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崗
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zhèn)中心小學
關注學生,以生為本
——淺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
王英崗
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zhèn)中心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倡的是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可是在日常教學中,主題實踐的設計往往不能讓每個學生實現(xiàn)真正參與其中,那么如何在設計主題時讓學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呢?本文從兩個方面分別闡述了教師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創(chuàng)造條件指導學生自主探究,主要體現(xiàn)在:一方面綜合實踐主題的設計目標要關注學生發(fā)展。另一方面綜合實踐主題設計的內容要以生為本。
主題目標;主題內容;學生
綜合實踐活動在我校已經開展幾個年頭了。課程的開展確實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使其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課程開展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使每個學生有效參與到活動中,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是每一位綜合實踐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經過幾年的探究與實踐,筆者認為每次的綜合實踐主題設計,教師都要處理好兩方面的問題:
多數(shù)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的主題時能夠考慮到:主題目標的設計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jù),教師在設計綜合實踐的活動主題時,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出的主題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活動目標的設計往往不能體現(xiàn)活動的真正意圖。筆者就見到過這樣一次主題設計:
1.活動主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此同時,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卻日益惡化:到處是垃圾,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這些嚴重威脅著我們人類的生存。為此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們三年級同學準備圍繞著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開展實踐調查活動。
2.活動目標
第一:讓學生學會小組進行調查、訪問、搜集相關資料,形成小組合作的意識。
第二:學會與人交流,主動走向社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善于運用說話的技巧,能夠與人和諧相處,并且形成解決問題的意識。
第三: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遇到困難勇于面對,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第四:通過組織調查,提供一個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會的機會。
這一主題設計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自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能夠把最為引人注意的環(huán)保問題作為活動主題,內容的選擇是合適的。教師在設計活動目標時關注了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能力,想通過本次主題實踐鍛煉他們與人交流的能力,增加孩子們與社會接觸的機會,鍛煉相應的能力。但是,仔細想一想,這是一次與環(huán)境保護相關的主題實踐活動,教師在設計活動目的時并沒有真正關注這個現(xiàn)實問題。本次活動的重要目的應該是:讓孩子認識到我們面臨的環(huán)境壓力,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很明顯活動目的設計偏離了活動設計的初衷。
筆者認為主題目標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設計目標要關注學生發(fā)展。教師千萬不能憑空想象,每次主題的設計都要與學生充分交流,體現(xiàn)學生的意愿。
其一,活動主題設計要參照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教師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每次活動的具體目標。目標要具有針對性。
其二,活動設計目標要以學生為本,縱然目標的設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但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具體活動目標的設計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任何時候都不能偏離。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目標的確定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始終是學生。
教師明確了綜合實踐的目的之后,就有了行動的指南,下一步面臨的問題就是選擇什么樣的主題來實現(xiàn)目標。作為小學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他們興趣廣泛,做任何事情都有很高的熱情,與此同時,他們也是率真任性的,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所以教師在確定綜合實踐的活動主體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孩子身邊的實踐資源,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要因為孩子選擇課題的幼稚可笑而輕易加以否定。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就遇到過失敗,也收獲過成功。記得在綜合實踐剛剛開展的時候,作為一所農村小學,對課程的認識還不夠深刻。那時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盲目的開展一些活動,可以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我們所在的鄉(xiāng)鎮(zhèn)被稱為韓愈的故鄉(xiāng),韓營村還遺留著一些文化古跡。當時政府正在大力宣傳韓愈文化。為此,筆者就把“走進韓愈”作為了當時三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希望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家鄉(xiāng),認識家鄉(xiāng),從而更加熱愛家鄉(xiāng),希望讓學生學會小組進行調查、訪問、搜集相關資料,形成小組合作的意識,學會與人交流,主動走向社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是活動的效果與目標相距甚遠。能夠參與的孩子寥寥無幾,更何況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了。反思整個過程,教師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綜合實踐開展原則,在沒有與同學交流討論的基礎上而確定主題,只能說是閉門造車了。其次,孩子們真正可利用的資源非常有限,連家長都說不好的東西,孩子們又能調查訪問到什么呢?這一脫離實際的活動主題必定是失敗的。
實踐總會在探索之中成熟的。經過失敗,筆者意識到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的實踐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所思所想,做到主題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筆者在小學四年級開展了一次“皮毛之鄉(xiāng)”主題實踐活動。這一主題是在本班同學廣泛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提出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熱情度特別高。昌黎縣荒佃莊鎮(zhèn)有全國第一大狐貉生皮交易市場,狐貍、貉子養(yǎng)殖總量全國第一,這里家家戶戶都從事養(yǎng)殖行業(yè),所以我們的學生有充分的資源可以利用。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了家鄉(xiāng)、認識了家鄉(xiāng)。也鍛煉了孩子走向社會,進行社會實踐的能力。
反思以上兩次主題設計,可以說主題目標是相同的。都是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家鄉(xiāng),認識家鄉(xiāng),從而更加熱愛家鄉(xiāng),希望讓學生學會小組進行調查、訪問、搜集相關資料,形成小組合作的意識,學會與人交流。而實踐的效果卻大相徑庭。究其原因在綜合實踐的主題選擇上,一個脫離了學生實際,一個從生活中來,關注了學生實際。記得一位偉人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只有以學生為本,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倡的是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進行主題設計時必須做到:一方面綜合實踐主題的設計目標要關注學生發(fā)展。另一方面綜合實踐主題設計的內容要以生為本。
綜合實踐活動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都是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只有關注學生,以生為本,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