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鐵 (燕山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066000)
近年來,來華留學生的學習層次和類型呈現出多元化特點。做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短期班漢語教學,尤其是暑期來華留學生的漢語教學策略成為值得我們關注的重點之一。我們以2015年燕山大學暑期俄羅斯班為研究對象,結合調查分析與教學實踐,從課堂教學、課后學習兩大方面探討暑期班漢語口語教學策略。
“視教學對象、學習目的、教學環境而決定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法,是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 ”1教學策略的制定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開課前我們對教學對象進行了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學習需求、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及課后練習方式等四大類別的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7名來自同一班級的俄羅斯學生,漢語為第二專業,準中級水平。2015年7月到達燕山大學,進行三個星期的漢語學習。
他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在提高漢語水平的同時感受中國文化,看看當代中國人的生活,驗證所學中國文化知識及對中國文化的已有印象。他們都有一個購物計劃。如有機會,也想去中國其他城市旅行。
聽、說、讀、寫四項漢語技能中,他們最希望提高聽說能力。他們此前漢語學習,大部分是俄羅斯教師,在他們所在城市,課堂外使用漢語的機會非常少。大部分學生迫切希望改善發音的“洋腔洋調”、擴大詞匯量,減少“有話說不出”或者“說出來中國人聽不懂”這樣的情況。他們希望能用標準、流利的漢語跟中國人交流。他們比較喜歡談論諸如中俄文化、地方風俗、旅行、飲食、個人愛好、家庭、休閑娛樂這類話題;政治、經濟、通訊、交通、生病這類話題不太喜歡。口語課堂教學方式上,他們比較喜歡能跟中國人交流的、互動性強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如采訪、小組討論、模擬真實場景完成任務等,喜歡聽老師朗讀生詞、課文,認為老師糾正他們讀生詞、課文發音很有用。不太喜歡復述課文、替換等機械性操練。課后口語學習,學生喜歡跟中國人聊天兒、文化體驗、旅游、學唱中國歌曲、看中文電影、上網跟中國朋友聊天等輕松有趣的方式,不太喜歡復習及課后練習等方式。希望每天學習口語的時間平均為4.5小時。實際口語課設置,每周8學時。從這點來看,課堂口語教學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口語學習的需求。
結合調查結果與教學實際,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策略:
綜合考慮學習期限、教學目標、學生需求以及實際漢語口語水平,我們選定了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文化、風俗、旅行、飲食、個人愛好、家人、休閑娛樂、日常生活類為主的口語課學習話題范圍。圍繞這些話題,以語料真實性、貼近當下生活、滿足學生日常需求、能夠展現口語常用習慣用語、符合學生口語水平為原則,從現有各類口語教材中,選取適當篇目,進行“二次開發”。例如對課文內容稍加改動、融入當下流行的新詞新語、常用口語表達式、對課后練習的類型做出調整等。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利用教師搜集或自行制作的視聽材料,帶給學生直觀、生動、真實的語言感受。
根據調查結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融合傳統綜合法與當下較為流行的交際性任務式教學法。在教學環節上,我們遵循綜合法“生詞—課文—練習”的教學步驟;在生詞和課文的教學環節中,主要側重語言形式的學習,例如加強語音語調教學,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準確度。交際任務式教學則體現“練習”這一教學環節,我們精簡或不設置機械性操練,代之以各種交際性任務,側重通過完成各種交際任務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流利性,培養學生的漢語口語交際技能。如“旅行”這一話題,在熟練掌握詞語及常用口語表達式、了解課文內容后,在“練習”環節,可以設置任務如下:任務一,每個同學說說自己喜歡去什么樣的地方旅行。任務二,2-3名同學一組,講講自己在秦皇島旅行,去過哪些地方,有什么感受,討論并制作合適的“秦皇島一日游”和“兩日游”線路。任務三,“旅游咨詢”即把各組制作的旅游線路分發給扮演旅行社職員的3名同學,其他同學根據老師指定的不同身份,分別去三家旅行社咨詢,選出適合自己指定身份的旅行線路,扮演旅行社的學生則盡力推薦自己的旅行線路,最后推選出最佳旅行社職員。任務完成后,老師進行點評。
此外我們還靈活安排了采訪中國人等語言實踐環節。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哪一教學環節,都需要老師把握好“規范”與“開放”之間的平衡。
目前,充分利用課下的語言環境提高漢語水平已經成為語言教學界的共識。合理布置課后練習,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練習口語,使其成為課堂口語學習的一個有效延展。學生對口語學習熱情很高,每課口語課學習結束,我們大多會為學生布置一個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交際性任務。如學完“旅行”這一話題,我們讓學生向旅行社咨詢秦皇島周邊游的相關情況,給自己制定一個周末旅行計劃。要求學生錄音或者錄像,老師點評并糾正錯誤語言形式。秦皇島是暑期旅游勝地,在燕山大學附近有很多旅行代理機構,學生可以順利、方便地完成這一任務。布置課后練習的原則是盡量為學生創造與中國人交流的機會,把課堂學習與課后練習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對于課堂交際任務、一些游戲或者比賽類的課堂活動、課后交際任務等活動,獲勝者或完成出色者,可以獎勵受學生歡迎的、具有當地特色的小工藝品。這樣可以增加真實性和競爭性,以及成就感,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了解當地文化。
對學生進行的教學效果反饋調查顯示,學生認為自己在語音語調上有所提高,敢于、也能夠跟中國人進行基本交流。綜合平時語言表現及考試結果,學生的口語水平在準確性和流利性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生動有趣的教學材料、多元融合的課堂教學方法、有效的課后延展練習和獎勵機制對暑期班漢語口語教學比較有成效。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同一國別的學生,完成課堂交際任務時,很容易出現使用母語的情況,因此應加大與中國人交流的語言活動比例。
我們的研究也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由于本文研究對象為單一國別且數量較少,在研究結果適用的普遍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會更進一步。
注釋:
1.趙金銘. 對外漢語教學法回視與再認識[J].世界漢語教學,2010(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