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17):277-278.
[4] 李永生,鄒志榮,羅軍.小型休閑廣場植物造景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2):231-232.
[5] 張明慶,楊國棟,張玲.北京城區的季相特征及其園林應用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08,29(5):62-65.
[6] 任喚麟.人造景觀的品質:文化表達的真實性[N].中國旅游報,2012-11-02.
[7] 克萊爾·庫珀·馬庫斯,卡羅琳·弗朗西斯.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M].俞孔堅,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引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