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小曼 (廣州工商學院音樂系 510850)
戲曲的呈現需要演員的表情、動作、情緒等的演繹,同時要附以一定的舞蹈元素,才可稱之為完整的戲曲作品,中國戲曲的特點是載歌載舞,將舞蹈元素融入到演員的舞臺動作之中,結合戲曲的內涵,能夠將戲曲表現的更具吸引力與藝術價值。舞蹈具有敘事、形象刻畫和抒情的重要功能,且三大功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將三種功能進行相互融合,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對舞蹈的三大功能予以分析與了解。
舞蹈在古典戲曲中的應用,其中一個典型功能是敘事性,主要是對現實生活中問題或事件的再現,利用戲曲舞蹈的情景展現出來,且戲曲的創作來源于生活,將生活作為戲曲創作的根源和素材,加入一定的舞蹈能夠將故事情節進行直接性的表達,運用演員的表情、舞蹈動作和眼神等進行戲曲舞蹈的演繹,是對演員的充分挑戰,既要具備戲曲舞蹈的表演技能,還要對戲曲內容與主題進行全面的掌握,進而更為全面、系統對整個故事情節進行展現。敘事性是戲曲舞蹈的一個重要功能,借助委婉的舞蹈動作來演繹整個舞蹈,使得故事情節更具說服力。1在京劇演繹過程中,以《白蛇傳》為例,就是取自傳說的故事情節,將舞蹈動作生活化、細節化與具體化,在故事情節演繹的過程中加入舞蹈元素,可謂錦上添花,敘事能力更強。
除了敘事性,戲曲舞蹈還具備豐富的抒情性,舞蹈是情感的載體,表演者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戲曲舞蹈之中,形成人與戲曲舞蹈融為一體的狀態,繼而呈現出更具魅力的戲曲作品。若對戲曲的演繹,只是要求表演者一成不變、端莊的表演,對觀眾會缺少吸引力與感染力,2戲曲作品內容的呈現相對單一,缺乏生機與活力。為此,在古代戲曲表演中加入一定的舞蹈元素,再加之表演者的情感抒發,能夠營造豐富的情感與藝術氛圍,能讓觀眾充分融入到情境之中,增強節目的渲染力與感染力。在進行西區五到演繹時,表演者應提前對戲曲的情感主題與故事情節進行熟悉的把握,有利于情感的應用與展現,根據戲曲情感,表演者要將所要傳遞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受眾,3利用表情、眼神、動作等展現出來,能夠使得表演者與觀眾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提高戲曲舞蹈的表演質量和水平。表演者應根據所表演作品的情感基調進行表情的設定,悲傷、憂郁、歡喜等應發自內心的展現,看似無聲勝有聲,借助肢體的輔助性來實現情感的傳遞,提升戲曲舞蹈藝術內涵的展現。
從一般戲曲表演中,我們都不難發現,每個曲目的舞臺呈現都離不開人物形象的設定,且針對不同的人物形象,應運用不同的呈現方式,必須對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全面的分析與了解,將人物的性格特點運用表情、動作等展現出來,以彰顯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是舞蹈在古代戲曲表演中的重要功能之一。若缺乏相應的舞蹈表演,表演者死板的來演唱京劇唱段,并不能實現舞臺表現的豐富性,甚至部分觀眾會不能理解諸多的內容,對人物的正反角色、性格并不能予以良好的捕捉,會嚴重影響表演者的判斷,人物角色設定相對模糊,代表著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成功,影響整個戲曲表演作品的質量。為此,對于戲曲表演而言,人物角色設定的重要性,為了刻畫人物角色,必須要通過戲曲舞臺的輔助,進而實現對戲曲的完美呈現。例如,在《白蛇傳》中,斷橋部分小青想要殺掉許仙,根據許仙的性格特點,應作出懼怕而閃躲的動作,而白素貞則要極力的阻擋,將白素貞對許仙的情感激發出來,要對三人的性格特點進行明確的分析,運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展現來,提升舞臺的魅力值。
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尤其重視戲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為了深入的發展戲曲事業,必須要將舞蹈融入其中,利用舞蹈所具有的特殊氣質與功能作用來豐富古代戲曲的展現,提升戲曲的藝術性與美觀性。如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發重視藝術的呈現,現代的戲曲舞蹈是對傳統舞蹈的繼承與發揚,在傳統舞蹈的基礎上加入創新性、多元化的舞蹈元素,但都應順從歷史,旨在彰顯古典舞的藝術性與文化價值。傳統著名的舞蹈有《百舞戲》《白佇舞》等都屬于袖舞的范疇,4旨在表演者手臂的力量性和靈活性,保證衣服袖的擺動與戲曲的情節、情感、人物形象等相結合,保證戲曲舞蹈的全面彰顯。通過揮動衣袖,能夠增強表現的婉轉度、姿態雍容華貴,能夠讓人應接不暇。現代諸多舞蹈元素的設定都是來源于古代的經典角色,戲曲表演大師梅蘭芳的《嫦娥奔月》中就加入了花袖舞,是在傳統袖舞的基礎上通過創作與改變而成的,也是一種對古典文化的傳承。由此可知,舞蹈在古代戲曲的應用,既要繼承其重要的文化內涵,更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的延續與發展,要對傳統文化進行開發,才能實現文化的進步,在傳承古典文化的同時,要加入更具現代化特色、適合現代審美標準的元素,是現代戲曲與舞蹈發展的重要目標,豐富舞蹈的功能性,促進戲曲文化與舞蹈藝術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通過對舞蹈在古代戲曲中功能的分析,了解到其具備敘事、人物形象塑造和抒發情感的功能,是舞蹈應用的精髓與重要點,且三者具有密切的聯系,只有做好三者的相互協調,才能對古代戲曲作品進行完美的演繹與呈現,決定著戲曲的舞臺表演效果。隨著文化與藝術的不斷發展,舞蹈在古代戲曲中的應用程度更大,更為重視對古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旨在將偉大的中華民族文化發揚光大,利于我國文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注釋:
1.張新亭. 戲舞渾成——淺析戲曲舞蹈產生與發展的背景及其“敘事性”特點與功能[J]. 藝苑,2014,05:73-75.
2.范文杰. 戲曲舞蹈對傳統舞蹈的繼承與發展[J]. 大舞臺,2015,03:166-167.
3.董江河.戲曲舞蹈在中國古典舞發展中的價值分析[J]. 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3:89-90+93.
4.馬蓮.古典舞和戲曲舞蹈異同探[J]. 四川戲劇,2011,0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