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卓琦

中國游客登陸南極(德邁國際旅行機構供圖)

探險隊員巡游南極,尋找黑冰(德邁國際旅行機構供圖)

南極的王企鵝與幼企鵝(德邁國際旅行機構供圖)
“去南極!”
幾年前,李紅榮跟朋友說自己想去南極時,“大家都覺得我瘋了”,然而2013年她確實去了。
根據國際南極旅游業者協會(IAATO)最新統計,2013~2014年度,世界各國到南極旅游的總人數為37405人。其中,中國登陸南極的游客人數是3367人,是僅次于美國和澳大利亞、排名第三的國家。然而,在幾年前,IAATO甚至沒有單獨統計過中國的游客人數。
去遙遠的南極,變得越來越流行。
暢游南極不是夢
打開搜索引擎,南極旅游的廣告隨處可尋,報價從六七萬到十幾萬元不等。早在2005年,分別有兩家北京與上海的旅行社推出過南極游項目,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擱置。直到2007年,國內才有第一條正式成行的南極旅游線路。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了自己的南極行程。2015年6月,胡潤研究院與亞洲國際豪華旅游博覽(ILTM Asia)聯合德邁國際旅行機構等3家高端旅行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南極旅游熱度在持續上升,2014年,年人均旅游消費20萬元以上的中國超級旅游者,其出境游主題以休閑度假和極地探索為主,分別占60%和28%。
德邁國際旅行機構極地項目經理趙喜坤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目前市場上操作南極游活動的旅行社越來越多,但真正有資源、有實力的只有幾家。
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建立第一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起,30年來中國在南極的活動主要都是國家組織的科學考察,“隨著大家收入水平與消費意識的提升,尤其在北上廣和發達的二線城市,高端旅游的需求變得顯著,去南極體驗、探險的人越來越多?!?趙喜坤說。
他說,去南極的人更多的是家庭、夫妻出游,另外,80后、年輕企業家、退休老人等群體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中國第31次南極科考隊助理、泰山站站長、昆侖站站長魏福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每年中國長城站基本要接待700~800名中國游客。
據本刊記者了解,南極旅游主要有東西兩線,西線經南美到南極半島,占總旅游人數的90%以上。東線主要經澳大利亞、新西蘭或南非到威德爾海、羅斯海附近海域和大陸。
趙喜坤透露,西線對于普通游客來說是最合適的線路。南極半島最易達、耗時最短,而且具有豐富多彩的冰川景觀,獨特的動植物、冰川、峽灣、企鵝、海豹在南極半島都可以尋到。
幾年前,中國企業家王石曾完成“徒步一緯度”,即從南緯89度徒步走到南緯90度,抵達南極點。“到達南極點,一般是探險家、戶外、極限運動愛好者的選擇”,趙喜坤說,對于普通游客來說,這種體驗并不好,旅程艱辛,而且深入到南極大陸后,可以看到的景觀和動植物都過于單調。
從旅游方式上來說,既可以采取空中鳥瞰,也可以搭乘飛機直接到南極陸地游覽。但從性價比、體驗度上來說,幾乎97%以上的游客還是選擇乘船游覽。
專業人士建議:不怕苦、不怕死
李紅榮的南極旅游線路就是南極半島游,在行程確定之后,朋友問他最多的問題是:“安全嗎?要做什么準備?”
李紅榮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去之前,她對南極的認識更多的是來自于有關南極的幾部電影。撞擊冰山、暴風雪、掉進冰洞,各種可怕場景,她都想過。
但這些情況,在專業的科考隊員看來,都是“工作”遭遇的場景。
南極科考船“雪龍號”船長趙炎平近日在上海安利體驗館的南極科考分享會上說,去南極,要不怕苦、不怕死。趙炎平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更多時間他們對家人只是報喜不報憂,危險不說,只分享開心的事情。
“野外工作具有不可預知性,雖然我們沒有在現場出過人身事故,但曾發生過外國科考隊隊員掉進冰縫的事情?!敝袊?1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汪海浪告訴《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南極的海冰隨著時間、季節復雜變化,將“雪龍”船上大量的考察物資、設備安全運到科考站,是我國每年進行南極科考時都要面對的難題。
魏福海告訴本刊記者,南極科考站每年的越冬時間基本保持在12個月到17個月之間。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伴隨著科考隊員的除了工作的焦慮,還要忍受孤獨、思鄉這樣心理上的折磨。
每個科考隊員在行前都需要進行一系列培訓,其中有一項就是心理輔導與測評。“我們會請北京師范大學的心理學老師對隊員作出評價,考察其適不適合越冬。”魏福海說。
汪海洋也補充,“極地考察不是靠某個人的力量能夠完成的,需要整個團隊共同協作。但一個人的心理會影響到整個團隊,現在我們對隊員的選拔要求越來越高?!?/p>
南極內陸科考隊每年7、8月份還需要在西藏進行高海拔適應訓練。“由于內陸站條件艱苦,昆侖站海拔4000多米,科考隊員需具備一定的高山適應能力?!蔽焊:Uf。
普通游客并無特殊的身體要求
與科考隊員的嚴格選拔不同,普通游客的南極之旅較為輕松。趙喜坤接觸到的去南極旅游的客人中,最小的7歲,最大的78歲,甚至還有坐輪椅到南極的客人?!皩τ谟慰蛠碚f,南極旅游對身體要求并沒有特殊門檻。唯一可能需要擔心的是你會過于興奮,睡不著覺,因為南極空氣的含氧量太高了。”趙喜坤說。
趙喜坤介紹,每艘去南極的游船都要經過許可,并且船上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探險隊員。這些隊員都是大氣、地質、海洋等各個領域的專家。
李紅榮向本刊記者描述南極之行時,用了“三驚”來形容,“驚訝、驚嘆、驚喜”。十幾萬元的花費在李紅榮看來,物有所值。
再被問及南極旅游可能遇到的困難時,李紅榮認為是穿越德雷克海峽。兩天的穿越時間,每個人基本都在暈暈乎乎中度過,一個大浪打過來,桌子上的杯子、盤子噼里啪啦掉了一地,防滑墊根本不起作用,而郵輪走廊里準備的嘔吐袋越來越少,餐廳、講座等活動也見不到什么人,大家都貓在房間里休息。
兩天之后,真正進入南極地區后,一切不適隨之消失,每個人都在興奮中滿血復活。
環保要求高
《中國奢華旅游白皮書》報告顯示,吸引這些中國超級旅游者前往南極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當地奇妙壯麗的自然景觀,其比例達到49%。其次是罕見的動植物風景(19%)和行程新奇刺激(17%)。
然而,擁有獨特自然風貌的南極,生態極其脆弱。這是人們去南極旅行飽受爭議的主要話題。
為了保護南極敏感的生態和環境不受到旅游者的破壞,IAATO每年都會對開展南極旅游的船只、飛機、旅游方式、旅游人數等進行統計?!澳蠘O旅游是一個稀有資源,每年去南極有多少艘船,每艘船的船期是多少,都是嚴格控制的?!壁w喜坤說。
IAATO還制定嚴格的探訪規定。比如,禁止載客超過500人的船只在南極登陸,每個地點每次只能有一艘船只登陸,每次登陸的游客應限制在100人以內。登陸的島嶼也有明確限定,主要集中在南極半島附近,數量十分有限。游客登島時,距離企鵝不得小于5米,如果企鵝正處于換毛期或者孵蛋期,這個距離要擴大到10米。
游客在上船后都會被要求去聽一場關于南極旅游須知的說明會,并且每人都要簽字確認。如果在旅行中發生了破壞環境的行為,游客會在之后的行程中被禁止登陸。
另外,船方在游客上下船前都會對他們的鞋子進行清洗、消毒,確保不把任何物種帶到下個島上。而登陸南極時,探險隊會劃出游客規定的活動范圍和行進路線。
據本刊記者了解,為了保護南極環境,“雪龍號”將重油更換成了輕油,并且開始在生活區施行全面禁煙。
雖然中國游客前往南極的人數在不斷增加,但從2005年至今,美國一直是南極旅游人數最多的國家,每年平均能達到一萬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