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硯青

“將近10 年,我沒睡過一個好覺?!?0多歲的黃阿姨近10 年來飽受尿頻尿急的痛苦,每半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得上一次廁所,搞得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黃阿姨說,為了治病她已經花費近20萬元。
黃阿姨說,有時候打噴嚏,提重物都會引發尿液溢出,運動時更加厲害,后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她便不敢應酬、不敢運動,甚至連上班時都提心吊膽。
“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調查顯示尿失禁患病的人數甚至比骨質疏松、糖尿病、老年癡呆的患病人數要多得多?!敝腥A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醫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王建業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
由于嚴重的尿失禁會導致患者基本喪失正常的社交生活,因此尿失禁又被稱為“社交癌”。
40歲以上女性常見病
通常而言,尿失禁分為壓力性失禁、急迫性失禁和混合性失禁三種。
王建業介紹,壓力性失禁是指腹部因為受到壓力而出現的尿失禁,如咳嗽、大笑、打噴嚏、爬山、跳繩、抬舉重物所引發的失禁都屬于壓力性失禁;而急迫性失禁用通俗的話解釋則是憋不住尿。“很多人的尿意來得很急,一旦出現就很難控制,經常還沒走到廁所就會漏尿,這就屬于急迫性失禁。而混合性失禁則指既有壓力性失禁,又有急迫性失禁?!?/p>
受到生理結構的影響,尿失禁在中老年女性中極為常見。相對男性而言,女性尿道更短更直,再加上懷孕、自然分娩、腹部肥胖以及遺傳因素的影響,女性的尿道括約肌損傷程度要遠遠高于男性,因而“女性尿失禁發病率要比男性高上兩到三倍”。
歐美國家40歲以上人群的尿失禁發病率約為16%,中國雖然沒有針對這一疾病進行過完整的流行病學調查,但是王建業說,從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中國約有11%的人群都在飽受尿失禁的困擾。
本刊記者獲悉,來自福建和新疆的抽樣數據顯示,中國40歲以上男性的尿失禁發病率約為17%,而40歲以上女性的發病率則接近40%。而中老年婦女,特別是60歲以上女性的尿失禁發病率會超過45%。
“上了年紀的男性通常都會受到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的影響而出現排尿困難;而相同年齡的女性則恰恰相反,她們更多的問題集中在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排尿?!?王建業解釋。
知曉率與就診率極低
盡管中國有接近一半的中老年女性患有尿失禁,從目前的診治狀況來看,尿失禁患者就診率低、就診時間晚、癥狀重的問題比較突出。
以急迫性尿失禁為例,中國泌尿外科學會2012年發布的《中國泌尿外科門診患者現狀調查》顯示,僅有15%的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會主動去醫院尋求治療,而其中僅有50%的患者得到了正確診斷與治療;近60%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存在中重度癥狀。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中國人普遍將這個問題視為個人隱私問題,要么忍著不說,要么就是認為上歲數以后多跑幾趟廁所非常正常。一般到醫院就醫的患者,癥狀都已經十分嚴重?!蓖踅I說。
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提高對尿失禁的疾病認知,自2009年起,國際尿控協會將每年6月最后一周定義為“世界尿失禁周”,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尿失禁知識。
北京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附屬北京博愛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廖利民表示,“與公眾所熟知的糖尿病等常見疾病相比,尿失禁的發病率不但更高,而且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也更加巨大?!?/p>
除了經濟負擔之外,尿失禁的影響會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夜尿作為急迫性尿失禁的癥狀之一,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發生顯著相關。
“尿失禁不但會顯著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如果不積極治療,還會引發陰道炎、皮膚感染、抑郁、尿路感染、摔倒與骨折、甚至死亡等問題?!绷卫窀嬖V《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有研究發現,導致老年人骨折的第一位因素就是夜尿。
有效治療的三種方式
據本刊記者了解,目前有效治療尿失禁的主要方式是行為訓練、藥物治療與植入膀胱起搏器。
“為了更有效緩解癥狀,常常需要聯合采用多種治療相結合的方式,畢竟聯合治療的效果要比單用任何一種都更為有效?!绷卫裰赋觯袨橹委熤饕ò螂子柧殹⑴璧准∪庥柧?,而藥物治療是目前應用最廣泛且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對于難治性尿失禁患者而言,由于普通的行為治療與藥物治療已經很難起效,那么就要考慮采取植入膀胱起搏器的方式。“膀胱起搏器類似于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置入體內長期使用的電調節治療,通過弱電脈沖影響骶神經,調控膀胱、括約肌和盆底神經反射。簡而言之,就是能讓主管膀胱和排尿的神經準確向大腦送達信號?!绷卫裾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