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彥,魯定偉,張春紅,張媛媛,楊 春
(1. 云南省昌寧縣卡斯鎮林業服務中心,云南 昌寧 678112;2.云南省昌寧縣林權管理服務中心,
云南 昌寧 678100;3.云南省昌寧縣森林資源管理站,云南 昌寧 678100)
卡斯鎮生態公益林現狀及保護管理對策探討
李忠彥1,魯定偉2,張春紅2,張媛媛3,楊 春2
(1. 云南省昌寧縣卡斯鎮林業服務中心,云南 昌寧 678112;2.云南省昌寧縣林權管理服務中心,
云南 昌寧 678100;3.云南省昌寧縣森林資源管理站,云南 昌寧 678100)
摘要:指出了卡斯鎮地處昌寧縣城西南方,地處昌寧、施甸、隆陽區三縣區結合部,距縣城34km。全鎮現有森林面積153000畝,其中有生態公益林72473畝,分析了卡斯鎮生態公益林的現狀,就保護管理措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卡斯鎮;公益林;現狀;對策
1卡斯鎮基本情況
卡斯鎮位于昌寧縣西南部,地處昌寧、施甸、隆陽區三縣區結合部,距縣城34km,鎮境處東經99°23′~53",北緯24°47′~42"之間。全鎮國土總面積244km2,現有森林面積153000畝,其中有生態公益林72473畝。境內海拔930~2780m,年均氣溫18.2℃,平均降雨量893mm。全鎮轄11個村委會182個村民小組,2013年末,總人口11602戶,47240人,其中農業戶9448戶39242人。
2卡斯鎮的生態公益林情況
卡斯鎮范圍內共有生態公益林75473畝,占森林總面積的49.33%。其中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72473畝,占森林面積的47.37%,縣級公益林3000畝,占森林面積的1.96%。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分布在卡斯鎮卡斯壩西部的水土保持關鍵地區和水庫面山等重點水源區;縣級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卡斯鎮廣邑、客邑等水源缺乏的高山地區。
3卡斯鎮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1歷次的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區劃、省級公益林區劃,以及縣級公益林區劃中,對群眾的宣傳不夠,部分群眾工作深入不夠,群眾還有一些想法。
3.1.2因卡斯鎮靠與隆陽區、施甸交界,交通便利,且卡斯境內有4家小煤礦。作為商品林經營的收入與作為生態公益林經營各級財政給的補償相差較大,有部分群眾不愿意將森林區劃為生態公益林。象龍潭村芒舊山村民小組的一片國家級生態公益林,因該林區為國家級水源涵養林,該林區在蘭山公路旁,距卡斯鎮8km,距隆陽區的西邑鄉25km,在公益林區劃時被區劃為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但因公益林的補償低,現每年每畝森林補償標準僅10元,該林區因靠近隆陽區及卡斯鎮,交通便利,作為商品林經營每畝每年至少有120元的收入,生態公益林補償與作為商品林經營群眾收入相差較大,群眾至今不同意區劃為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
卡斯鎮區劃為國家重點的生態公益林有72473畝,近年來國家每年每畝給予15元的生態公益林補嘗資金,有部分資金還需用于省、市、縣公益林管理機構的設備等,補償到群眾手中的每年每畝僅10元,卡斯鎮3000畝的城鎮面山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每年僅有30000元的資金投入,只夠負擔1人的工資,管護費用都不夠,根本談不上其它的建設投入。
卡斯鎮開發較早,平整、土壤肥力較好的林地在長期的開發中大部分被開墾為了蔗地、農地,森林被農地、蔗地等分割,森林大面積連片的很少。造成管護難度大,管護成本高。
卡斯鎮開發較早,群眾生產生活對森林的破壞較大,境內的森林90%以上是經人為多次砍伐或演變為荒山后重新種植,經近30年來管護成長起來的人工森林,多為大灌木林或人工純林,多樹種喬木灌木草被共同構成的森林很少,現區劃為生態公益林的森林林分質量差,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面山景觀等公益效益低。
現在區劃為生態公益林的森林部分曾經是1983年農村生產責任到戶時分配給群眾用于培育薪材的自留山,在區劃中因所處的生態區位優勢重要被區劃為了生態公益林,因群眾的生活現階段還難以完全放棄燒柴,功能重疊,群眾還在公益林中過量砍柴,管理難度大。
4卡斯鎮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中的有利條件
卡斯鎮現區劃有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72473畝,縣級生態公益林3000畝,卡斯壩周圍面山以及鎮境內其它關鍵生態區域已大部分被區化為了生態公益林,生態公益林面積達到森林面積的49.33%,實現了卡斯鎮森林以保護卡斯壩為主的生態林體系,區劃合理。
卡斯鎮鎮境分布在昌寧縣第二大的壩子卡斯洼壩及其周圍四山,為卡斯鎮所在地,歷來鎮黨委政府較重視鎮面山周圍四山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城鎮面山景觀,各種項目投入和政策出臺較為傾斜,為卡斯鎮生態公益林的發展提供了優先條件。
近年來國家對生態環境的建設與保護比較重視,已對國家重點保護的生態公益林實施補償,并且全國人大代表等已提出要提高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補償標準有提高的趨勢,縣級公益林的補償也已參照國家補償的5元每畝的標準進入縣級財政預算,公益林建設的勢頭較好。
5對策與建議
卡斯鎮2008年6月開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改革中,一些歷史遺留的問題已在改革中得到解決,現仍在繼續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應該借林權制度改革的契機完善生態公益林中原手續未完善等歷史遺留的問題,除去群眾心中的阻礙,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生態公益林保護意識,變要我保護為我要保護,形成全民參與建設生態公益林的格局。
加強撫育管理,促進現有林木的生長,對于萌生的大灌木林,通過撫育、施肥、加強病蟲害防治、封山育林等手段,促使灌木林盡快地長成多樹種組成的復層喬木林。對于樹種結構單一,生態功能低的公益林,達到采伐條件的,進行科學規劃,在不影響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的前提下,間伐后更新上根系發達,蓄水保土能力強的樹種,提高生態公益林的林分質量。
一是完善基礎宣傳設施。在區劃為公益林區的交通路口醒目處設立公益林宣傳牌、標志牌、監督崗、公示欄,對一些已經陳舊破損和內容有所調整的公益林宣傳牌及時更新,同時豐富宣傳手段,充分利用各種集會、電視、報刊、宣傳貼進行廣泛宣傳,宣傳公益林的重要性,告知群眾哪些區域的森林被區劃為了公益林,為什么這些森林要區劃為公益林。二是加強宣傳的針對性。主要針對林區群眾最為關注的公益林建設和管理熱點問題,及時為他們釋疑解惑,做好群眾長期維護和支持公益林建設的思想工作。三是把領導干部納入宣傳對象。不斷強化各級的生態公益林管護意識,把生態公益林建設當成一件關系地區生態安全的大事,長抓不懈。四是加強政策咨詢和技術指導。通過開展林業部門送林業科技下鄉活動,向林區群眾發送有關宣傳資料,開辦專題講座,使之家喻戶曉、人人明白。通過各種會議、報刊、電視等媒體的生態公益林宣傳,提高群眾的生態公益林保護意識,
一是要明確專人專職對生態公益林進行管護,制定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考核辦法,鎮人民政府、林業服務中心、村委會(社區)要不定期地組織對生態公益林管護情況進行檢查,年底對生態公益林管護情況進行考核,對管護好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管護差的給予批評處罰。杜絕在生態公益林地域狩獵、開礦、建墳、開墾、采石、采砂和取土,嚴厲懲處破壞生態公益林的違法犯罪行為。二是加強護林防火宣傳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建立健全生態公益林防護體系,做到在源頭上加強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預防理念。三是要建立生態公益林體系檔案與生物多樣性定位監測系統。
多渠道爭取各種資金對生態公益林的投入。一是積極向上級爭取小流域治理、生態扶貧等各種項目對生態公益林的資金投入。二是積極爭取各種國際基金組織和民間團體對生態公益林建設的投入。
引導農戶在不影響公益林效益的前提下,積極實施森林蔬菜、森林生態旅游、林下藥材種植、森林果品等森林開發,增加生態公益林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發展產業化。
卡斯鎮70%的群眾居住在氣候炎熱的低熱壩區山腳,沼氣效果好;居住在山區的群眾光照條件較好,因此,加強沼氣、太陽能等農村性能源建設,減少群眾生活對生態公益林中薪材的依賴,能間接保護生態公益林資源。
卡斯鎮公益林內出產紅菌、松茸、塊菌等珍貴野生食用菌,許多森林樹種以華山松為主,可積極借鑒國內國外公益林建設與管理中的先進技術,加強公益林內紅菌、松茸、塊菌等林下產物和松子等非木質林產品的開發利用研究,提高卡斯鎮公益林的經營收入和科技水平,提高公益林建設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加科技對生態效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昌寧縣人民政府.昌寧縣森林分類區劃界定報告[R].昌寧:昌寧縣人民政府,1999.
[2]昌寧縣人民政府.昌寧縣國家重點公益林區劃報告[R].昌寧:昌寧縣人民政府,2005.
[3]昌寧縣人民政府.云南省昌寧縣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層實施方案[R].昌寧:昌寧縣人民政府,2005.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12-02
作者簡介:李忠彥(1971—),女,云南昌寧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產業管理工作。
基金項目:保山市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資助
收稿日期: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