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鈺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現代的社會經濟制度體系中,政府和市場已經成為社會中最基本的要素,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也成為了政治學以及經濟學研究的最為重要的話題了。自我國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國家也在不斷的探索政府和市場關系之間的關系,并且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隨著經濟金融的發展,政府和市場關系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仍然不能夠確定,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礙,本文將針對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和市場關系之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經濟金融發展的前提下,政府和市場關系之間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政府與市場關系緩和的方法,希望能夠有利于我國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經濟金融發展 市場關系
從經典的金融發展理論來看,政府與市場關系在發展中國家對于金融因素的約束、深化和抑制作用,這些都深刻的反映出了一個國家對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定位以及政策取向。隨著國家金融的不斷發展,政府主導會抑制金融業的發展,而如果市場過分的自由就容易加大金融業的風險,還很可能由此造成金融危機。基于金融因素對于實體經濟的發展和阻礙作用都非常的大,因此,我國政府必須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一、在金融領域里政府部門的過度干預造成了金融抑制現象的出現
如何提高政府部門的經濟職能,無論是從政治角度還是哲學角度上來說,都是人們經常討論的一個問題。人們不停的爭論國家的政府部門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到底應該做什么,應該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才能夠好的有利于國家經濟的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政府角色的定位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化過程。早在十七、十八世紀社會推崇的是重商主義,由政府部門干預國家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支配著國家經濟的總體運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一次規模巨大的經濟危機,這次危機使人們意識到了市場的重要性,因此人們希望能夠通過國家對公民發放一定的福利,承擔國家的責任,以此來緩和社會中的矛盾,于是福利國家出現了。在這個階段,盛行凱恩斯主義,凱恩斯想要把政治置于經濟之上,他反對自由的經濟體系。然而,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各個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膨脹,凱恩斯主義不能很好的解釋這種經濟滯脹出現的原因,從此以后,反對政府對經濟進行干預的呼聲就越來越高了。
二、政府與市場關系是相互補充的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期,經濟理論都開始強調市場機制的巨大作用,然而他們非常的排斥政府對于經濟的管理。自凱恩斯之后,政府的重要作用才慢慢地得到重視,目前,經濟學者們大多都接受了政府和市場關系之間相互補充、相互代替的關系,他們深刻的認識到了政府和市場是國家在合理的配置資源,幫助國民經濟有效運行的兩種不同的力量,只有政府與市場能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很好的保證國民經濟的良好運行和發展,政府與市場都是服務于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只有當政府與市場配置資源的組合最有利于國民經濟的運行時,才能提高國民經濟中各個領域或者層次的效率,當國民經濟處于最優經濟狀態時,政府和市場的結合模式也才是最優的。
三、金融領域的不斷發展深化了發展中國家政府與市場關系之間的聯系
市場自由化雖然有利于市場發揮其自身的調節功能,但是過度的自由化會造成政府角色的邊緣化,不健康的政府與市場關系下,金融領域的風險也會不斷的加大。因此,我國必須要不斷的完善政府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指導作用,實行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因此,我們國家政府對于經濟的干預能力比其他國家要多很多。我國政府在干預經濟的時候,也暴露了自身存在的很多缺陷,由于政府不合理的干預,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比如:投資過熱、物價上漲等都是由于政府的不合理干預造成的,因此,想要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就必須要不斷的完善政府干預市場的機制,讓政府干預能夠市場化,把政府的干預力度控制在一個科學的范圍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政府充分地發揮了自身的作用。
四、經濟金融領域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事實上,政府和市場存在著某種競爭關系。市場一旦有擴張的傾向,政府部門的調控機制也會出現擴張的傾向,這主要是通過政府的“越位”和“缺位”表現出來。在政府部門調控市場的整個過程,其實質就是利用國家強制力在市場的調節作用不能很好的發揮時,對經濟的一種強制控制。政府部門一旦過度的強制調整某些私人的產權就很可能出現某種不公平的事情,就踐踏了市場上的自由等價原則和市場上的平等產權。這種現實中的沖突與競爭,就形成了政府的“越位”。當市場無限擴張時,一些企業為了謀求利潤的最大化,往往都把資金投入到了那些產品周期短、資金收效快及投資風險小的產業中去,這就導致了我國產業結構嚴重失衡。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部門制定計劃,利用財政、貨幣及信貸政策措施,來維持宏觀經濟穩定和平衡,避免政府的“缺位”。
五、金融約束作用下政府和市場關系的關系
金融約束理論是經過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它是通過對發展中國家在金融自由化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提出的一種漸進式改革的政策主張。該理論主要是想通過政府部門約束金融部門從而繼續推動金融的發展。金融約束論的觀點是:金融約束能夠有效地推進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發展,它主要強調了政府機構在金融發展中的作用,實行有限的政府理念。有限的政府是相對無限政府來說的,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看一個政府的權力、職能與規模是不是法律的明文限制,受法律限制的就是有限的政府理念,反之則稱為無限的政府理念。
參考文獻
[1]鄧曉馨.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外貿戰略的調整[J].沈陽干部學刊,2008(6).
[2]丁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特點及對我國的影響[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