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娟 陳 淼 韓春梅 (河北傳媒學院 051430)
目前,各個高校藝術理論課程的開設已趨向普遍化。藝術理論課教學在藝術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可以使受教者逐步達到自由的審美境界,最終使其自由和諧地全面發展。但由于各高校大學生對藝術理論課程認識不足、教師教學模式的單一性等多種因素,高校藝術理論課程的授課效果仍存在不盡人意的情況。
高校學生在學習藝術理論方面,普遍存在輕視或興趣不足等問題。一些學生認為藝術理論課單調、枯燥,較為抽象,導致其喪失對藝術理論課程的學習熱情。學生對藝術理論學習的認識、態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忽視了藝術理論課的重要性,這也成為藝術理論教學中的障礙。因此,在理論教學的課堂上,會出現互動性較弱或學生開小差的現象,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傳統的高校藝術理論課程教學手段單一,對于理論較強的學科更多的是說教,教學方法不適合學生實際,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相差較大。一些藝術理論課程內容沒有及時更新,不具有前沿性,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形成高校藝術理論課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原因。長此以往,將會造成高校藝術理論課堂教學效果下降,不能使學生通過藝術理論課的學習提高自身素養、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達不到藝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我們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豐富藝術理論課教學形式。高校藝術理論課授課形式基本采用課堂講解、幻燈欣賞或者視頻片段演示相結合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普遍化并且較為單一。我們應該豐富藝術理論課教學形式,在授課時要更加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對知識一味的灌輸。如學習《藝術史》《藝術概論》或相關課程,教師一方面要結合作品圖片或視頻對一些基本常識和理論進行講解,讓學生掌握概念化的知識或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等。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獨立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能力的培養。適當的加入一些實踐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增加大學生對藝術理論的感性認識,從關注知識性的傳授式教學,轉變為關注思維性、思想性的啟發式教學。在藝術理論這種專業性較強的課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非常關鍵。教師對知識的講解應具有啟發、引導性,課堂形式才有可能營造出開放式的氛圍。如在講述《中外電影史》,除了讓學生掌握世界電影的發展概況、重要的電影流派,以及某個國家著名的導演和代表作品,還要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高對電影知識的思考能力,加深學生對電影的熱愛程度,進而提高藝術創作水平。
高校藝術理論課可以分專題講授。如《藝術概論》這門課程,可以先對造型藝術、實用藝術、表情藝術和綜合藝術分專題講解,然后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講述藝術的本質、藝術鑒賞和藝術創作等知識。在藝術理論課堂教學中可以加入討論的環節,分小組讓學生對某一個專題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加深對知識點的掌握。課下多與學生交流,或參與學生的作品創作并加以輔導,幫助學生更快地提高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
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認真對待藝術理論課教學工作。藝術理論課教師要具備廣博、扎實的理論基礎,并且對待教學工作要始終保持熱情、認真的態度。作為一位藝術理論課的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藝術理論課教師至少要有一技之長(如繪畫、器樂、舞蹈、表演、攝影等),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在實踐的基礎上理論水平會得到更大的提升。在授課時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這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如《藝術概論》課程涉及到各個門類藝術,結合實踐教學、加入互動環節會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在講述音樂、舞蹈、電影或戲劇藝術時,可以設計一些表演環節,與學生一起參與其中,讓他們能身臨其境,提高學習興趣,加深對藝術知識的理解。
教師授課前要充分的備課,對教材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認真對待每一節課。要合理選擇一套適合大學生的優秀藝術理論教材,它不僅包括史實、現象、概念等知識,也包括對古今中外優秀作品的深入細致的分析。教師要清楚所授專業的特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授課,課程中所舉案例要與專業前沿內容和當前的藝術熱點緊密聯系。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行而有效的開展教學,使學生能夠被理論課教學所吸引。在藝術理論課教學中,可以布置幾次平時作業,作業以作品形式或論文形式呈現,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另外,要讓學生多閱讀相關學科的書籍和一些名家的經典作品。鼓勵學生課外多參加一些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其具有欣賞藝術的趣味和評價藝術的洞察力。如到展覽館參觀藝術作品、到電影廠實習等,擴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對藝術的理解力和審美能力。
總之,高校藝術理論課程的開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認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對高校的藝術理論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更合理的改進,構建更合理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這有助于促進高校藝術理論課程的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充分發揮藝術理論課程對大學生道德情操、創新能力、文化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的作用,從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其走向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
[1]楊祥民,吉琳.高校藝術理論教學改革探討[J].藝術研究,2013(04) .
[2]張英.問題與完善——高等院校藝術理論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大學教育.2014(09).
[3]朱光耀.關于高校藝術理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數位時尚,201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