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 張雪燕
【摘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本文首先介紹了亞投行的成立背景,進而重點論述了亞投行成立后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亞投行 機遇 挑戰
一、亞投行創立的背景
亞洲擁有全球六成的人口,其經濟總量占全球的1/3,是當今世界最具經濟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亞洲的發展,是世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這兩個最大的金融機構,目前每年能夠提供給亞洲國家的資金大概只有200億美元,而亞洲各國想要維持現有的增長,平均每年需要8000億美元的投資,遠遠不能滿足亞洲各國的投資需要。一些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亞洲各國的經濟發展。由于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需求量大、實施的周期很長、收入流不確定等因素,私人部門大量投資于基礎設施的項目難度大,而亞投行的創立則是順應歷史的潮流,應運而生。
2013年10月,習近平、李克強在東亞系列峰會上,倡議籌建亞投行。截止到2015年4月15日,已經有57個國家申請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美國沒有加入,而全球十大經濟體中,只有美國和日本沒有加入,創始成員國分布五大洲,亞投行得到了全世界的積極響應。
二、亞投行設立對中國的機遇
亞投行的設立,對中國和整個亞洲,都有歷史性的意義。首先,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以及美國和日本共同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的貸款有限。而亞投行的1000億美元資本金,主要的貸款對象就是亞洲的基礎設置建設落后的國家,彌補亞洲固定資產投資建設資金不足的資金缺口。
(一)亞投行的設立使人民幣國際化加速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上,亞投行的設立,使人民幣成為區域性流通貨幣成為可能,改變了人民幣只能在國內流通使用的現狀。中國可以貸出人民幣,用人民幣對外直接貸款,提高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并且可以加速國內利率市場化與人民幣存款保險機制的金融改革。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首先要有存款保險機制,然后利率市場化定價,最后才能人民幣國際化。任何一個貨幣,想成為國幣,這是必然要走的歷程,而亞投行使這一過程加速,倒逼國內金融市場改革的進程。現在人民幣貸款利率已經市場化,而存款利率也接近市場化,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向完全市場化邁進,而存款保險機制在2015年5月1日也將試運行,中國的金融改革已經在亞投行的設立背景下提速。
(二)消化中國的產能過剩
中國經濟現在正處于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時期,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下行壓力明顯,而中國在基礎建設領域產能過剩嚴重,2008年推出的4萬億投資,用擴大基礎設置建設投資的方法才頂住了經濟下行壓力。任何政策都有利弊,弊端是用明天的差能過剩消化今天的產能過剩,到現在,基建、鋼鐵、水泥等行情產能過剩嚴重,而亞投行的設立,增加了整個基礎設置建設行業的需求,在中國不搞大幅經濟刺激的背景下,可以創造有效需求,消化中國的產能過剩。
(三)提升國際地位,與世界融合更緊密
中國十八大提出繼續深化改革,繼續改革開放,亞投行的設立,使中國與57個創始成員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融合更進一步,形成多邊合作與共謀發展的大格局。
(四)提升未來經濟格局的話語權
由中國所主導的亞投行,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阻擋的產物,這也是中國要重新參與制定世界經濟游戲新規則的根本體現。英國的加入,使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設置在倫敦的概率大增,畢竟英國是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而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加入,則有他們的利益所在,高端機械設備德國出口世界第一,亞洲基礎設施投資中,高端機械設備的采購可以增加德國的出口,而未來的發展在亞洲,潛力巨大,中國在未來經濟格局中的話語權在提升。
三、亞投行對中國帶來的挑戰
亞投行給中國帶來的發展機遇顯而易見,但由此帶來的挑戰也不容小覷。
(一)從金融業務角度看,定位于準商業性對亞投行的經營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亞投行業務定位為準商業性,而非發展援助機構,這也意味著亞投行的經營目標應該是“保本微利”。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特點是建設周期長、資金金額大、償還期長、盈利前景不確定性較大,這使亞投行必須擁有更扎實嚴謹的經營理念,以及更加嚴格規范的風險管控方式。此外,亞投行尚未形成固定的融資模式。盡管同業拆解、公私合作模式等都有可能成為亞投行的融資模式,但由于缺少有力的信用評級和貸款擔保制度,未來的融資可能會遇到一定阻礙。
(二)從內部治理角度看,創始成員國的增多對亞投行內部治理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國已經多次公開對亞投行的標準規則提出質疑,要求亞投行提高標準,但是標準提高就意味著效率降低。如何兼顧公平和效率,需要中國更多的智慧。
(三)設立主權清算機制
因亞洲的基礎設施落后,并且還款能力和國家信譽都是未知數,所以,必須設置國與國之間的清算機制,如果無法歸還貸款,則國家主權清算是減少壞賬和降級損失的唯一途徑。
綜上所述,亞投行成立不是結束,只是一個開始,而亞投行對于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對有色金屬,特別是銅、鋁的趨勢影響是漸進式的、長遠的,短期不會影響行情的趨勢變化。不管怎么樣,亞投行的設立,對中國、對人民幣、對中國的金融機構、對整個亞洲,影響會持續。
參考資料
[1]王健.亞投行背后的戰略角逐[J].社會觀察.2014(12).
[2]孫興杰.亞投行的前景與挑戰[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4(10).
[3]王有鑫.亞投行成立是多贏選擇[J].金融博覽.2015(01).
作者簡介:李靚(1991-),女,河南鄧州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張雪燕(1990-),女,河南三門峽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