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談論時代時,我們在談些什么
創作談
開門見山地說,在此,首先我要問自己幾個問題:我要寫什么、寫的是什么、會怎么寫。
第一個問題,我要寫什么。正如“當我們在談論時代時,我們在談些什么”,有一天,我發現很多人在談價值觀,談到時下正處于劇烈社會轉型期的中國時,許多觀點表示,物質文明突飛猛進,精神文明則沒有與時俱進,相反人們的底線持續下滑,道德處于奔潰的邊緣。我們觀察一些社會現象,令人大跌眼鏡的事件接二連三。那么,道德是不是真的在退步呢?比如說制假造假現象、食品安全問題等等,確實直指人性淪喪的一面。以及感情觀,離婚率變高了,各種奇葩的婚外之情層出不窮,也有人對愛情始終抱有崇高的追求,甚至我在一個飯桌上也聽到過幾個成功人士聲淚俱下般痛斥一夫一妻制的荒唐。確實,物質的豐富,給人們追逐欲望和快樂提供了可能,于是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家庭紛爭和悲歡離合,看到花枝招展的姑娘甘為第三者,看到“60后”、“70后”、“80后”、90后等等男女彼此關聯,制造著塵世的心驚和肉跳、歡樂與悲傷。這些細微的表象,反映出時代的縮影,這才是社會史上最動人的畫卷。看一個時代,當然是看人,看人在做什么,不可回避的是看感情觀,里面的困境就是萬千氣象。
第二個問題,寫的是什么。我主要描寫了兩位不同年齡段的女人,她們經歷中的一段短暫時光,有追求幸福的辛苦和無奈,有絕望和希望。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思想理念貫穿于全程。我比較認同美國哲學教授威爾·杜蘭特的觀點:道德是一個歷史范疇,農業社會的道德規范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而工業社會的文明沒有進入正軌,或沒有成熟。因此,這一時期道德松弛,與其說是社會敗壞的征兆,不如說是處于一個痛苦而又可喜的轉變過程之中的狀態。(威爾·杜蘭特《歷史的教訓》)這種具有長遠目光的樂觀態度或許可以用來關照我們今天處于變化中的社會道德現象。這個思想影響著我的觀念,所以,我一面竭力描寫這個時代的一些現象,人性和人心,變化和變遷,一面堅定地認可著時代一直在往前走,在轉型中,都在發展,都在進步。人心和人性最終會找到歸宿。
第三個問題,會怎么寫。這個問題主要是指寫作的框架,并且要用什么樣的內容填充其中。我采用交叉敘述的形式,通過“我”的傾聽和淺嘗輒止的思考,把時代的縮影呈現出來,而“我”又不會過多地在故事中發表觀點,那些應該留給讀者去評判和思考。那么,我這樣繪聲繪色地寫,肯定有人會問,你所講述的故事細節是真的嗎?的確,藝術來源于生活,可絕對不是復制生活。
現在,不得不說的是,我寫的看上去是一個愛情小說,主要講述的當然是愛情的困境,不過,我試圖在愛情小說的軀殼中納入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體現在文中很多對話里,這些問題才是這個小說的生命之所在。并且,我也試圖在用有限的思索回答一些問題。
從2012年夏天起,我就在構思這個小說。2013年春天,我開始從事評論寫作工作,思考的方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是這個故事后來沒有局限于單純地講愛情的原因,盡管本身又確實是愛情。當然,就小說本身而言,我的本意是講人心和人性,那么,是人心和人性決定了時代特征,還是時代風貌導致了人心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