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嫚嫚,季 璇,黃志軍,蔣維晏,王 冉,邵崇鈺
江西中醫藥大學
關于大學生運動和性格的關系的研究
秦嫚嫚,季 璇,黃志軍,蔣維晏,王 冉,邵崇鈺
江西中醫藥大學
大學生體質持續下降已成為社會普遍關注與擔憂的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對大學生運動與性格關系展開調查研究,了解現在大學生運動和性格之間的關系。體育以身體活動為方式,以促進身心發展為理想,從而達到促使參與者感受到與他人的相互關系,獲得適應社會能力的目的。因此,體育活動與性格特征具有密切的關系,體育是培養和發展個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目的是考察我國大學生體育活動與性格特征的關系,并針對不同性格大學生運動提出相應解決方法。
大學生;運動;性格;對策
性格在運動中形成,也在運動中表現[1]。如在某次活動中,不同性格的人會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習慣,有的人喜歡與人合作往往會選擇集體和激烈項目;有的人則不善于與他人配合就選擇個人和舒緩項目;有的人能堅持到底,有的人則總是半途而廢。因此,把大學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生的性格與體育運動的偏好是否相關,以此挖掘我國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內涵,為促進大學生體育運動和改善大學生體質下降現象起到一定作用。
1.1研究對象
從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3月25日,以江西中醫藥大學大一、大二、大三本科學生為對象,按照不同年級、專業人數所占比例共分發了3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280份,占93.4%。
1.2研究方法
1.2.1查找文獻法:通過中國期刊網數據庫系統進行檢索,獲取與大學生性格和運動方面的資料,并著重研究近10年的相關研究文獻30余篇,整合提取相關信息,為研究奠定基礎。
1.2.2訪談法:采用區組分層抽樣的方法,與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的部分在校大學生交談找出不同性格與運動之間的關系,并與學校管理體育教學不同階層的有關領導和不同科目的體育教師交談進一步進行闡釋并得出的相應的解決對策。
1.2.3調查問卷法:通過發放紙質和網絡調查問卷的形式,來更全面的了解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和參與體育運動之間的關系。
2.1運動和性格的關系
性格是一個人比較穩定的對象時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所表達出來的心理特征。體育心理學研究表明[2],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對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同類型性格存在的缺陷可以借助不同類型運動得以改善:例如膽小怯懦可以借助溜冰、游泳可鍛煉大學生克服膽怯心理;性格孤僻可選擇籃球、足球來增強團結合作意識;多慮猶豫性格可以通過鍛煉羽毛球、乒乓球、網球來改變性格缺陷;急躁、缺乏耐心的大學生可以通過慢跑、太極拳等活動來培養耐心。
有研究表明[3]:運動參與是學生發展體能、獲得運動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的重要途徑性格類型是指在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獨特結合,按其傾向性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學生運動健身參與度相對較高,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競爭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而內向型學生運動健身參與度相對較低,他們的適應能力、競爭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相對較差。大學生個性的發展是豐富體育內涵和外延的重要前提,研究表明體育對個性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大學生可以借助運動來完善自身性格存在缺陷或借助運動改變性格。除此之外學生性格類型特征對體育運動的參與也具有導向作用。
經我們調查問卷統計結果可以總結出:性格在運動是體現,也在運動中形成。大學生體育運動健身參與度受其性格影響,性格越外向的大學生,體育健身越積極,參與程度也越高,良好的性格特征對獲得有效的體育鍛煉健身效果有積極促進作用。相比之下內向性格學生羞于在大廳廣眾之下展現自我,練習過程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從而將少體育活動的參與。性格類型影響體育健身參與程度。由此可見學生性格特征與體育健身參與程度的相關性,學生體育健身參與度受性格類型影響,
2.2解決問題的對策:
針對上面研究中出現的不同性格運動不同,在此給出如下解決對策:
1、傳統體育運動教學中不重視大學生性格類型的分類教學。因此應不斷改進體育課的教學方法,性格類型不同的學生應配合不同的運動方式,因為外向型和內向型性格特點的大學生所擅長的體育活動不盡相同。所以發展學生個性與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培養學生開拓創新思想和能力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學生是主體,是獨立的行為活動,在運動健身等活動中應充分發揮大學生為主體這一重要思想。
2、不同類型性格存在的缺陷可以借助不同類型運動得以改善:例如膽小怯懦可以借助溜冰、游泳可鍛煉大學生克服膽怯心理;性格孤僻可選擇籃球、足球來增強團結合作意識;多慮猶豫性格可以通過鍛煉羽毛球、乒乓球、網球來改變性格缺陷;急躁、缺乏耐心的大學生可以通過慢跑、太極拳等活動來培養耐心。
3、有目的地開展體育活動與競賽活動,宣傳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了解運動對身體積極作用,以及體育在大學生日常生活和自我完善中的必要性。校方應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提供足夠的體育設施,使每個學生有條件、有興趣、有機會參加運動的機會,以發展他們的運動能力和發展各自性格。
4、從思想上轉變大學生對體育的態度。從根本上轉變體育運動可有可無這一錯誤思想。提高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運動的積極性,使體育成為大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運動態度,從而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在強調培養和提高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的同時,提倡廣大學生的參與、拼搏、進取精神。
[1]金瑜.心理測量[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齊愛麗,郭樹冠,徐峰.論體育心理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2):89-91.
[3]唐國鋒.淺談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赤子(上中旬).2015(02): 290.
邵崇鈺(1986-),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管理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