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清
吉林醫藥學院
影響大學英語課堂提問效果的主客觀因素
王曉清
吉林醫藥學院
通過前期對課堂提問的調查和文獻閱讀筆者發現課堂提問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對課堂存在問題進行整理分析,從主客觀方面分析了影響大學英語課堂提問效果的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課堂提問;教學效果;主觀因素;客觀因素
課題名稱: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提問方式對教學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課題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330號
通過前期關于課堂提問的調查研究和文獻閱讀,筆者發現課堂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其無法發揮積極作用,極大地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了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果,綜合分析,筆者將影響課堂提問效果的因素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英語語言本身的特點
英語的學習是有一定過程的,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應用自如的目的,所以學生不可能對老師對剛剛接觸的東西提出的問題做出積極活躍的反映,這樣,英語提問就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效果,課堂效果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2.教學條件的限制
教學條件影響著課堂上學生參與活動的機會和程度。隨著歷年來高校的擴張,教師資源和學校設施顯得日益緊缺,導致大學生英語大班上課的現象日漸增多,教室大,人數人,空間小,導致課堂上只有一些同學有機會參加到課堂活動中來,而更多的學生由于性格問題,水平問題無法參與或是無法兼顧,使這部分學生喪失了語言交流的機會。而且教室中座位的設置和安排,使老師和學生無法近距離的直接互動,教師和學生的空間活動受到限制。
3.教材、教學參考等教學資源的弊端。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到,“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新的要求和理念的提出要求具備與之匹配的教學材料及其充分利用,因此教材的選定和能否充分教材決定了能否根據學生需要,學生水平量體裁衣,達到《課程要求》中對學生口語,翻譯,寫作等各方面的要求。意識到這種變化的高校會對英語教學做出相應調整,但在短期內想要達到預期效果還是有難度的。
4.英語學習導向的影響
受到種種因素影響,高校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應用能力考核力度不大,體系也不成熟,大多數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直接受到各種考試機制下英語學習導向和模式的指引,英語學習的目的完全是為了應對各種考試,加之社會上用人單位對四、六級的偏向,使得大學生把四、六級完全看成是英語學習的終極目的。雖然《課程要求》中對英語教學提出了具體要求,但相應的測試體系尚未發生根本改變,英語測試內容和手段和改革前沒有根本區別,學生對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熱情就不會很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的反饋效果。
5.課堂教學時間有限。
面臨學生各種繁重的考試和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在有限學時完成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考試以外的以及和培養交際能力的教學活動。很多教師希望問題一出,,學生就能立即回答出來,這樣他們可以在四十五分鐘內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一旦沒人反應,教師干脆自己回答。這種問答方式無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也就無法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效果。
1教師方面
1)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掌握著主要的話語權,而且有些老師觀念陳舊,根本不了解《課程要求》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新要求,對大學英語的培養目標人認識不清,課堂上還是以講為主,很少提問,沒有真正做到講練結合。
2)個人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
想要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和效果,不僅要求教師對課堂內容了然于心,能夠精心設計課堂環節,還需要教師具備駕馭語言的能力。而觀察發現,部分教師提問過程中出現發音不準,語言使用不規范,不流暢甚至出現語法錯誤的情況,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提問的效果。
3)教師提問方式欠妥,提問策略的欠佳
提問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教學技巧,好的提問需要具備一定的策略。筆者之前的問卷調查中出現的教師提問等候時間少;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反饋少,具體評論少;教師提問分配不均;教師自問自答和集體回答占多數;提問總數多,低水平問題少等現象都反映出教師提問方式的不當和提問策略的欠缺。
2.學生方面
1)學生的性格、心理、興趣、學習方式
正所謂,“眾口難調”。比如,性格內向膽小害羞的學生不喜歡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大膽外向的學生卻喜歡在眾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觀點,會積極參與到寬松的課堂討論中來。還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態度,導致他課堂活動參與不同。很多同學都說自己英語差,但態度上又沒有表現出學習的渴望,課上有討論也不參與,總拿自己單詞量不夠為推脫的借口,結果單詞背了一遍又一遍,課堂活動依然不愿參與,口語表達也依然不見提高。所以,筆者認為,如果不糾正學生學習中的錯誤觀點和態度,他們是很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的,課堂效果自然無法體現出來。
2)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學生生源復雜,水平不一
從學生的來源和學生的高考成績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英語水平高低不一,學習的整體性和凝聚力不強,即使是比較簡單的問題,對于英語水平差的水生來說也是高深莫測,所以這種情況下,即便老師給出足夠的候答時間和明確提示,學生也無法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教師設想的熱烈的課堂互動和討論也無從開展。
通過上述原因的分析,筆者將會在以后的研究中重點研究如何克服上述不利因素,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問方式。
[1]李景首.關于大學英語課堂提問的思考[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
[2]田朝霞.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課堂提問.[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
[3]王慶玲.高職英語課堂提問現狀的調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華東師范大學2008.
[4]許峰.大學英語課堂提問的調查與分析[J]國外外語教學, 2003
王曉清(1980-),女,吉林吉林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