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匯儲備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金融實力,是一個國家國際購買力的體現,在穩定匯率和增強國際融資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縱觀全球外匯儲備近年來呈現較快增長的趨勢,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更加重視外匯儲備的增長。過多的外匯儲備會造成持有成本的上升,過少的外匯儲備又會面臨著難以滿足外匯需求的風險。然而去年來,增長的態勢突然逆轉,幾乎所有新興經濟體包括中國外匯儲備出現“減倉”的態勢。外匯儲備的下降,這對于新興市場國家和處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中國是一個新的的挑戰。本文基于這樣的背景分析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新常態 外匯儲備 轉型發展
一、我國外匯儲備發展現狀和特點
(一)我國外匯儲備發展現狀
外匯儲備是我國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自2006年中國外匯儲備總量一直保持著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國的地位,隨著經常項目和資本與金融賬戶雙順差的持續發展,我國的外匯儲備總量持續上升,截止到2014年底外匯儲備總量達到38430.18億美元。然而根據最新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資料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外匯儲備分別是38134.14億美元,38051.03億美元,37300.38億美元,從月度報告上來看,自去年6月份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總量呈一直下降的趨勢。不僅如此,據官方統計2015年第一季度外匯收支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銀行結售匯一直持續逆差,2015年一季度的逆差增大,其中海關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進出口順差1237億美元,銀行即期和遠期結售匯逆差達到1200億美元,出現了“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或者雙向變動”的現象。這將預示著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外匯儲備已經出現了“減倉”的態勢。
(二)我國外匯儲備發展特點
第一,由于我國長期貿易順差,以及資本流入大于資本流出帶來的雙順差,我國經濟前景良好,也使得國外短期資本對國內進行投機,長期資本看重國內豐富的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使得國外長期資本紛紛投資。我國外匯儲備近年來持續升高,在國際儲備資產中的比重很大,其中美元資產又在外匯資產中占有很大比重,一方面導致了美元匯率變化給我國外匯資產的縮水帶來風險,另一方面外匯儲備的增長也給人民幣帶來升值壓力。
第二,我國外匯儲備結構不合理。一個國家國家儲備資產中外匯儲備占了相當大的比重。美國特里芬教授提出了外匯儲備與進口規模的大小之間的關系,可以大致推斷出我國外匯儲備的超額情況,從而帶來了很大的機會成本。第三,在經濟新常態下,世界各國經濟發展不景氣,我國經濟速度放緩也造成了對外匯儲備近期下降的影響,出現了經常項目順差而資本項目雙向變動甚至逆差的現象。盡管外匯儲備出現了較大的波動,但是外匯儲備的總量依然是巨大的,外匯儲備的結構需要改善,我國需要創新對外匯儲備的管理。
二、影響外匯儲備變動的因素
我國外匯儲備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特定背景之下有其特殊的原因。
(一)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的變化是引起外匯儲備變動的主要來源之一,也是最直接的因素。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會出現順差和逆差兩種情況,國際收支順差一般將會導致外匯儲備的增加,國際收支逆差一般將會導致外匯儲備的減少。一方面從最新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和2015年三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差額在擴大。另一方面從2014年第四季度的國際收支情況來看,經常項目差額-670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30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呈現持續逆差的趨勢。其中國際收支逆差比較大的是國際服務貿易逆差。從去年六月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逆差就開始呈現上升的趨勢,這和國際儲備的變化總體正相關的關系。
自2014年第四季度到2015年第一季度,國際服務和貿易的順差在減少。總的來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在減少,資本和金融賬戶出現逆差。外匯儲備的減少是經常賬戶和資本項目共同作用的結果。
(二)銀行結售匯
銀行結售匯是指指定的外匯銀行為客戶及其自身辦理的結匯和售匯業務。結匯時外匯的持有者將手中外匯兌換成本幣的過程,售匯是和結匯方向相反的過程。銀行結售匯會形成差額,是影響外匯儲備額變動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其結售匯差額并不完全等于外匯儲備同期變動的差額。2015年第一季度,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914美元。從1月到3月的差額趨勢來看,逆差越來越大,預期將會呈現擴大的趨勢。銀行結售匯出現逆差說明人們更加愿意持有外匯或者把手中的本幣兌換成美元或者其他外幣,銀行結售匯逆差的原因短期來看是由于人民幣匯率下降的影響,人們預期人民幣匯率會進一步下降,始于從去年以來,中國經濟各項數據的下滑預示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將轉向中高速的新常態以及預期繼續出現下滑,導致人民幣改變了以前習慣單邊升值變化的走勢,出現匯率走勢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美元的走強導致國內遠期結匯減少,增加購匯。
(三)匯率變化
我國的人民幣匯率實行的是參考一籃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人民幣匯率的報價主要是以美元為主,從今年一月份到三月份美元指數的走勢來看是呈直線上升的趨勢,由于美元經濟環境的好轉,通貨膨脹率的下降,失業率的進一步下降,以及美元加息的利好消息都將導致了美元指數的上漲。匯率的變化導致人民幣兌美元雙向變動,一方面會對國際收支造成影響,當一國貨幣出現貶值的情況下,國內的國際資本將會出現外流,資本和金融賬戶就會出現逆差,具體體現為境內企業和個人加大了對國外的投資以及兌換成外匯償還債務。另一方面,匯率的變化也會引起國際資本的流動,當一國國際收支出現暫時的逆差時,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就會出現下降,市場上的投機者者就會買入該國的貨幣,當匯率上升時賣出獲利,但當投機者認為這種趨勢不是暫時的預期,國際資本就會逃離本國追求其他的套利機會。
(四)資本流動
在2014年第四季度甚至過去的幾個季度中,我國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資本外流,雖然去年我國國際貿易經常賬戶順差2000多億美元,但外匯儲備增加卻很少,在2014年的第四季度,我國資本外流除了FDI超過1600億美元,在2015年第一季度也持續著資本外流的趨勢,銀行即期和遠期結售匯逆差達到1200億美元。導致資本外流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我國出現的境內外利差和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導致了人民幣匯率的不明確性增加,一些投機的國際資本在國內套利的難度增大,增漲勢頭勢頭有所減弱,從而出現國際資本的短暫性撤離。第二,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走低,外匯匯率的走強,國內的企業持續“資產外幣化”和“去杠桿化”的運作,導致結匯的愿望減少,購匯的愿望增強,出現了“藏匯于民”的現象。
三、外匯儲備管理思路
在近十年來,我國外匯的規模是在不斷擴大,所占GDP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其中對外經貿大學的外匯儲備課題組對外匯儲備的價值做過一項測算在21實際的前十年里,我國外匯儲備的價值和實際購買力是在縮水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但美元的投資收益率卻是負的。自2005年外匯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達到30%,產生巨額匯兌損失;我國的外匯儲備也早已超過滿足流動性需求的需要,貨幣發行美元化也導致了貨幣供應量M2的大量增長。
(一)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
外匯儲備雖然在短期內出現波動,但外匯儲備的總量依然是巨大的,面對巨額外匯儲備,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使得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是當務之急。在保證外匯儲備滿足流動性需求的前提下,利用超額外匯儲備改變購買美國國債的單一投資行為,向國外收購壟斷性行業內大型企業的股權,一方面可以獲得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權和話語權,另一方面可以獲取穩定的收益,購買股權可以比直接購買產品資源有更大的流動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購買稀缺性的能源資源會有更大的獲利空間,而且具有戰略性的意義。
(二)對外基礎設施建設
亞投行和“一路一帶”是中國對外投資的重要戰略,也是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內容,對促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面對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多的投資項目需要巨額資金,中國面臨將近4萬億的外匯儲備和1.8萬億美元資產可以為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來源,不僅可以改善和優化中國目前較多的外匯占款外匯儲備結構,也將會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推動作用。加大外匯儲備的對外基礎建設可以成為外匯儲備管理的重要思路之一。
(三)“藏匯于民”
我國的曾長期實行的“強制結售匯”制度已經終止,目前企業和個人可以自由持有外匯資產,經常項目可以實現完全兌換,居民和個人經常和項目下的購付匯也能夠滿足需要,資本項目下企業的對外投資及個人通過合格境內投資者除了風險較大的國際收支外都沒有阻礙。隨著美元的不斷走強,人民幣匯率的雙向波動,企業和個人的結匯意愿已經有所下降。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就鼓勵企業和個人持有和使用外匯,由國家集中持有轉向分散持有,支持企業和個人對外投資理財。
(四)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體系
巨額外匯儲備的投資應用需要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確定外匯資產的安全。首先應當高效專業的管理團隊,投資團隊,負責外匯儲備的投資運用。其次借鑒國內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經驗,建立動態的風險評估機制,對外匯儲備的運用實行全方位的監督。最后,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體系,有助于提高外匯儲備的運行效率和風險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時修松.新常態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5(3).
[2]李春林.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3.
[3]吳念魯,楊海平.中國外匯儲備管理的轉型與創新[J].宏觀經濟,2014(8).
[4]羅素梅,趙小菊.超額外匯儲備的多目標優化及投資組合研究[J].2015(1).
[5]石凱.論結構優化與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戰略[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陳潛(1991-),男,安徽亳州,安徽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