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浩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
電子政務提升地方行政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于浩
中共太原市委黨校
為了對政府部門管理水平進行概括和反映,定出具體的指標和概念,特制訂一種績效評價指標,該指標命名為政府績效評價指標。該指標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的組成是由績效指標組成的,一般是由兩個及其以上數量。如何設計一個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對于績效評價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設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同時,也要確立指標權重,還要科學的選定評價指標,對體系框架進行科學構建,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合理可行的,有科學依據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電子政務信息的不同,也要建立不同的績效評價標準和體系。
電子政務;地方行政;評價;指標
所有績效一旦涉及到評價指標,就需要由一定的原則進行規范,一般根據兩種,一般性原則和系統性原則。一般性原則主要包括有準確性原則、可行性研究、系統性原則、可比性原則;而系統原則主要由兩個方面構成:一是績效評價指標必須符合績效評價的初衷;二是在設計指標時要綜合考慮經濟、資源、環境等多個因素。可行性原則是指設計的指標要具有針對性,符合實際,設計要合理,便于操作。可比性原則是指設計的指標相互之間要獨立,不能有交叉存在,同時必須能夠綜合反映組織績效。準確性原則是指在設計指標時,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誤差,提高準確度。
設計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績效評價指標,不僅要符合一般性原則,而且還要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一些特殊的原則。
(1)以用戶需求為準。電子政務用戶能夠反映出電子政務信息的可行性,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用戶需求,如果無法滿足用戶需求,那么整個電子政務工作就沒有發展和存在的必要。在這個層面上說,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發展的推動因素就是用戶的需求。因此,要充分的考慮用戶的需求,并將其加入到電子政務信息服務評價指標中來,以提高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績效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
(2)其核心是對成本進行比較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將水利工程,公用事業等項目進行其成本和效益的對比,對項目投資的經濟效益用凈效益和效益成本比率進行表示,因此也稱為“收入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不僅要注重產出與投入的關系,至于投入以及產品的產出方面一定要深刻的分析和比對。在現階段,電子政務信息績效評價指標已經成為政府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并且要遵循一定的規則,科學合理的進行設計,一定要對成本效益進行分析。因此,在對電子政務信息服務指標進行評價和設計時,一定要同時考慮指標體系中的產出效益指標和成本投入指標。
(3)其主要參考內容是電子政務信息服務內容。在對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績效進行設計和評價時,必須要對電子政務信息的內容進行規范和考慮,實行按需設計。另外,要對其數量和質量進行評價。在我國,這項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有政務信息的查詢,咨詢,報道,出版,研究預測以及網絡服務等。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些內容,才能夠保證設計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在上個過程中,我們確定了設計指標的原則,那么下個過程就需要按照設計的原則進行程序的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搜集相關資料,其次要分析這些資料,同時還要細化評價維度,對指標進行修正等。
(1)資料收集、整理及分析。在指標設計的初始階段,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分析,這個階段同時也是核心階段。是否能夠收集全面的資料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分析,是決定指標的有效度和信度是否科學,是否全面的重要依據。要搜集反映政府部門職能及績效的材料,才可以使得分析資料過程有了明確的基礎。同時,一般的做法是通過資料的收集來實現政府及部門相關文獻的收集,另外還要講相關政府部門人員進行采訪或者問卷形式收集資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比較詳盡的資料,便于以后的工作開展。要同時保證所搜集資料的數量及質量
(2)細化評價維度。在完成相關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后,就可以得到幾個評價的關鍵指標,也稱一級指標。首先我們要弄清楚這些一級指標的含義,然后將其細化為二級指標。
(3)初步設計指標。這一階段要分析和判斷一級及二級指標,然后再評判出三級指標,該指標是在遵循設計原則的基礎上得到的。對三級指標的要求是其能夠全面的,涵蓋二級指標的所有內容,并能夠對其進行更好的解釋。
(4)檢測指標質量。在設計完電子政務信息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還必須對其進行質量檢測,確保其存在具有合理性。當然,可以通過專家調查的方法對質量進行檢測,即將績效評價指標及時的提交給專家,領導以及顧問進行咨詢并征求其意見,其目的就是能夠更好的完成指標體系的修改和完善工作。另外,還能夠通過對指標體系的運行結果進行監視并對其做出相應的修改,以使其更加完善,這也屬于質量檢測的范疇。
要建立完善的,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一定要依托相關的方法和工具來實現。對此,實踐界和理論界都存在許多的工具,目前應用范圍較廣的有關鍵績效指標、標桿管理、3E評價法以及平衡計分卡等等,其中應用最為廣泛和深遠的就是平衡計分卡。
平衡計分卡的構成主要由以下幾種,顧客的服務,內部經營以及財務狀況咨詢等內容,下一步就要建立電子政務信息評價體系,通常手段是通過平衡計分卡,平衡計分卡就要求首先從內部開始,獲取內部信息,可以將其分為幾個維度,成本,學習和發展,以及顧客維度等方面,全面地,詳實的對電子政務績效進行評價和構建。
[1]黃波,萬道濮,張諾.電子政務績效評估概述[J].電子政務. 2008(10)
[2]楊國棟,張銳昕.電子政府的發展趨勢、實施模型與構建戰略——一個文獻綜述[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02)
[3]楊國棟.國內外電子政府發展理論研究綜述[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3(01)
于浩(1981—),男,籍貫北京,現工作于中共太原市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現代科技,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