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鑫楠+曹宇婧
【摘要】近年來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發展不景氣,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入市后隨著我國經濟的強勢發展,各國開始采取各種貿易壁壘,遏制我國經濟的發展,保護國內相關產業,中國面數量臨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的反傾銷調查,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和國內經濟的發展。本文闡述了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現狀,并且分析了產生這種現狀的一些原因以及一些應對的措施。
【關鍵詞】反傾銷 貿易 應對措施
一、傾銷與反傾銷
傾銷(Dumping)是指一個國家的生產商或者出口商以比較低的價格(低于低于成本價格或者國內市場價格),將商品拋售到另一個國家的市場之中,而使得另一國國內有競爭能力的產業受到損害的行為。是一種不正當的貿易行為。
反傾銷(Anti-Dumping)是指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傾銷所采取的抵制措施。
在WTO《反傾銷協議》規定中,對于傾銷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必須符合的三個基本條件:
一是傾銷的存在。既是進口產品所出口的價格是低于其正常的價值,判定為傾銷是存在的。
二是損害的存在。在產品傾銷中,如果進口國的同類產品糟到了實質性的損害,即判定損害存在。
三是損害與傾銷之間有因果關系。即由于進口產品的傾銷而造成的損害,而非由其他因素所致。
二、國外對華反傾銷的現狀
目前我國出口產品遭遇到的反傾銷案件,主要有以下的特點:
(一)反傾銷調查案件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多
從1979年中國遭遇到第一起反傾銷案開始至1995年,在這十年的時間里,國外對華反傾銷案總數僅為66件,平均每年只有6.6件。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數急劇增加。從1995年到2001年,國外對中國反傾銷數量總共264件,平均每年37.7件,而同期世界反傾銷調查數1920件,平均占比13.75%。而2001年入世后,至2013年6月中國遭遇對華反傾銷案件數為698件,平均每年60.7件,占世界同期比重為28.17%。反映出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數呈現大幅增多的趨勢。
(二)涉案金額和規模越來越大
對華反傾銷案件的涉案金額也在日益增大。以歐盟為例,2006年7月,歐盟對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鋼鐵緊固件而引發的反傾銷案件,此案涉及中國鋼鐵企業達到1700家。從2007年12月至2008年的上半年,中國銷售鍍鋅板、無縫鋼管等鋼鐵產品于歐洲這一事件,歐盟又對中國發起了7起反傾銷調查,此案涉及到出口產品的金額超過36億美元,涉及的出口企業達到178家。2008年末,歐盟對中國緊固件行業反傾銷案發布了最終的裁定文件,此案涉及的中國出口企業達200家。
(三)增收稅率高
西方的一些國家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國征收的反傾銷稅稅率非常之高,低的也需要10%以上,高則達100%甚至需要上千。
例如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一些產品征收的反傾銷稅的稅率就很高,大部分在50%以上,也經常有稅率超過100%的產品。墨西哥曾對我國鞋類征收的稅率曾高達1105%。
三、對華反傾銷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自經濟危機發生以來,全球經濟出現不景氣現象,國際市場競爭變得無比激烈,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逆差不斷擴大,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嚴重。發達國家希望借此保護其產業發展,發展中國家為了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保護自己國內相關產業發展,都利用WTO允許的反傾銷手段,來限制國家進口。
2.對中國貿易存在貿易歧視。一些國家和地區不了解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狀況,自認為中國是非市場經濟國家,這些國家在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產品進行反傾銷時,以“替代國”的價格來確定出口產品正常的價值。而他們在選擇替代國時,因為替代國的選擇標準模糊,所以常常具有隨意性, 使得我國在替代國問題上遭受著嚴重的歧視。
(二)國內因素
1.貿易法律體系不健全。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以憲法為依據,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為基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為核心的外貿法律體制,但對如何應對國外的反傾銷卻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不健全的法律體系也會造成在進行貿易時,不能夠保證降低本國的商品在外遇到反傾銷。
2.缺乏應對反傾銷機制和專業人才。政府反應遲緩。中國從開始受到反傾銷起訴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政府在面對國外反傾銷時表現的是反應遲緩,由于我國沒有一定的保障措施,當我國企業受訴時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指導及有力的保障,使得受訴企業難以有效應對反傾銷,從而降低反傾銷帶來的損失。
行業協會也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應對反傾銷的訴訟中,許多行業協會沒有在企業需要幫助時起到其應有的作用,使得一些企業即使有心進行應訴,卻感到力不從心,或者是各自為戰,既增加訴訟成本,又使得行業協會沒有運用他的職能。
同時,我國在這方面的人才也極度匱乏,在應對反傾銷過程中處于被動低位。
四、我國的應對反傾銷的措施
(一)健全對外貿易法律體制,培養專業法律人才
建立健全有關反傾銷法等法律體系,為反傾銷及其應訴反傾銷提充足的供法律支持與援助,加強相關部門反傾銷的執法工作,認真學習和研究相關的國際貿易法律,盡快培養一批專業的法律人才,可以從現有的工作人員中挑選出精通經濟、法律和外語等相關知識的人才,并進行集中培訓,使其相關素質得到提高,從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反傾銷隊伍。
(二)實行反傾銷防范措施
反傾銷的防范行為已成為世界各國維護本國產業經濟安全、有效運用反傾銷措施所不可缺少的工作。我們要加強行業協會的輔助作用,建立健全反傾銷防范措施。我國政府機構需要結合不同地區和不同產業結構的特點,從實際出發,與相關地區、企業一同實行反傾銷防范措施,指導地區、企業做好產業損害防范工作,同時收集國內外市場的信息和動態,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打贏反傾銷訴訟作好充分準備。
(三)企業要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盡可能地市場化
不斷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加大科技投入,不斷研制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的科技產量,樹立品牌意識,實施名牌戰略,實現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品的轉變和以價取勝的戰略轉變。合理提高售價,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反傾銷的麻煩。同時,中國的出口企業還要加強團結,聯合對外,不要相互壓價,自相殘殺。
(四)優化出口結構,整頓出口秩序,積極實施“走出去”政策
企業應當調整產品結構,對出口產品進行宏觀調控,全方位開拓市場,做到不同企業向不同國家出口不同的商品。同時要建立起出口價格監督、管理、協調機制,防止企業間過于競爭,維護出口秩序。
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戰略,通過對外商直接投資,或者建立跨國公司。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開其他國家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貿易逆差問題,減少貿易摩擦。
參考文獻
[1]宋亞楠,丁曉莉關于我國反傾銷應對策略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論,2012(8).
[2]潘彥.簡述外國對華反傾銷及我國的應對策略[J].大觀周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