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政
湖南省安化縣第二高級中學
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情境創設策略的探討
王昌政
湖南省安化縣第二高級中學
教學情境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其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夠促使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我創新和自我提升。隨著新課標改革的開展,高中數學也要求進行教學方式的革新。教師要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念,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發揮學生的積極作用,促使學生能夠以真實的情感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更加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數學課堂,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實效。
新課標;高中數學;情境創設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利用教學過程中的因素,結合學生的特點,創設出適合學生學生情感和認知的教學場景,發揮學生的主要作用,推動教學進程的開展。在高中數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能夠促使學生充分運用智慧和數學思維,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實現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奠定學生數學基礎的目的。
新課標背景下,數學不再單純作為以數字和數量關系構建的理性王國,其也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應當通過創設文化情境,讓學生從數學學習中感受到數學的文學魅力,讓學生發掘數學的科學之美、人文之美,促進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傳統數學一般將數學知識的灌輸、數學能力的提高作為數學教學的唯一使命,忽視了數學所蘊含的價值導向。部分理科學生擁有豐富的數學理論知識和清晰的邏輯思維,但是卻缺乏人文素養,缺少說理、批判、求實的精神。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就應當從數學的文化底蘊出發,構建文化情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在講授等比數列時,教師可以以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歷史淵源出發,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情境:西薩在古印度時期創造了國際象棋。印度國王對此大加贊賞,并決定要獎賞西薩,說其可以滿足西薩的任何要求。西薩看到象棋后,提出了這樣一項要求:“棋盤總共有64個格子,您只需要在第一個格子里放上1個麥粒,第二個格子里放上2個麥粒,第三個格子里放上4個麥粒,在第四個格子里放上8個麥粒,這樣依次放下去,直至將64個格子放完。”國王一聽,哈哈大笑,答應了西薩的要求。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國王這個承諾是否容易實現呢?國王要實現承諾應當提供多少個麥粒?通過這樣的引導,讓學生發掘數學的魅力,并明確數學推理論證的價值。
新課標要求提高數學的實踐應用價值,要求縮短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距離,要求強化數學的生活氣息,要求提高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思考能力。數學本身的概念和計算方法等都是從生活的實際問題中轉化過來的,但是高度概括的數學卻往往與生活相距甚遠。學生在利用數學知識處理生活問題時往往感到無從下手。這樣的情況就阻礙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對數學教學中設計的生活問題望而生畏。因此,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將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引入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增進學術概念與數學之間的距離,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不等式的證明”一節課中,教師要將生活中的問題適時進行轉化,提高學生理解數學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白砂糖、開水、天平、量杯,然后讓學生進行一次小實驗,讓學生們探究一下:往糖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糖,是否能夠讓糖水更甜?實驗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生活現象所蘊含的數學知識,從而引入數學不等式的學習。再如,教師拿出一臺兩臂長度不同的天平,讓學生尋找方法利用這臺天平進行稱重,有的學生認為只要將物體放在左右兩個盤中各稱一次,然后將稱重結果相加后除以2即可獲得物體的重量。有的學生則認為要先將該物體放在左盤,然后在右盤上放上適量的物體讓天平平衡,再將該物體放在右盤上,利用這種方法再稱重一次,最后利用不等式的計算方法得出物體重量。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將生活中的實例引入課堂,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探索生活的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真精神。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環境問題、交通問題、出租車計費問題、利率計算問題等與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的過中,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中數學課堂,教師要利用多種方式創設情境,縮短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科情境、文學情境、歷史故事情境、教學評價情境等方式改善數學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主動進行創造和探究,從而提升教學質量,推動數學教育的發展。
[1]王超.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立體幾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12
[2]馬藹琳.高中生立體幾何學習障礙及對策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3]任仲林.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