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守千,陳學森,郝玉金,彭福田,陳曉流
山東農業大學
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馮守千,陳學森,郝玉金,彭福田,陳曉流
山東農業大學
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果樹育種學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根據果樹育種學課程特點,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從提升實踐教學地位,調整優化實踐教學內容,革新實踐教學方法等方面強化實踐教學,取得了較好效果。本文通過對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的改革進行總結,旨在為培養高素質科技創新型果樹育種專業人才提供參考。
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改革
現代農業對科技創新型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要求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需要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果樹育種學是園藝專業本科教學計劃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培養從事果樹育種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課程。同時果樹育種學是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因此,實踐教學在果樹育種學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近幾年我校以培養高素質科技創新型果樹育種專業人才為目標,對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顯著效果。
果樹育種學的理論知識主要來源于育種實踐。通過實踐教學,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加快知識到能力的轉化,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在傳統的“高等學校應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教育理念影響下,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一直從屬于理論教學,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為此,我們對果樹育種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主次關系進行了調整,在保持果樹育種學課時總量不變的前提下,適當調整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減少了原來理論教學的課時,增加了實踐教學的課時,改革后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課時比例上調為1:1。進一步通過對實踐教學進行獨立考核,加大實踐教學成績在這門課總成績中的比重等措施,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實踐教學的地位。
1、開展綜合性實踐教學內容。傳統的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由多個獨立的實踐環節組成,實踐內容主要集中在果樹育種的中間部分,如育種材料準備、重要性狀調查、親本選擇和雜交,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果樹育種技術和方法,難以從整體上把握果樹育種的知識和技能。尤其是原有的果樹育種實踐教學對育種前期育種目標制定及育種后期品種(系)評選和良種繁育等內容涉及很少,內容缺乏銜接性和系統性。為此,我們以一個果樹樹種(如蘋果或梨)為對象開展了綜合性實踐教學,增加了育種前期和后期的實踐內容,將實踐教學貫穿于果樹育種前期—中期—后期整個過程。
2、依托科研項目,開展創新實踐教學。果樹育種學是不斷發展的學科,研究內容涉及到十分復雜的生命活動,至今仍有許多未知,因此果樹育種學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原來的實踐教學內容多為驗證性和演示性的教學內容,不符合果樹育種學的學科特點,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借助科研項目多的優勢,通過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或者讓學生直接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讓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承擔課題,尋找凝練果樹育種過程中需要解決的若干科學問題,獨立開展試驗實踐活動,包括查閱文獻,整理試驗實踐方案,試驗操作,結果分析等。通過以上活動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構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實踐教學模式。原有的實踐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設計好實踐內容,進行演示和講解,學生按照固定的步驟進行實踐,在教學活動中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自主性不強,創新能力難以挖掘。為此,我們調整了教師和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次關系,改革后由教師提出實踐方向,學生自行設計和開展實踐內容,包括材料準備、試驗藥劑配置、實踐方案制定、實踐論文寫作等,教師指導整個實踐過程。
2、將多媒體引入實踐教學。果樹育種周期很長,以蘋果為例,一般來說一個品種的選育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受限于實踐教學的課時,難以做到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果樹品種的整個選育過程。為加深學生對果樹育種的了解,我們收集整理了教研組獲得審定的果樹品種的圖片、育種程序、生產試驗基礎數據等相關育種資料,以多媒體的方式放映給學生,并邀請參與選育工作的教師進行現場講解和答疑。
3、構建信息化交流平臺。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時間和場所比較固定,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受到很大限制。為了打破這種限制,我們構建了微信和QQ信息交流平臺,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掌握時間就實踐教學問題與教師進行交流,接受教師的指導。
根據任課教師對實踐教學效果的反饋意見,教改后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升,興趣濃厚,大部分學生能夠對實踐內容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并能夠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獲得的結果提出自己的見解。
為了解學生對教改效果的反應,我們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的學生對課程評價是非常滿意,15%的學生評價滿意,不滿意率為0。因此,可以認為實踐教學改革取得了顯著效果。
果樹育種周期長、占地廣,資金投入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受到較大沖擊,突出表現為經費投入不足、實踐場所不斷減少、試驗材料有限。在此背景下,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充分依托科研項目資金足、科研基地多、材料豐富的優勢,將科研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我們雖然在這方面進行了嘗試,但是實踐教學與科研項目的結合比較隨意,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還有待進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還應積極尋求與育種企業和育苗公司的合作,找準有利于雙方的切入點,多渠道為實踐教學活動創造條件。不僅如此,在人才培養方面,應更加突出以現代果樹育種產業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制定切實有效的改革創新實踐教學計劃,培養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服務產業。
[1]張玉剛.科研與教學結合模式在園藝植物育種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信息,2012.4.
[2]張劍俠.果樹育種學”教學實踐與探索[J].中國農業教育,2012.4.
本文系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15SC096)果樹育種學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探討
馮守千(1982-),男,漢,山東省陽谷縣人,博士后,講師,研究方向:果樹育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