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趙梅 向明生 金璟
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探索①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趙梅 向明生 金璟
推動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有利于解決“賣難買貴”的產銷矛盾,增強農產品流通的高效性和穩定性,對農民增收和安全消費有重大意義。本文在分析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現存問題基礎之上,對加快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進行有益的探索。
云南 高原特色農產品 電子商務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取得了空前發展,如今的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各行各業重要的信息渠道、銷售渠道和流通渠道,電子商務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未來的電子商務將會為經濟發展提供不可估量的增長空間。
作為全國空氣質量最好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具有四季溫差小、光照條件好、工業污染少、空氣優良、水質清潔的優勢,是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理想之地。云南省擁有眾多綠色生態的特色農產品,如茶葉、咖啡、鮮花、野生菌、三七等,這些特色作物知名度不斷提升,“豐富多樣、生態環保、安全優質、四季飄香”四張高原特色農業“名片”已在國內外打響。當前,在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形勢下,每一個消費者都希望能吃到綠色安全的食品,電子商務給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銷售打開了一扇大門。借助電子商務的發展浪潮,正是打響云南高原特色農業戰略品牌的好時機,將優勢特色農產品和電子商務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讓云南優秀的農產品“酒香不怕巷子深”,將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送上“云端”。
2012年,云南省委、省政府開始實施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戰略,出臺了《關于加快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決定》等文件,重點打造云煙、云糖和云茶等12個高原特色農業產業“云”品牌。截至目前,云南煙葉、茶葉、花卉、咖啡、核桃和橡膠等作物的種植面積位列全國第一,農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的包括煙葉、鮮切花、咖啡、核桃、橡膠、野膠和野生菌等,農產品現已成為云南省第一類出口商品,出口量連續多年位居西部省區第一位。云南蔬菜已占香港市場的三分之一多,并銷往20多個國家和地區;云南是全國最大的咖啡主產區和出口創匯基地,咖啡出口歐美和日本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鮮切花在全國70多個大中城市的市場占有率超過70%,出口近40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互聯網技術及現代物流的迅速崛起和發展,電子商務成為當下最具潛力、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網購用戶規模突破3.6億,僅2015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約為5.66萬億元,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約1.1萬億元,相當于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4%。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沖擊著云南傳統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開始對互聯網進行探索,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2.1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見成效
2013年中國網庫與昆明高新區共同啟動戰略合作項目——“云南電商谷”,立足于云南省豐富的特色產業資源,扶持建設和發展二十個以云南特色優勢產業為主導、輻射全國的B2B單品交易平臺,有力推動云南特色產業聚集,示范和帶動云南實體電子商務應用的進程。目前,已為龍潤集團、綠A螺旋藻等云南實體企業提供以產業聚集為核心的專業B2B交易平臺搭建和運營服務,并通過中國普洱茶交易網、中國咖啡交易網、中國螺旋藻交易網、中國松茸交易網、中國鮮切花交易網站等20個單品網站幫助企業全面開展供應鏈電子商務,為云南實體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電商營銷新模式。
2015年2月,阿里巴巴農村電子商務“千縣萬村”云南省賓川縣項目正式啟動運營,“高原水果之鄉”賓川縣成為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項目農產品線上銷售的試點縣,實現農產品的上行和淘寶下行。阿里巴巴集團將在3~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頸,解決農村買難、賣難問題,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功能。據統計,開業首日,賓川縣6個村級服務站共實現交易單數727單,交易金額達18.27萬元,創全國村淘寶店當日交易量之最。
2.2涉農企業“觸網”不斷,電商意識增強
2013年7月30日,云南花卉企業聯合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生態農業-聚劃算”推出了“匯聚云南,百萬支鮮花獨家示愛”專題活動。由云南企業錦苑花卉組織省內3000多名花農精心挑選了玫瑰、百合等從花圃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規避了傳統鮮花銷售的諸多環節,活動冷鏈物流配送覆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等全國180個城市。另外,云南野生菌企業參加“淘寶特色中國-淘寶生態農業”活動,在淘寶網“挑食”欄目、“拍賣會”欄目推出多期針對云南野生菌、茶葉、鮮花餅、蜂蜜、鮮花等特色農產品的專場活動。同時,通過召開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座談會,多家農業龍頭企業與阿里巴巴集團淘寶網農村部進行座談交流,及時跟上電子商務的潮流,也使企業電商意識不斷增強。
2.3政府加大對農業電商的扶持
2014年,云南省共投入省級財政扶持資金1740萬元,對10個建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和27家從事農產品網上營銷的企業進行了扶持,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同時,云南省政府將加快發展農業電子商務作為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主要政策之一,堅持扶優扶強原則,鼓勵農業生產企業、商貿流通企業改變傳統銷售模式,對云南省農業流通企業通過自建或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銷售、年度網絡銷售額超過300萬元以上的,按銷售額的2%給予補助,每戶最高補助100萬元,打造農業發展新引擎、培育新動力,助推現代高原特色農業轉型升級。
2.4淘寶網特色中國云南館投入運營
2013年12月,乘著淘寶“雙十二”的促銷熱潮,阿里巴巴“淘寶特色云南中國館”投入試運營,67家云南企業入駐,普洱茶、速溶咖啡、火腿、核桃以及三七粉等100多款高原特色農產品和生物制品同時上線。隨后,淘寶網特色中國楚雄館、麗江館、香格里拉館和曲靖館陸續上線運營,云南省其他州市地方館的建設工作正在逐步推進。淘寶云南館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和生物制品走向全國人民的菜籃子搭建了網絡營銷平臺,也讓云南眾多企業首次接觸電子商務營銷模式,強化了本土企業家與電子商務接軌的意識。
3.1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構建完整的農產品產業鏈條,打造從包裝設計、儲藏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到終端零售等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一直以來,云南的高原特色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程度低,以散戶種植和原料銷售為主,優質率及加工增值率低,且大部分加工企業實力小、投資不足,資源優勢沒有充分轉化為經濟效益。面對電商這個巨大的市場,各商家紛紛進入,重復投資且投資水平較低,導致各商家競相降價、自相殘殺。例如云茶,同樣重量的產品,同樣打著“綠色安全”的標識,在淘寶上銷售的價格不盡相同,有的相差數十元甚至數百元,造成消費者雖然想買又能買,但是卻不敢買。
3.2物流成為云南農業電商的“硬傷”
電子商務的便捷、快速和高效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物流體系的快捷。由于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以生鮮為主,大多數特色農產品具有水分多、易腐爛等特點,耗損率極高,所以對農產品的包裝、冷藏手段較其他商品要求更高,在配送速度上也要比一般的商品快。然而,云南省屬山地高原地形,山區、半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4%,山高坡陡、地勢復雜,交通相對于平原地區比較落后,大大降低了物流的效率。同時,在物流輸送過程中由于在分揀、倉儲等方面會面臨諸多問題,很難保證農產品到客戶手上仍然完好無損,物流問題成為了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電商的“硬傷”。
3.3品牌打造意識薄弱
農業電商的發展,根本在于質量,關鍵在于品牌,沒有質量就沒有市場,沒有品牌就沒有好的效益。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是促進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云南的很多農產品是別的地區所沒有的,如反季節蔬菜、高山作物、四季花卉等具有高原特色的農產品,然而,由于云南品牌運營人才匱乏、品牌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品牌意識較弱等因素的制約,導致云南具有明顯競爭力的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還不多,不少品牌還停留在局部地區,國際知名品牌更少,嚴重制約了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商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3.4農業電子商務運用人才不足
將電子商務和傳統農業進行融合與升級,關鍵在于人才。從農產品市場行情的分析與預測、農產品網站的建設和維護到網站信息的采集和公布,各個環節都需要專業的人才作為支撐。當前,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信息收集和分析人員匱乏,大量的信息資源未被開發和利用。同時,云南省各地基層農業電商服務人員素質較低,計算機網絡技術欠缺,而大專院校的電子商務人才很少愿意到農村地區服務、工作。云南省由于社會和經濟發展落后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對人才引進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電商人才匱乏和流失現象嚴重,人才問題成為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發展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有利于促進農產品的銷售,降低營銷成本,農產品電子商務將成為云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4.1加強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
云南省應科學規劃和全面強化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防止低層次、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搭建農村物流電子商務平臺,用于農產品的信息發布、智能配送、庫存管理等。充分運用先進的現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模式,將倉儲、配送以及信息處理等方面有機結合,實現從產地到市場的特色農產品信息的緊密聯動。對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農產品物流的予以鼓勵,在農村培育物流組織,在物流或者配送中心建設過程中,就土地、信貸以及稅收等方面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據統計,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流通環節上的損失率高達30%~35%。因此,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是加快云南省高原特色農產品電商的必然要求,通過農產品冷鏈基礎設施的建設,推動預冷、產地冷藏到目的地冷藏運輸等物流環節的有效銜接,確保高品質的特色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4.2打造知名“云系”農產品品牌
云南省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大“云”字號品牌的整合力度,將企業資源和產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于有代表性和核心競爭力的地方特色農產品,按照培訓、認定、促進和保護的做法提升品牌的價值,打造好“云”字號拳頭品牌。為了打開市場,先期可在電商平臺通過團購的方式,讓消費者以相對平時較低的價格體驗質量同等的特色農產品,為品牌的建立奠定基礎。利用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大力開展促銷活動,在主流媒體和政府網站加大宣傳力度,讓云南的特色農產品不斷為人們所熟知和消費。
4.3提升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政府應加強和扶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深入分析產業特點和產業現狀,結合國內外市場需要,對高原特色農業作出產業鏈區域布局規劃,將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的抓手,將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納入高原地區園區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規劃,加強包裝、貯藏、物流環節的建設,為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生產、規模化發展、品牌化經營奠定基礎。此外,加大高原特色農產品的宣傳造勢,搭建高原特色農產品營銷信息平臺,廣泛組織開展農超對接和農餐對接活動,定期舉辦全國性主題展銷會,通暢高原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渠道。
4.4完善農業電商人才培養體系
對現有農業電子商務人員的培訓力度進一步加大,通過集中培訓和遠程教育等形式開展電子商務知識的傳授,強化農業生產經營者的電子商務運用能力,在農業電子商務實踐中做好帶頭作用。在省內高校設置電子商務專業,培養專業電商技術人才,為云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充分發揮科研院所的智力優勢,組建云南省電子商務咨詢培訓中心和云南省電子商務發展研究中心,為云南省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決策咨詢和政策建議。同時,為激發涉農專業的優秀畢業生以及電商人才自愿到基層農村服務于農業電商,應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推動新生代農業電子商務建設主力軍的培養。
[1] 李琪.電子商務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沈潔,等.企業發展對外貿易電子商務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業,2011(29).
[3] 劉園園.電子商務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貿,2010(14).
[4] 張景良.加快我國農產品物流發展的對策[J].中國市場,2009(06).
[5] 李笑盈.當前農產品物流發展困境分析及對策建議[J].北方經濟,2011(40).
F724.6
A
2096-0298(2015)10(c)-076-04
①云南省農改辦項目“云南省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訓及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理論與模式研究”。
趙梅(1978-),女,云南文山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國際貿易、農業電子商務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