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智帥
臨汾高級技工學校
淺談殘疾人的體育社會化
韓智帥
臨汾高級技工學校
殘疾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在社會化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本文以體育運動可以促進殘疾人社會化為出發點,闡述了社會化與體育社會化概念,論述了體育運動對殘疾人社會化的作用,對促進殘疾人體育社會化的做法做了深入分析,希望能給廣大殘疾人工作者提供幫助。
殘疾人;體育運動;社會化
當前,國家和社會對殘疾人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各種保障措施和優惠條件不斷出臺實施,但是,殘疾人的生活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殘疾人在生活中會遇到物質阻礙和社會障礙,經常被隔離,遭受歧視貶低,很難公平地參與到社會中。所以,促進殘疾人社會化是首要任務,為殘疾及其家庭提供物質保障,建立針對殘疾人的康復醫療機構,加大殘疾人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各方力量保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鼓勵殘疾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分享社會發展成果,促進殘疾人身心健康發展。如何助力殘疾人社會化進程,可以從參與體育運動著手。
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體育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于殘疾人來說,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對促進其社會化顯得格外重要,這種重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幫助殘疾人進行康復鍛煉。對醫療條件較差、經濟負擔較重的殘疾人來說,這是最簡單有效的矯正手段、保健方式。通過參加體育運動,多數殘疾人社會化最基本的身體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彌補,這為繼續社會化提供了物質保障。第二,體育運動為殘疾人社會化提供了專門場所和機遇。殘疾人可以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加強人際溝通、享受與正常人平等的學習機會、與社會公眾正常交流、接觸正常的社會客觀環境。另外,社會和公眾可以對殘疾人的生活有更深入的、更直觀的、更公正的了解。這可以有效改變社會對殘疾人已有的負面評價。第三,在社會化過程中,自身缺陷影響了殘疾人心理健康發展,如殘疾人經常伴有自卑、抑郁、孤僻、反社會等心理問題,這是阻礙殘疾人社會化進程的巨大障礙。參加體育運動可以增強殘疾人的社交能力、自信心、社會接納度,掃除了社會化過程中的心理障礙。第四,體育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可以促進殘疾人學習掌握社會技能、形成良好行為規則。而且,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制度對殘疾人構建正確的價值體系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幫助殘疾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甚至有些殘疾人的拼搏精神和人生態度還會反過來激勵正常人??梢?,體育運動是促進殘疾人社會化的有效方式。
第一,轉變觀念,摒棄以往對殘疾人的消極觀念。樹立正確的殘疾人觀是順利開展殘疾人體育社會化的首要前提,是利用體育活動促進殘疾人社會化取得成效的基本要求。從新的視角看待殘疾人群體,對其行為、思想、信念等給出正確的評價。新時期,殘疾人的需求不斷變化,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外,多數殘疾人與正常人一樣擁有豐富的、高尚的精神追求,他們希望能享受到平等待遇。我們應該加強宣傳,將殘疾人的生活完整的、準確的展示給人們,改變他們對殘疾人的片面認識,去掉有色眼鏡,從思想上消除這種偏見,公平公正地對待殘疾人群體。這是實現殘疾人體育社會化的基礎。
第二,構建和完善殘疾人體育社會化的制度基礎,尤其是加強頂層設計。相關部門在制定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的制度時,要從整個社會角度出發,將各方面的因素都考慮在內,對以往漏洞要及時修正。只有從全局出發,以根本制度為基礎才能有效解決殘疾人體育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制度面向的是社會的每個成員,不僅僅包含殘疾人,更要對正常人的言談舉止做出約束,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和諧共處。制度制定要涉及到體育部門、城市規劃、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團體組織等。制度制定要涵蓋所有體育項目,包括體育產品、體育賽事、體育活動、群眾健身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逐步完善制度建設。
第三,培養專業的殘疾人體育工作人員。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在加強殘疾人體育硬件環境建設的同時,也要同步發展以殘疾人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為主的軟件環境建設。例如,韓國在2008年設立了殘疾人體育運動研究院,該機構專門從事培養殘疾人體育行政與管理人員工作。我們應該根據我國國情培養殘疾人體育專門人員,一種培養途徑就是與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合作,選拔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分配到專門崗位參與殘疾人體育工作,另一種就是在專門院校開設相關專業,系統化培養從事殘疾人體育工作的人才。此外,加強殘疾人體育技術人員的培養,如體育教練員、技能研究人員、心理輔導人員等。
第四,給殘疾人提供專門的物質基礎。根據殘疾人的傷殘特點、運動目的、運動環境設計不同的運動器材,研制專門的運動項目,推廣適合的健身方法,優化現有的運動場地。給殘疾人參加體育運動提供方便,提高體育活動的科學性,增加參與的興趣,如變化器材大小顏色、場地適當縮小、修訂比賽規則、修建無障礙通道等。此外,在殘疾人體育課程設計方面要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實效化,加強殘疾人干預研究,給殘疾人體育社會化發展提供豐富而全面的物質基礎。
第五,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強財務監管工作。增加財政投入,設立專項資金,為殘疾人參與體育活動提供經費保障。除了爭取政府撥款外,還可以利用社會資源,增加籌措資金的渠道和形式,如志愿者隊伍、慈善機構、公眾捐款等。在資金使用過程中,相關部門一定要將監督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保障殘疾人體育活動服務組織能夠正常運轉。
當前及今后,殘疾人一直是社會的弱勢群體,要獲得社會的認可,得到公平待遇,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通過鼓勵殘疾人參與體育運動促進其順利融入社會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殘疾人的身心特點以及社會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存在,體育運動對殘疾人社會化的影響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深入研究、積極組織,將體育運動對殘疾人社會化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1]吳燕丹,李春曉,林立.民生視域下殘疾人體育服務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J].體育科學,2014.
[2]殷曉鑫.韓國殘疾人體育的發展經驗及其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