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闖,欒學會,遲新興(沈陽工程學院,沈陽 110136)
淺析機械工程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探索
金 闖,欒學會,遲新興
(沈陽工程學院,沈陽 110136)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相應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層次要求,也就是說只有綜合能力強的人才才能夠順應新形勢下發展需要。而學校作為向社會輸送的優質人才的主要場所,因而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具有迫切性,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好的運用到實際中,為未來獲得生層次發展創造條件。再者,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生實際發展需要,新形勢下要求教學者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多層次教學計劃,為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創造條件。本文以分析培養機械工程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為切入點,深入探索機械工程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以此為廣大教學者提供強大理論支撐。
關鍵詞:機械工程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
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相反其是經過長期開發的一種顯性創造力,通過教學者悉心教導,加上自身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創新實踐能力是可以得到提升的。實踐能力培養模式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基于此,建立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機械工程教育體系,能夠更新學生學習方式,使得學生全面了解機械工程專業,并且對社會競爭形勢有一定認知,為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機械工程學習中奠定堅實基礎,而這也是本文研究的關鍵所在。
1.1 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更高層次要求
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可以說是人才之間的競爭,迫切需要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養高的綜合型人才,而高等院校作為向社會輸送優質人才的主要場所,有義務也有責任承擔這一艱巨的歷史使命,培養機械工程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不僅有利于學校發展,還能夠為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社會競爭中創造條件,進而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
1.2 新形勢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同基礎教育兩者進行比較,有本質不同,前者所具有的是傳播知識、保存知識的功能,而后者肩負著創新知識造就優質人才的責任。再有,就是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大學生是新時代下社會新鮮血液,良好的創新實踐能力是其適應社會發展的前提條件。基于此,新形勢下要求教學者制定多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過程中,由“專一型”人才向“綜合型”人才的轉變。
2.1 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教學計劃可以說是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因此創新機械工程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就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情況為切入點,尤其是機械工程專業,其理論性、實踐性比較強,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最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身的機會,一方面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另一方面教學者也能根據學生表現情況發現其存在的不足,進而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積極鼓勵學生跨專業選修,新形勢下要想在社會競爭中占據更大優勢,就必須不斷完善自己,擴大學生學生視野和知識面,為教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提供可能。
2.2 改革考核機制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內在動力
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可以說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而學生作為這項活動的主體因素。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才能夠鼓勵大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例如:教學者可以改變傳統考核機制,綜合多種因素對學生進行綜合測評。再有教學者幫助學生分階段制定研究目標,教學者在不定期內檢驗,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加學生憂患意識,使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為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創造條件。例如:教學者可以不定期組織競賽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模型、針對某個建筑物提出自己的構想,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通過此類活動加近師生之間距離,為教學者教學計劃進一步展開奠定基礎。
2.3 產學研合作教學模式
新形勢下,企業要想更好的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不僅要擁有穩定的內部發展環境,還需要強大的后備支撐。基于此,教學者就要給予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為根本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條件。而產學研教學模式應用到機械工程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存在的人才優勢,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學生能力都得到鍛煉,能夠準確掌握社會競爭態勢,進而培養高新技術人才,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也應該依據自身情況制定長期的戰略計劃,充分利用產學研這個知識平臺,科學規劃知識創新和人才培養目標,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資源,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提供可能,以此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
2.4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服務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將其簡單的分為兩個方面: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激勵機制。就目前形勢來看,部分院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有待提升,在“雙師型”隊伍方面表現尤為明顯,教學者多側重于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并不能依據社會競爭態勢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阻礙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因而新形勢下要求高等院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聘請企業資深專家來校授課,使得學生能夠對機械工程這個專業有一定了解,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準確學習目標,提升其參與社會競爭的自信心。
新形勢下培養機械工程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具有必要性,也就要求教學者依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出多層次教學計劃,例如:改革考核機制為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提供內在動力、產學研合作教學模式等,根本性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為機械工程學生未來更好的參與社會競爭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昊,杜長沖.工科類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實踐與研究——以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為例[J].學理論,2010(33).
[2]胡占軍,張欣,董建榮,陳文杰.基于CDIO模式的項目教學實施方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4).
[3]葉偉巍,孔寒冰.基于CDIO理念的產學合作工程教育案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