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2015年6月6日,上合組織成員國和金磚國家“友好-團結”國際民族文化節在俄羅斯烏法舉行。7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七次會晤將在這里舉行
2014年金磚國家福塔萊薩峰會結束后,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總結成果時曾說,金磚國家開發銀行與應急儲備安排的創立,標志著金磚國家合作從概念向實體邁進——金磚國家機制自此有了“有形之物”的抓手與支柱,將不可逆轉地邁向“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可以說,“金磚”正處于機制化的關鍵時期。2015年7月8日至9日在俄羅斯烏法舉行的第七次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將為“金磚”規劃出關鍵的下一步。
“金磚”機制正經歷三個轉型
西方曾有觀點認為,金磚國家只是一種非正式國際機制,甚至只是松散的國際論壇,只是金磚五國推進各自戰略關注的舞臺,只能走一條“非正式機制建設”的道路。
但事實是,金磚國家已經在機制化建設上取得了巨大進步。
例如,2013年,金磚國家德班峰會決定“將金磚國家發展成為就全球經濟和政治領域的諸多重大問題進行日常和長期協調的全方位機制”。同年,五國外長在全球核峰會期間就烏克蘭危機發表了聯合聲明。
2014年,金磚國家福塔萊薩峰會正式簽署了成立新開發銀行和金磚應急儲備安排的協定,并全力推動新開發銀行的組建。
2015年,“金磚銀行”行將正式揭幕,金磚五國還都成為“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
可以說,金磚國家已經日益成為由新興國家推動的改革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和全球治理格局的重要機制。
金磚國家合作進一步機制化,已經成為全球治理中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而是如何推進金磚國家合作及其機制化。
處于機制化關鍵節點的金磚國家,正在經歷三個方面的轉型:從市場投資概念向國際體系中政治經濟行為體的轉型、從金融經貿等專業領域合作向全球經濟政治乃至戰略安全等全方位合作機制的轉型、從危機應對向常態化和長期協調機制的轉型。
烏法峰會的三大看點
烏法峰會將是金磚國家合作中的重要里程碑,五國將就金磚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與務實合作達成一系列共識,聚焦于三大議題。
第一,拓展金磚國家在戰略安全領域的合作。
戰略安全,是自2012年新德里峰會以來,金磚國家合作逐步拓展加強的合作領域。2014年3月荷蘭海牙全球核峰會期間,金磚國家就烏克蘭危機表達共同立場,進一步強化了在這方面的合作。
按照目前五國達成的共識,金磚國家戰略安全領域合作將在就地區和世界重大熱點問題進行立場協調共同發聲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完善機制建設。
金磚國家已經開展了副總理級別的金磚國家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晤、金磚國家外交部長會晤。2015年5月,又先后首次召開了副部長級別的金磚國家中東事務磋商機制,和高官級別的金磚國家外交政策協調會。
第二,制定金磚國家未來十年的發展戰略。
作為主席國,俄羅斯高度重視金磚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希望推動金磚國家經濟合作戰略,發展“更緊密伙伴關系”,推動五國在各個經濟部門的合作。
金磚國家“更緊密伙伴關系”戰略將主要聚焦以下八大領域:貿易投資、制造業和采礦業、能源、交通與互聯互通、農業、創新與科技、金融、互聯網經濟等。
第三,確保新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兩個機制按時運行,并就組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作出政治決斷。
2014年金磚國家福塔萊薩峰會已經確定正式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并保證兩個機構在2015年內完成機構組建工作,2016年正式開始運轉。
烏法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領導人之間就兩個機構組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達成政治決斷,確保一切問題都得到最終解決。
下一步如何機制化
未來,金磚國家進一步加強機制化建設,可以遵循的路徑主要有四條。
第一,一體化路徑。通過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和各級別對話合作機制以及金磚國家與地區領導人會晤機制,有效推動金磚國家跨區域一體化和地區一體化。
第二,組織化路徑。金磚國家將繼續完善領導人峰會機制,拓寬部級合作機制的范圍,并加強在國際組織框架下的多邊合作。
第三,協調化路徑。金磚國家在未來將探討金磚機制與印巴南機制(即印度-巴西-南非,IBSA)、中俄印機制(中國-俄羅斯-印度,CRI)、基礎四國機制(即巴西-南非-印度-中國,BASIC)等“次金磚機制”的整合路徑。
第四,擴大化路徑。金磚國家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機制,將在一定階段適時啟動擴容,吸納更多新興經濟體以多種形式參與進來。
中國已經將金磚國家定位為參與全球治理的戰略平臺之一。作為在“金磚”中起到引領性作用的大國,中國會和其他成員國一道,共同推動金磚國家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新局面,并進一步提升中國在金磚國家和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參與和引導國際經濟金融體系變革,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合理、均衡、可持續的政治經濟新秩序。
(作者為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