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摘 要:課堂教學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途經,課堂教學的模式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互動式課堂教學是一種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是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的有效教學方法。本文比較系統的介紹了互動課堂教學的主要作用和實施技巧。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學互動;學習積極性;思維活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5-0097-02
教學是本科尤其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心,而課堂教學是中心的中心,是學校培養人才的主要途經。迄今為止,課堂教學的效果仍然是國內外評估機構評價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也是教師提升晉級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改革已經成為各高等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研究的重要課題。什么是教學?教學乃是教師有目的地通過教授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指導學生學習,以使其身心獲得全面發展的教育活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課堂教學也就是一種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在這互動的過程中,教室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在個這舞臺中,教師和學生通過自己對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分析,提出和解釋問題,進行著師生或生生的互動。
一、互動式課堂教學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只有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被動變主動,自主地去學習知識、探索知識、拓展知識。例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運用網絡、多媒體、動漫等,創作出生動活潑的互動情景,再根據學生的狀態提出問題開展互動,激發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對計算機這門新興的學科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同時感受到學習計算機的快樂。
(二)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人類利用掌握的知識,在生產和社會工作中的活動能力,是現代人才競爭必備的主要條件之一。當代的大學生肩負著社會發展與進步的責任與使命,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我們的教學只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使他們擔負起這樣的重任。因此,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對于強化學生思維訓練,提高其創新能力對現代大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交流提高總結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以提高歸納思維能力,同時通過利用已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新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類比思維能力。這些都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這些過程的訓練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因此,課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而且,還必須從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出發,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要通過課堂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聯想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勇敢、果斷的優秀品格。由于課堂互動的過程是以學生為主角,以課堂為舞臺,以課程內容為媒介,以師生為聽眾,大家對互動內容都比較熟悉,容易引起大家共鳴,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臨場應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市場競爭力。一般說來課堂互動過程,不僅是局限于文化知識和技能,也可包括德育、體育、美育等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社會主義的價值觀。
(四)營造活潑的學習氛圍,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互動教學過程中,不僅學生動,教師也要動,學生向教師學習,學生向學生學習,老師向學生學習,要造成一種安全、和諧、寬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師生關系融合,學生思維容易被激活,主動開展提問和探索,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互動課堂教學的實施
(一)明確互動的主體
課堂互動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集體都很重要,具有同樣的地位,是互為主體的。不過在不同的主題和不同的階段,互動有不同的主導,課堂教學開始時往往是教師為主導,教師通過提問引導互動,當互動進入到高潮時,學生的思維被激活,這時往往以學生為主導,這時學生向教師提問。由于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就必須要明確學生作為互動教學的主體。
(二)設計互動的內容
互動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藝術,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首先要緊扣課程內容為主題,要根據課程內容和要求設計互動問題;其次還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增加些社會知識,例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可適當增加計算機應用等內容,也可適當增加些時事政策,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還根據情景的實際和青年學生的心理特點,適時增加些社會流行和熱點的元素,提高學生的興趣,這些往往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課堂互動過程中,除了用語言互動外,還要注意思想和情感的互動,師生互動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掌握互動的類型
在師生互動中,教師針對課堂的具體事件,對互動的情景進行抉擇和調控,弄清自己應該把哪方面展示給學生而又如何展示,互動的目的又如何。當然,學生也會根據具體的情景進行自我互動,做出抉擇。如果教師的抉擇與學生的抉擇是相似的,那么互動是成功的,否則是不成功的。生生互動即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同學之間在課堂中進行有目的的學習交流和溝通,這是學生反思和認知,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途經。由于學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學習程度的不同,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殊性,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對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同意見和新見解,這正是生生互動的價值所在,也正是這種差異性和特殊性刺激學生的深層次互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生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從原來的“表演者”的位置上退下來,充當一個“導演”,以一個觀眾的身份對互動進行關注和指導。由于教師在場,學生會更加認真,效果更好。
(四)提高互動的技巧
1.營造互動的和諧情景。課堂教學離不開具體的課堂情境,師生的互動也是在和諧的情景下開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美國社會學家托馬斯認為,不能把人類行為理解為對環境刺激的簡單反應,在環境刺激與反應之間有一個主觀定義的過程,由于主觀定義是個人做出,因此對于相同的環境刺激可能有不同的反應,因人而異。又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這對教師在互動教學過程提出更高的要求,這不僅要求教室的環境,如教室的通風、溫度、色彩、采光、噪音等客觀條件搭配協調,而且要求教師應努力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目標,營造出一種民主、平等、寬松、積極的教學氛圍,以達到良好的效果。教師應善于幫助學生創造成功的情景,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為今后學習做好身心準備。
2.增加互動問題的趣味性。課堂互動主要是通過問答的方式進行,而問答的問題是直接關系到互動的結果,教師應盡量增加所提問題的趣味性。教師要研究和了解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從學生的愛好入手,提高他們對問題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把這些趣味性問題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他們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并轉變為對知識的渴求。教師應轉變角色,由原來的“師道尊嚴”式的角色,轉變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注意自己的語言措詞和語氣,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與學生進行平等而有趣的思想交流,對學生互動問答提出的問題,教師都應感到有興趣,應盡量避免語言的傷害、態度的輕慢,應充滿興趣,充滿賞識,充滿期待。應耐心聽取學生的意見,因勢利導,讓學生多點互動的機會,多點成功的體驗。
3.把握好互動問題的難易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用已有的知識來回答問題,思維過程不發生,若要用未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時,思維過程同樣不發生。只有提出的問題深淺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時,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如果提出的問題太難,超出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無法回答,互動出現冷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還會挫傷學生參加互動教學的積極性。如果問題太容易,學生不用思維就對答如流,就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和思維,使學生產生輕視心理,這就談不上開發學生的智力了。所以互動設置的問題難易適當,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又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教師的幫助,找出問題的答案,促進學生的思維,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4.注意參與學生的數量。一個班往往有幾十位學生,教學的目的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圓滿完成學業,成為國家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設計互動教學的內容應考慮到全體學生,因為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不要只顧幾個優秀學生,忽視較差的學生,影響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拉大他們之間的距離。所以,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能力,根據學生的不同要求,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既能滿足成績好學生的要求,又要給學習困難的學生有互動的機會,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提出不同的問題,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找到自信,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華。
參考文獻:
[1]李如密,劉倫.課堂教學互動及其優化策略—符號互動理論的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2(10).
[2]馬虹.高職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2(12).
[3]孫詠梅.談高職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4).
[4]夏國濱.論當代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3(1).
[5]馬靜,王宏偉,周萍.互動式教學思維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3(7).
[6]Stephen D. Brookfield,Stephen Preskill,羅靜,褚保堂,王文秀譯.實用討論式教學法(第二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1年.
[7]史小溪,課堂提問教學方法的實踐探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2(12).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