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石金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江城縣與老撾、越南周邊國家加強經貿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本文就如何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培育江城縣沿邊開放新優勢進行了深入思考。
一、江城縣沿邊開放情況
江城縣依托勐康口岸,穩步推進沿邊開放工作,充分發揮勐康口岸和牛洛河、曼灘、龍富三條通道的作用,經過近幾年的努力,中老越三國官方會晤磋商機制基本形成,邊民往來日益增多,三國經貿合作進一步增強,邊民互市日趨活躍,進出口貿易額逐年增長,沿邊開放取得一定成效。
(一)口岸拉動經濟作用顯現
2014年,江城縣中國勐康口岸出入境人員72032人次,交通工具出入境27794輛次。全縣縣1個口岸3條通道貨物流量95518噸,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2187萬美元,同比增長25%。江城與老撾的約烏縣、越南的勐念縣、勐諜縣邊境貿易、邊民互市正興起,實現邊境小額貿易1707萬美元。進出口產品主要有:出口產品分別是化肥、建材、農機用機械、日用消費品、電力;進口產品主要是無煙煤、木材、稻谷、玉米、甘蔗、茶葉、咖啡、香蕉、西瓜、其他農副產品等。
(二)境外投資替代種植促發展取得進展
江城縣抓住國家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外國內兩種資源,鼓勵企業走出去開展境外投資、替代種植,促進中、老共同發展。到2014年,江城縣已有3戶外經礦業開發企業獲準國家商務部頒發的對外投資許可證和老撾國家批準的外國人投資許可證;1戶外經企業正在辦理在老撾開采煤礦的相關手續。有4戶外經企業獲準由省商務廳頒發的《云南省境外罌粟替代種植企業證書》,并與老撾豐沙里省、約烏、本怒縣政府簽訂了罌粟替代種植合作項目。到2014年末,在老撾替代種植面積達34200畝。其中:水稻10000畝、玉米2700畝、甘蔗13500畝、茶葉4000畝、咖啡4000畝。
二、江城縣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面臨的問題
由于江城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濟不發達、總量小、貧困面大,口岸建設,沿邊開放起步晚,培育沿邊開放面臨著諸多問題。
(一)機構職能不健全,管理人才匱乏
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工作涉及面廣,需要協調“一關兩檢”及地方多個部門,對管理機構履職能力要求較高。江城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為管理機構,且級別低,編制不足,人才匱乏,難于適應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需要。
(二)交通基礎設施差,瓶頸制約突出
江城縣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雖然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但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江城縣連接國內以及連接老撾、越南的公路等級低,路況差,交通運輸成本高,雙邊難于開展大規模經貿合作,成為制約江城縣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瓶頸。
(三)經濟欠發達,合作規模小
老撾和越南均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特別是與江城鄰接的地區經濟文化比較落后,工業基礎差,市場發育程度低,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差,經貿合作較為粗放,合作規模小,一定程度影響江城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
(四)外經企業實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
目前,江城縣有備案登記的外經企業30戶,正常開展外經外貿業務的企業僅12戶,且一半是從事境外替代種植。江城與老撾合作的企業規模小、融資能力差、企業主個體素質不高、缺乏專業化、創新能力弱、經營能力有限、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于適應江城縣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需要。
(五)人員出入境不方便,發展旅游業難度大
勐康口岸開放后,一定程度吸引著外地游客到江城旅游的愿望,但是江城縣尚未開展異地辦證業務,縣外人員出入境辦證難,甚至游客想到界碑照張相作個留念都難,游客到了江城后有一種失望感。邊境旅游景點基礎設施滯后,景點景觀打造力度不夠,未充分挖掘、利用神奇、多姿多彩的邊境旅游資源。
(六)金融合作基礎條件差,人民幣跨境結算難度大
中方在江城縣設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江城縣農村信用聯社4家金融機構。中方銀行金融服務設施齊全,金融業務處理信息化、網絡化程度高,金融環境較好。老撾在約烏縣設有老撾發展銀行、財政銀行和政策銀行3家金融機構,且規模小、基礎設施落后、網絡化程度低。由于雙邊金融發展狀況差異大,金融合作基礎條件較差,開展人民幣跨境結算難度較大。
三、江城縣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基礎條件
(一)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江城縣地處中、老、越三國交界處和普洱、紅河、西雙版納三州市結合部,具有“一城連三國”、“一縣接三州市”的美譽,是全國少有的一縣接壤兩個國家的縣之一,與老撾豐沙里省、越南奠邊省陸路相連,國境線長183公里,江城縣與老撾、越南連接距離短、開放輻射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優勢,江城縣有一口岸三通道,是國家橋頭堡建設的黃金前沿門戶。
(二)口岸建設不斷完善
2011年7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勐康口岸為雙邊公路客貨運輸國家一級口岸;2013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2013年12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江城還有三條經批準的邊民通道,2008年12月26日,江城通往越南奠邊省勐念縣的跨境公路在中越3號界碑成功對接。勐康口岸一關兩檢機構健全,聯檢樓設施完備,勐康口岸的開放和江城龍富通道的對接,江城縣一口岸三通道的作用日趨凸顯,貿易通關更加便捷,中越邊民互市活躍,三國人員、車輛出入境數量、貨物流量、貿易量逐年增加。
(三)經貿合作互補性強,發展空間大
與江城鄰接的老撾豐沙里省、越南奠邊省、萊州省除盛產稻谷、玉米外,有肥沃的土地資源、茂密的森林資源,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等較豐富。三國經貿合作的領域廣,發展空間大,在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等有較強的互補性。
(四)發展邊境旅游潛力大
中老越三國邊境地區旅游資源豐富,三國民族風情、民族文化七彩紛呈。江城及相鄰接的邊境地區江河縱橫交錯,自然風光秀麗多姿,發展邊境旅游、跨境旅游潛力巨大,合作前景廣闊。
(五)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
在江城縣設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江城縣農村信用聯社4家金融機構。目前在中國農業銀行江城支行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基礎上,江城縣農村信用聯社于2015年3月26日,獲準辦理跨境貿易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相關業務系統正在接入調試中。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基本適應江城縣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需要。
四、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建議
江城縣作為沿邊開放的前沿,要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孟中印緬經濟走廊、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等重大戰略的實施之中,加大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力度,加強與老撾、越南的經貿合作,著力推進中老越三國邊境經濟圈建設。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開放合作意識
大開放必須以思想大解放為先導,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開放水平高低。江城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有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帶給的新機遇。要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機遇,樹立大開放、大發展的意識。以開放的胸懷,加強老撾、越南會晤磋商,加快培育江城沿邊開放新優勢。中老越三國在資源開發、經貿合作等方面有較強的互補性,要充分利用好國外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加大開放合作的力度。
(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沿邊開放發展環境
交通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江城縣加快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重要因素。要改善江城通往內地、通往國外的公路。一是要改善通內地公路,要積極爭取墨江-江城-勐康口岸的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提高綠春-江城-勐臘、寧洱-寶藏-龍富的公路等級。二是要改善通往國外的公路,提高勐康口岸-老撾豐沙里省,龍富-越南奠邊府市的公路等級,加快修建通往十層大山三國標致碑的公路,實現三國互通。
(三)建立扶持措施,形成政策合力
加大與市、省相關部門聯系協調,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外事聯絡、經貿洽談,營造多方參與的良好開放環境,推進中老越“三國邊境經濟圈”建設。研究出臺扶持外經企業的政策措施,發展壯大外經企業。要繼續加強口岸建設,完善口岸功能,積極爭取勐康口岸升級為國際口岸,早日實現辦理落地簽證,提高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
(四)發展旅游產業,建立三國邊境旅游圈
一是要充分利用江城獨特的區位優勢,深入挖掘神圣的國門文化、神奇的生態文化、神秘的民族文化,收集民間故事、傳說,運用三國獨特旅游資源,推進邊境旅游產業發展。二是以“一眼望三國”為主題,加快邊境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景點景觀建設,打造特色鮮明的中老越三國旅游圈,使三國優美的自然風情、古老淳樸的民族文化等旅游資源得于充分利用。
(五)完善機構職責,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江城縣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承擔著江城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重任,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方面應給予傾斜,適當提高機構級別。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著力改善知識結構,解決好人員老化、能力不足的問題,培養一批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急需的管理人才。
(六)積極推進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改善金融服務
人民銀行要加強引導,鼓勵金融機構“走出去”,積極探索與外方銀行合作的途徑,推進人民幣跨境結算業務發展。在總體方案下,按照照創新突破、先行先試、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原則,積極探索境內銀行為境外項目提供人民幣貸款業務,積極探索開展雙邊跨境保險業務合作,最大限度滿足江城縣培育沿邊開放新優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