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先古力·太外庫
喀什市浩罕鄉中心小學
新疆少數民族小學漢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如先古力·太外庫
喀什市浩罕鄉中心小學
漢語是我們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開展雙語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全面和終身發展。本文探討了如何在小學漢語教學中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新疆小學雙語教學的質量。
小學漢語;新疆小學漢語課程;有效教學
現在新疆少數民族各中小學都已開始普及雙語教學,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方向。漢語作為新疆中小學雙語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語言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課。但因為維吾爾族學生大多數以自己本民族語言作為母語,接受第二語言還有具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以課程標準為指導,提高漢語課堂的授課效果呢?下面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經驗,以期共同提高。
實施互動式教學,就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各個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
(1)提問。在課堂導入、閱讀、練習、布置作業等過程中都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比如,結合學生熟悉的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社會新聞、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等設計問題;對漢語字詞、句子、段落知識點進行提問。這樣在師生對話問答中,就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
(2)小組討論。新課標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它有效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被動學習局面,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不但便于學生和老師、學生之間進行情感交流,而且能夠教給學生學會與他人良好的溝通和協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比如,在一節小學二年級的漢語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太陽?為什么?找到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和你的小伙伴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它?這樣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段落進行閱讀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實現了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改述。在表達原詞、句子、問題的含意基礎上,讓學生練習換一種說法。使學生在語言模仿的基礎上,促進了他們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提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結合游戲開展漢語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會提高。比如通過組織角色扮演等活動,以學生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的主題開展情境對話表演,能夠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下學習漢語,讓學生感覺漢語課是好玩的,有趣的,增強了漢語教學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1)分組準備工作。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生活經歷,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這些問題既可以是源自學生的想象,也可以是真實的事件,甚至是教師結合學生看過的電影、電視、小說中設計出的問題情境。像《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這些童話故事等,都可以作為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的素材。
(2)確定角色,進行表演。根據師生描述的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自主自愿的分配角色。維吾爾族學生天生能歌善舞、性格熱情奔放、具有極好的表演天賦。通過漢語角色表演,給學生以展示的機會,表達他們自己的情感,同時,提高漢語表達技巧和能力。
(3)組織觀眾,討論評價。觀眾的積極參與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表演活動開始之前,給學生觀眾設計任務。比如,對角色扮演的真實性、扮演者表演的效果等進行思考和評論,增強全體學生的情感體驗。
(4)總結活動,分享經驗。小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有限,他們不可能很快地全面地對情境中的各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概括和總結。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以使學生能通過角色表演活動,積累相應的經驗,并逐漸使學生學會將角色表演中的行為規則運用于自己的現實生活中。
這樣的游戲式漢語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不會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在愉快的學習情境中,發揮想象力,增強創造力,增強學生用漢語進行得體地溝通和交往能力。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將多媒體教學應用到漢語教學課堂中,能夠顯著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通過多媒體,能夠給學生呈現豐富的圖文聲像畫面,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刺激學生感官的同時,提高其學習的注意力。
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他們熟悉的場景,使學生通過識別物體、活動和特征等,把具有相應意義的詞在畫中找出來,這樣,學生識別事物的詞匯就與他們自然形成的聽說詞匯就聯系起來了。圖畫中的事物及活動和兒童語言的聯系使他們能夠自然地把口語(聽和說)轉換成書面語(讀和寫)。兒童理解并親歷這些轉換,他們看著詞被拼寫出來,把畫中的某個事物和一個詞聯系到一起,接著看到詞的書寫形式。
比如,選擇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工藝美術或是建筑藝術圖案,展示各少數民族的服飾色彩、圖案、家居裝飾及清真寺造型等,這些能體現少數民族的審美藝術特點的作品,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觀察,并把相應的詞找出來,進行拼寫和朗讀,這樣一個有插圖的看圖識字詞典就形成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畫面進行表述,寫話訓練。比如,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本民族的色彩艷麗的頭巾、小花帽、服裝、地毯、飲食文化等,讓學生進行對比分析,并進行表述訓練。
這樣的圖文歸納方式,有效地解決了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在漢語教學中聽說與讀寫的脫節問題。提高了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綜合提高。
總之,我們漢語教師要根據第二語言教學的特點,重視少數民族小學漢語學習的語言環境困難,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教學氛圍,加強師生互動教學;運用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學生把漢語當作一種游戲,在玩樂中練習漢語;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運用感知、模仿和記憶,使學生有效時間內突破第二語言學習瓶頸,以創新的漢語教學模式推進小學漢語教學改革。
[1]王永剛.新疆“雙語”教育教學[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全日制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雙語教育模式漢語課程標準(試行)[S].新教基11號文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