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偉
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學
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的體質
劉立偉
吉林省大安市第六中學
增強學生體質是學校體育教學的主要任務,如何去做,是擺在我們每一個體育教師面前的重要課程。大家都知道,一個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畢業,時間長達12年,這個時期正是處在生長發育時期,是身體形態和機能發育的重要階段,理想的追求,事業的成功,大多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這個時期體質如何,將直接影響到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學校開設體育課就是為了提高學生身體機能,增強學生體質,而體育課的教學和新課程標準的安排也是圍繞著如何增強學生體質這個課題。體育課不但要上的活潑,而且還要全面考慮到學生上下肢的發展,速度與耐力的訓練,靈活與協調性的培養,柔韌和反應力的鍛煉等,并且教學內容的安排還要從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入手,使教學內容安排與各部分密切聯系。充分利用每一課傳授基本知識、技能、技巧,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體質。
體育課堂;教學;增強;體質
體育課是實現學校教育的一個基本組織形式,同時又是學生掌握技能、技巧,通過反復練習已達成增強體質的重要環節。體育課的教學特點是“學”中練,在練習中提高,同其他科目一樣的聽、看、練是掌握不了體育技能和技巧的,所以說,學生在體育課中要從教師的講解、示范中聽和看,在進行實際身體練習,學才有真正意義和價值。體育教學的好與壞,主要看學生鍛煉身體的效果如何,所以說,體育教學應該明確的把增強學生體質放在主要的位置上。上體育課,教師必須嚴密組織教學,要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備好課,做好完整的教學計劃,以增強體質為目的,以提高身體機能,掌握技術、技巧為目的,以提高身體機能,掌握技術、技巧為目的進行教學,就必須在每堂課中對必要的準備、基本過程、結束三部分做有實際意義的教學安排,可采用準備行、輔助性、補充性等教學手段來彌補基本教材的不足,為教材服務,為實現體育教學為目的的服務。
為了實現增強體質和充實基礎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需要,可以有地放矢的進行教學組織和安排。
準備性教學是根據各年級學生素質和身體能力的情況和教材的要求,提前安排相應的身體聯系,這對體育課的教學安排,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是有利的。當然,這類準備性教學活動可以安排在基本教材之前或者之后進行,同于本次課的準備分就安排在基本教材之后或專門利用時間進行。如:學習體操內容時,首先做好身體和技術上的準備,提前安排一些相應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反應、靈活、協調能力結合準備內容進行安排。帶有力量性強得教材,就應該利用專門事件或在基本教材之后進行安排,有利于教學,使學生不至過早的造成緊張和疲勞。因為中小學生的力量和耐力較差,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要有目的的加強力量和耐力練習,無論什么樣的類型課,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利而無害。
輔助性教學是根據各年級學“所能掌握技術”發展素質的需要,使輔助性教學內容直接或間接為基本教材或身體素質服務??梢园阉才旁诨窘滩闹盎蛑筮M行,主要看本次可基本教材的內容安排來確定練習內容。為了發展學生某一缺陷素質,又可在基本教材之后練習。如:學習跳遠中的技術動作。
為了加強學生身體和技術上的輔助練習,應提高或在教學中安排一些跑得專門性練習,如果從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出發,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有計劃地利用輔助器械加強腿部力量和腹肌力量練習,采用原地的小步、高抬腿等練習方法,提高動作技術的協調性,動作技術的完整性。身體機能能力的發展,還要根據學生素質的缺陷情況進行輔助教學,這是發展身體素質增強體質必不可缺的。
補充性教學要根據每個年級中小學生的身體情況來全面地發展身體,科學掌握學生生理負荷量的需要安排教學內容,不但應補充基本教材內容的不足之處,還要進行運動量的不足的補充練習,并且提高學生的興趣,為下節課打好基礎,這種教學方法的手段,一般安排在本次課的基本教材之后進行。例如:安排游戲的內容基本預科的內容聯系,在基本教材學完之后,教材采取補充性練習,對基本教材進行復習,也可以采用各種有利于發展身體素質的綜合性練習內容,這對增強體質是極為有利的。同時根據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和增強體質的需要,每節課都應該有合理的運動量、強度、密度、課的結束部分也應該有所關注,目的是為達到合理的正常的生理負荷。
在對于體育課評定中,普通認為,運動量的大小,學生活動的心率的最高點應出現在基本部分的后期和中期。對些我們認為體育課教學的類型很多,上課的形式也很多樣,同等對待是不合理的。因此,在課中的運動生理負荷曲線,心率最高點出現在基本部分后期和中期是不全面的。如:體操和田徑課就有所不同,教師想從結束部分的教學中提高和加大運動量,采取一些游戲和綜合性素質練習,勢必使學生的心率提高,這樣生理曲線最高點出現在科的結束部分中,不能說這是本次課的失敗和不科學。研究表明,只要他符合全面發展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提高身體機能和活動能力的需要,生理負荷曲線最高點只要不出現在準備部分或下課的時候,并且心率符合學生生理負荷量,都應當認定是合理的和正常的教學。在結束部分的教學安排不單單要考慮放松,整理,而要從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出發,補充教學過程中某個方面的不足。
講解過多不精煉,場地器材不足,滿足不了教學需要。這一點與學校領導重視的過程有關,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直接關系。學生練習次數不少,達不到要求的運動量,準備部分平淡,千篇一律的跑步或徒手操,課堂的素質練習不足,要求不嚴格等,這些對于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身體機能都有所影響。因此不要被陳舊的教學框框所左右,要放開膽量,大膽地進行體育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把體育課上的更好。
綜上所述,體育課教學不管哪一種教材均要安排課課練,在教學中充分發揮發展身體素質。還應正確利用輔助性教學,補充教學中的不足,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情況利用科學工作者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體質,采用綜合性練習內容來增強學生體質。并大膽地在結束部分的教學中,加強體能、體力素質和練習,努力提高學生身體機能的活動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