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學院 陳述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導師制模式創新的設計①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外語學院 陳述
本文在總結了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的不同模式的基礎上,首先分析了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以來不同模式所存在的問題,然后,提煉了高職院校導師制模式創新的設計思路與導師制模式創新的原則,最后,基于高職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提出了高職院校導師制模式創新的思路。
導師制 高技能人才 模式創新 師生比
導師制自從在高職院校實施以來,雖然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不少模式,但如何把握高職教育的特點,將高職教育與導師制之間有效地結合,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人才所應關注的焦點。
目前,高職院校實施的導師制主要歸納為以下十種模式:即綜合導師制、全程導師制、班級導師制、學業導師制(又稱為“專業導師制”)、社團導師制、特長生導師制、宿舍導師制(又稱為“住宿生導師制”)、“項目驅動教學”模式、思想政治導師制與工學結合培養模式。
其中,綜合導師制、全程導師制與班級導師制三者較為相似之處,體現在以就業為導向, 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導師從多方面入手,加強對學生的培育,體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特點。學業導師制側重于學業或專業,著重關注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專業技能的提高。思想政治導師制則從學生思想修養、政治素質等方面入手,促進其道德品質等的提高。特長生導師制與社團導師制為特定的學生群體服務,擔任導師的教師遴選更為嚴格,服務的對象較為特殊?!绊椖框寗咏虒W”模式則以項目為依托,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導師制工學結合即通過交替安排理論課程學習和校外頂崗工作,較為靈活。
結合以上各種導師制的模式看,前三種導師制模式對學生學業、心理、思想、就業等各方面都有所幫助和提高,導師制培養學生的規模從幾個同學到一個班級,導師指導時間較長,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由于導師一般較為固定,導師對指導的學生較為了解,更能把握學生的動態。而其他導師制模式各有側重,對學生的單一方面或對有限的群體進行指導,導師制實施范圍相對較窄。
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以來,由于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或導師制運行模式的局限性,導致導師制實施效果不明顯。
2.1部分現行導師制模式的專業針對性不強
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職教育旨在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使學生“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但以上十種模式中,前三種模式較為全面,是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特長生導師制中的導師只對少數人群的某些特長展開指導,指導范圍較為狹窄。只有學業導師制、“項目驅動教學”模式和導師制工學結合等三種導師制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主要圍繞專業和教學,專業針對性強,目標較為明確。
2.2師生比例嚴重失調
據《2015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中國2014年現有普通本專科院校2529所,其中本科院校1202所,高職(???院校1327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有1186所(見表1)。從下表可以看出,普通本科院校的在校學生是15,410,653人,而普通??圃盒5脑谛W生為10,066,346人,普通??圃盒W生人數是普通本科院校的70%,但也超過了1000萬,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已達到一個較為龐大的規模。

表1 2007與2014年本科院校與??圃盒盗?/p>

表2 2007與2014年高職 (???專任教師和學生人數對比
從表1看出,2007年專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比例為1:24.25。2015年,雖然專任教師數量相比2007年增加了23.53%,但學生的數量也增加了16.97%,2014年“師生比”略下降為1:22.97,但“師生比”依然嚴重失調。在推行導師制過程中一名導師指導過多的學生,給實施導師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和障礙。由此導致指導效果不理想,最終可能使導師制流于形式。
2.3相關配套制度不健全
由于一些學校缺乏從事導師制經驗,在推行導師制的過程中,沒有配套建設相應的激勵制度和考核制度。另外,實施導師制要專任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大量占用業余時間,對教師的考核和工作量的核算,可能出現諸如導師工作量的計算不具體或不合理,導師的業績不能及時得到認可,導師工作的好壞沒有相應的獎懲措施等問題,直接影響到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3.1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高技能人才
2003年11月國家首次將“高技能人才”培養納入人才強國戰略。2004 年 2 月 10 日,教育部出臺《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指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大量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轉變辦學模式”。2007年教育部制定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又進一步明確指出:“實施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加快培養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別是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緊缺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國家定位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教學應圍繞這一中心目標展開。
3.2遴選實踐經驗豐富的導師,深化學校與企業合作
無論何種類型的導師制對導師的要求都比較高,高職院校實行導師制必須體現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相對較強的特點,因此遴選導師應選擇具有豐富教學實踐能力的導師。
導師除了正常的教學之外,還擔負著如引導高職學生角色定位、指導高職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與指導學生擇業等職能。由于指導老師的數量較少,專業(專任)教師在擔任導師過程中工作量較大,這一矛盾必然會影響導師制的效果。在“產學研”合作過程與安排學生定崗實習等環節,學校與企業合作交流的機會較多。學??梢猿浞掷眠@一優勢,擴大導師的遴選范圍,聘請大量的企業技術人才或專家擔任導師,一方面減輕校內教師的工作壓力,同時可以促進學校與企業的進一步融合,學生與處于生產實踐一線的技術專家進行深入的交流學習,可以快速地提高實際操作水平和專業生產技能。
無論是“工學結合”導師制、“項目驅動教學”模式,還是頂崗實習環節,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時,除了更好地培養合格人才之外,還可以為學生就業提供極大的方便。
3.3實施導師制模式創新的關鍵點
(1)合理調整高職院校導師制導師與學生的比例。實行導師制要求有較高的師生比,這樣才有利于導師和學生充分交流,師生間更易建立起親切、平等、自由的關系,從而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學生也才有機會更深刻地了解各專業,在專業選擇和就業去向上做出合適選擇。2014年高職院?!皫熒取甭杂邢陆担禐?:22.97,但遠低于國家規定的1∶14的標準,“師生比”嚴重失調現狀給導師制的實施帶來一定的難度。
(2)以點帶面,先示范再推廣。導師制模式創新是一項艱巨的探索任務,為了更好地實施導師制,可以先根據學校的自身特點,在條件較好的學院或系作為示范點,先實行一段時間的導師制以積累一定的經驗,再向全校推廣。
4.1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服務不同專業的學生原則
實施導師制,在采用具體模式時服務對象不應只針對少數學生,應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涵蓋所有學生。特長生導師制與社團導師制只涉及少數學生或團體,不宜大范圍推廣和普及。對少數能力突出的學生,可以因材施教,導師可以對他們進行單獨輔導。
4.2不拘泥于單一的模式的持續改進原則
由于經濟轉型及高等教育規模的日益擴大,學生就業市場化,高職學生的求職就業正在成為學生最關心也最難解決的問題。學生就業心理壓力大,對專業學習目標缺乏認識,導致學生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較差。在此背景下,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不拘泥于單一的導師制模式而應選擇多樣化的導師制模式,并針對不同特點不同興趣的學生創新導師制模式。在“工學結合”導師制、“項目驅動教學”模式等模式基礎上加以改進,并對頂崗實習教學模式進行持續改進,可以在企業內引進導師制,或與學校專任教師一起擔任學生的合作導師。

圖1 交叉雙軌制
4.3交叉雙軌制合作原則
校內外導師(即專業導師)與校內輔導員、班主任(即生活與政治導師)按照圖1中的交叉雙軌制實行合作,每位學生兼有專業/學業導師和生活與政治導師,專業導師和生活與政治導師既各負其責,同時兩者保持交流,對學生進行即時全方位地指導。
4.4發揮有豐富經驗導師“傳幫帶”作用原則
無論是校內還是校外的有豐富經驗的導師,對導師制的推廣和深入都是寶貴的財富。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對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施以耐心指導,使其快速成長。
5.1創新現有導師制的模式,加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針對性
高職院校導師制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必須為專業培養服務,在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應該更加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提高。現有的導師制模式應加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針對性,根據不同的專業、不同的社會需求以及與企業合作的緊密度,不斷創新現有導師制模式。
5.2聘任校外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培養人才
針對校內導師資源不足的狀況,可以采取聘任校外專家和技術人員的辦法,讓專家和技術人員擔任指導教師。一方面可以減輕校內專任教師的壓力,另一方面校外專家或技術人員由于熟悉生產實踐,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起到實際的指導作用。
5.3健全配套制度
在實施導師制過程中,應健全相關配套制度,合理制定相關的考核和激勵制度,對從事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工作的校內外教師起到激勵作用,有助于夯實導師制的基礎,在全校全面推廣和落實導師制。
[1] 孫延塤,孫峰.高職院校實施導師制的基本形式[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2] 付曉杰.高職院校試行“綜合導師制”的教育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2).
[3] 俞婷.導師制: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新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0).
[4] 陳述.高職院校導師制的特點與運行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6).
F069
A
2096-0298(2015)10(c)-172-04
①2010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專業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導師制運行模式研究——以應用英語專業為例”(2010SR450)。
陳述(1977-),女,湖北武漢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學歷,主要從事商務英語及高等職業教育方面的研究。